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從無路到有路

從無路到有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11:52:53

從無路到有路?一、無為與如如不動老子提倡效仿道之“無為”,釋迦在《金剛經》裡講“如如不動”,兩者是講一回事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從無路到有路?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從無路到有路(從無為到)1

從無路到有路

一、無為與如如不動

老子提倡效仿道之“無為”,釋迦在《金剛經》裡講“如如不動”,兩者是講一回事嗎?

如,女子從父之口,從夫之口,跟随、跟從。如如不動,跟随那個跟随而不動心,就是“觀”呀。打個比方,眼睛看着水杯,心看着眼,但不動心,諸法空相,故杯不是杯,眼不是眼,水杯與眼都是一合相,無分别也。

在我理解裡,無為之無,指向無形;為,動也;無為,就是沒有主觀有形目的地變動,趨弱趨柔。所以,無為是一種被動的動,無可奈何的運動。無,是一種形态,無形之形,不是現代意義的“沒有”。比較接近“無”的形态是:“柔”。

二、道與德,無不為與無以為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上德無為而無以為。道的無為和德的無為是有差别的,一個是“無不為”,一個是“無以為”。怎麼來區分?

之前有探讨過“能”的形式,一個是能量,另一個是結構能量。能是無形的,結構産生有形。

故:無不為,是無形而不動;無以為,是通過無形化,自損有形結構,進入純能量的邏輯世界:高能态向低能态流動。德是走向道的中間态。因此,可以認為“德”是“柔弱”,還存有一個與之相對的“剛強”;而“道”是絕對的空無所空,柔弱也去掉了,是無極。

三、道與佛

佛家講西方極樂世界,道講無極。極樂,無極之樂,自在之樂。

結合一二,無不為就是如如不動,道是究竟境界,道是佛。

《逍遙遊》裡有一段描寫神人的話: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蕲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 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将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典型的道的境界:無不為,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

四、無不為 與 有以為

請注意,在前人的注釋中,基本上把“無為而無不為”,解讀成:無為而無所不能。這是用人的習性來綁架道的性質,而道是效法自然的,因此這些解讀都與《道德經》整體邏輯相矛盾。追求無所不能,是人之欲,是“有以為”,是在“有形結構”裡打轉。

什麼是“有以為”?有形而有動,先有我,然後有作為,一切是以“成就我”為目的的。人之追求名利,都是“有以為”,都是拼算力,以及對結構的認識相似度的競争。人在計算,人也被命運所算計。

五、補充兩個讨論:

1、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水杯是外實中空,水往裡面一倒,“無形”就把位置讓出來給水;再把小石頭往水裡一扔,水就把位置讓出來了。誰最懂水之大小?誰能懂石頭之有形?

水是最符合“德性”的有形之物,而成為生命之源。“無形”以知水,水至柔而知石。無知者最有知。越柔弱越無形,你就越能知曉天地的底層規則。

2、剛與柔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

《金剛經》全名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是不是有點意思!無有就是空性,無間就是金剛。

結語:我們都是道的奴隸,直到見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