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近乎妖”,在這部書裡面,确實配得上這樣的說法。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實在是太聰明了,幾乎算盡了一切,甚至能夠借東風,逆天改命等等。
于是,就有人根據諸葛亮的經曆評價他,認為其本能夠活84年,卻在54歲的時候離開了這個世界,不得不留下遺憾去地下追随劉備了,還牽強附會地說諸葛亮因為做錯了三件事情才遭到了上天的懲罰,被折壽30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之後,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曹操的大軍進犯新野。
這一次諸葛亮大顯身手,利用火攻之策,在博望坡打敗了曹操的數萬大軍,取得了開門紅,徹底征服了關羽、張飛等人。
曹軍在遭到失敗之後,十分不甘心,繼續派兵進攻劉備,這一次兵力更多,甚至連曹操也随軍出征了。
劉備、諸葛亮分析形勢之後,決定邊退邊打,并在新野設下許多的機關,讓輕松占領新野的曹軍命喪于火海,無數人死在了火海之中。
此後,孫劉聯合在赤壁與曹操對峙,周瑜、諸葛亮等人利用火攻燒毀了曹操的連環船,打敗了曹操的百萬大軍。
在南征孟獲的時候,諸葛亮率領的蜀軍遇到了兀突骨率領的三萬藤甲兵,蜀軍面對藤甲兵死傷無數,諸葛亮不得不利用火攻來對付他們,這一次三萬藤甲兵被諸葛亮的軍隊重重包圍,然後活活燒死,其場面之慘,讓諸葛亮都認為有損自己的陽壽。
之後,在與司馬懿對峙的過程中,諸葛亮也曾用火攻将司馬懿圍困在上方谷,奈何這一次上天都看不下去了,用一場瓢潑大雨為司馬懿解了困,也徹底斷送了諸葛亮進軍中原,匡扶漢室的雄心壯志。
諸葛亮一生善于用火,用火攻燒死了無數的人,取得了許多的勝利,終究還是有損陰德,讓自己不得不折壽。
其實,善于用火攻的人,最後下場都不大好,周瑜就是這樣的例子,而周瑜逝世的時候,更年輕,也更讓人可惜。
而諸葛亮能夠堅持到53歲,才命喪五丈原,已經是上天足夠仁慈的了。
諸葛亮第二件折壽的事情:事無巨細,事必躬親諸葛亮在自己的《後出師表》中這樣寫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司馬懿曾問諸葛亮的使者這樣一句話:“孔明寝食及事之煩簡若何?”
使者也不知是計,便老實回答道:“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
司馬懿聽說之後,便對自己的将領說,諸葛亮做得多,吃得少,将命不久矣。
使者将司馬懿的話說給了諸葛亮,諸葛亮感歎道:“彼深知我也!”又對自己的主簿楊顒說:“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
諸葛亮深知自己的“缺點”,但是對于劉備的知遇之恩,卻又不能不報,隻能強撐着身體處理各種事情,這種勞心勞力的事情極大地損耗了諸葛亮的身體。
其實,在馬谡被殺之前,諸葛亮是沒有這麼辛苦的,因為馬谡是最懂諸葛亮的人,能夠成為最好的幫手。
然而街亭一役,馬谡慘敗,不僅送掉了自己的性命,也讓諸葛亮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協助自己了,凡事隻有依靠自己的一雙手去處理,實在是太難受了。
後世有很多的領導者,就很好地吸取了諸葛亮的經驗教訓,懂得分工合作的道理,隻去管理好自己應該管的事情,至于别的小事情,就交給其他人去處理好了,這也是一個領導者最基本的素質。
事無巨細的領導者,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失敗者,要麼不懂得放權,要麼身邊沒有可以信任的人,無論哪種情況,都說明這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回到諸葛亮自身,除了沒有合适的人選之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不放心,對于劉備的恩情太過于看重了,才會有如此的作為,最終折損了自己的身體,讓自己不得不面對陽壽折損的現實。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句話其實對于諸葛亮來說也是十分準确的。
長久以來,諸葛亮就被當成了智慧的化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俚語就是最好的證明。
然而,思慮傷神,長期的思慮過度,必然損耗自己的身體,所以才有“沒心沒肺,長命百歲,看淡一切,活着不累。”的醒世恒言。
諸葛亮在長期的思慮中,極大地損耗了自己的心神,導緻其晚年動不動就流淚痛哭,這就是虧耗過度,自知時日無多的表現。
以至于諸葛亮在用七星燈續命失敗之後,已經不願意在苛責于闖禍的魏延了。
諸葛亮命喪五丈原,成為《三國演義》中最為讓人神傷的情節,無數人在看到此處,都不禁會流下眼淚,為他的執著,為他的盡忠,為他的高風亮節而感動不已。
其實,諸葛亮活了54歲,在當時的社會裡面,已經算得上高壽了,畢竟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隻能活到30多歲就不得不死于各種戰亂和瘟疫之中,隻是對于諸葛亮這樣的人,幾千年才出一個,人們在面對他的死訊時,才會變得如此難以接受。
諸葛亮折壽30年,既有後世人的心裡不甘,也飽含了後世人對其精神的高度認可,才會杜撰出如此言論,平添了許多人莫名的哀愁。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紅樓夢》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