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關于描寫宋代點茶的話

關于描寫宋代點茶的話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12 21:05:13

關于描寫宋代點茶的話(宋周紫芝唯美愛情古詞賞析)1

鹧鸪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宋] 周紫芝

一點殘紅欲盡時。 乍涼秋氣滿屏帏。 梧桐葉上三更雨, 葉葉聲聲是别離。

調寶瑟,撥金猊。 那時同唱鹧鸪詞。 如今風雨西樓夜, 不聽清歌也淚垂。

這首詞寫秋夜懷人,回環婉曲,情景相生,而吐語天成,毫無着力痕迹。詞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懷念的對象是一位歌女 ,因久别相思而為之“淚垂”。

上片首句“一點殘紅欲盡時 ”,寫夜靜更闌,孤燈将滅的景象。不說孤燈殘燭,而說“一點殘紅”,蓋油将盡則焰色暗紅,形象更為具體。寫燈,則燈畔有人;寫殘,則燈欲盡而夜已深;注意到“殘紅欲盡”,則夜深而人尚無眠,都可想見。到下句“乍涼秋氣滿屏帏”,則從感覺涼氣滿屏帏這一點上進一步把“人”寫出來了。“乍涼”是對“秋氣 ”的修飾詞,雖然是從人的感覺得出,但“乍涼秋氣”四字還是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到了“滿屏帏 ”,這才和人的主觀感受結合起來,構成一種涼氣滿室而且凄涼滿懷的境界。以上兩句,從詞人的視覺轉到身上的感覺,将夜深、燈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況渲染托出。

關于描寫宋代點茶的話(宋周紫芝唯美愛情古詞賞析)2

以下兩句再作進一步的鋪展——“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别離”。上句似乎是筆鋒一轉 ,由室内寫到室外了 。但如細加體味,這兩句原是一個意,是透露出男主人公心中的離愁的。離愁本是存在、潛伏着的,由于聽到了“聲聲”,而觸發,而加濃了。這“聲聲 ”,是來自樓外的“梧桐葉上三更雨”。梧桐”一句,是為了渲染男主人公心中的離愁别恨而設置的,所謂“因情造景”者是。這兩句的落腳點仍是那聽到了“聲聲”的人,即樓内人,寫他的聽雨心驚,這還是寫的“室内 ”。

作者把“滴到明”的意思先寄在“ 殘紅欲盡”處,又把“葉葉聲聲”同“别離”即離情畫了等号,也還是有點新意。詞的上片把人的感情寫得如此深沉,卻未用明着道出,而是于平淡之語中隐含款款深情。 下片回憶中的歡樂之音與上片離别後的凄涼雨聲,構成昔歡今悲的鮮明對比 。過變承接“别離”意脈,寫出昔聚今離、昔樂今愁的強烈對比,主人公的感情波瀾起伏更大。“調寶瑟”三句是對昔日歡聚的追憶,由“那時 ”二字體現。“調寶瑟”是奏樂,“撥金猊”是焚香 ,“同唱鹧鸪詞”是歡歌,三件事構成一個和諧的生活場景,也是藝術場景。從中交代出男主人公所以為之産生離愁别苦的那人是歌女身份,兩人有過戀愛關系。當時他們一個調弦撫瑟,使音調諧和;一個撥動爐香 ,使室中芳暖 。在這無限溫馨的情境中“同唱鹧鸪詞”,此樂所以使他至今不忘。“金猊”是銅制的燃香器具,成狻猊形。

關于描寫宋代點茶的話(宋周紫芝唯美愛情古詞賞析)3

本詞用“鹧鸪詞”作為“同唱”的内容,其用意也在于此。這個“同”字既揭示了主人公與“别離”者的關系,還追憶了溫馨歡樂的昔聚之情,同時也就開啟了今别孤單痛苦之門,蓋言“那時同 ”,則“如今”之不“同”可知矣。于是詞筆轉回到“如今風雨西樓夜”的情境,連貫上片。當此之際,許多追昔撫今的感歎都在不言之中了,隻補一句,就是“不聽清歌也淚垂 ”!本來因有離愁别苦而回憶過去相聚同歌之樂以求緩解,不料因這一溫馨可念的舊情而反增如今孤栖寂寞的痛苦。這個“淚”是因感念昔日曾聽清歌而流,如今已無“清歌”可聽了,而感舊的痛淚更無可遏止。為什麼?如今身處“風雨西樓夜 ”,自感秋夜之凄涼 ,身心之孤獨“淚”是因此而“垂”的。 “也淚垂”的“也 ”,正是從上句派生出來的,當然離不開昔日歡娛而今冷落這個背景。“不聽清歌 ”四字,正是概括地寫出了這個背景。末尾兩句,以“如今”作為昔與今、喜與悲的轉折詞,以否定語氣點出别離之苦,再相見之難,較直說更發人深思。

此詞條用昔與今、悲與喜、正說與反說兩相比照的手法,表情達意委婉曲折而又含蓄層深。全詞通體淺語深情 ,雖“江平風霁、微波不興,而洶湧之勢,澎湃之聲,固已隐然在其中。

關于描寫宋代點茶的話(宋周紫芝唯美愛情古詞賞析)4

踏莎行•情似遊絲

[宋] 周紫芝

情似遊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觑。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此為别情詞。上片寫别時,下片寫别後。開頭兩句,連用兩個比喻。“情似遊絲”,喻情之牽惹 ;“人如飛絮 ”,喻人之飄泊也。兩句寫出與情人分别時的特定心境。遊絲、飛絮,在古代詩詞中是常常聯用的,例如馮延巳的“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蝶戀花》)。司馬光的“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西江月》)。

不過象這首詞中一以喻情,一以喻人,使之構成一對内涵相關的意象,并借以不露痕迹地點出了季節 ,交代了情事,其比喻之新穎,筆墨之經濟,都顯示了作者的想象和創造的才能。

雖然如此 ,這兩句畢竟還是屬于總體上的概括、形容。 所以接着便用一個特寫鏡頭給予具體的細緻的刻畫——“淚珠閣定空相觑 ”。兩雙滿含着淚珠的眼睛,一動不動地彼此相觑。句中的“空”字意味着兩人的這種難舍、傷情,都是徒然無用的,無限惆怅、無限凄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兩句把“空”字寫足、寫實。一溪煙柳,千萬條垂絲 ,卻無法系住要去的蘭舟 ,所以前面才說“淚珠閣定空相觑 ”。一派天真,滿腔癡情,把本不相涉的景與事勾聯起來,傳達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無可奈何之苦。借此,又将兩人分别的地點巧妙地暗示出來了。這種即景生情的刻畫抒寫,怨柳絲未曾系住行舟,含蘊着居者徊徨凄恻的傷别意緒。

關于描寫宋代點茶的話(宋周紫芝唯美愛情古詞賞析)5

下片寫離别之後心情。過片仍寫居者在行人走後的凄怆情懷。“雁過斜陽,草迷煙渚”,這是“ 蘭舟”去後所見之景,正是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無數 ”。這裡景物所起的作用與上文又略不相同了。上片寫傷别,下片寫愁思,其間又能留下一些讓人想象、咀嚼的空白,可謂不斷不粘、意緒相貫。句中的“如今 ”,連系下文來看,即指眼前日落黃昏的時刻。黃昏時刻已經被無窮無盡的離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擔心,今晚将怎樣度過。詞人并不迳把此意說出,而是先蕩開說一句“明朝”,然後再說“今宵”:明朝如何過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思量如何過”這五個字的意思實為兩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詞筆巧妙地分屬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過”,下句“如何過”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尋而知。這種手法,詩論家謂之“互體”。 由于“明朝”句的襯墊,把離愁無限而今晚如何過的主意,益發重重地烘托出來。此處直抒别情,與前面對薄暮黯淡景色的描寫所起的渲染烘托相應對。 此詞用語淺淡而情意深濃。

詞之上片先抒情,然後情景交融,景語的點綴為情語服務;下片先寫景後抒情 ,使全詞具有錯綜的結構,結體頗有整中有散、統一中求變化的特色。

關于描寫宋代點茶的話(宋周紫芝唯美愛情古詞賞析)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