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千古第一霸氣詩

千古第一霸氣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8 16:20:13

千古第一霸氣詩(問渠那得清如許)1

1194年,64歲的朱熹在宮中擔任待講時,因為希望能夠效法古代缺席,制約君權,結果得罪了宋甯宗和宰相韓侂胄,被罷免還居建陽。

1196年,有人叫嚣要“斬朱熹以絕僞學”,他的門人也被抓去坐牢或流放。

為避這場權臣之禍,朱熹便躲到福山雙林寺,在武夷堂中繼續講學。

千古第一霸氣詩(問渠那得清如許)2

在武夷堂講學時,有一天,朱熹偶然到農村遊曆,看到大自然的美景,他突然心有所動,聯想到了做人的道理和讀書治學的奧秘,于是寫下了《觀書有感》這組著名的哲理詩。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觀書有感》組詩中的第一首詩。這首詩看似寫景,實際上是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靈氣流動、思路暢達、精神活潑自得自在的讀書感受。

比起廣闊的天空,那半畝方塘雖然十分渺小,但是因為它的明澈,它可以把天邊的流雲和光線,收納到自己的方寸之中。

當我們坐在小小的書齋裡面,我們的頭腦就像那半畝方塘。隻要我們心如止水,不為外物所動,展卷閱讀,我們便可遍覽中外,通曉古今,見萬物,也見衆生。

朱熹在晚年,雖然遭遇了人生的逆境,但他寵辱不驚,依然保持心境的豁達與超脫,依然将讀書治學視作人生至高無上的意義和追求。

因為朱熹明白,逆境其實并不可怕,隻要堅持不懈地求知,我們的内心就會不斷注入源頭活水,我們就會變得更有力量,更有智慧。

而隻有我們思想活躍,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廣泛吸納新知識、學習新事物時,我們的頭腦也才能文思不斷,澄明如鏡,新水長流。

千古第一霸氣詩(問渠那得清如許)3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這是《觀書有感》組詩中的第二首詩。這首詩用水上行舟作比喻,闡明了讀書創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的道理。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我們所學不廣不深,功力不夠之時,也許你會覺得做學問很吃力,甚至需要“推移”之力。

但是,在慢慢地摸索中,你會逐漸尋得規律,究得事理,這時你終于感覺自己不再是門外漢,甚至能“自在”而行了。

所以如果你想緻力于學問,并且要取得不錯的成績,就需要下長期的笨功夫。

隻有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隻有付出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才會出現最後的厚積薄發,才能換來最終的遊刃有餘。

朱熹的這首詩,不但說明了做學問需要積累,還含蓄地說明了在文學創作中,靈感是多麼的重要。

很多時候,靈感都是創作的動力、火花和催化劑,在靈感狀态下創作作品,往往一氣呵成,靈動自然;反之,則僵化而生硬。

這就好比一艘“艨艟巨艦”,之前因為沒有水的托舉,怎麼推也推不動,但是一夜春水暴漲,那艘大船竟然自己輕松地浮起來了。

靈感是如此地奇妙而美好,但是它卻不會憑空出現。沒有平時學習的積澱,就沒有靈感的突然迸發,也就沒有對文章的駕輕就熟。

所以,在那些倚馬可待,揮灑自如的背後,不知有着多少的勤學多思和不辍練習。

千古第一霸氣詩(問渠那得清如許)4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和詩人,也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稱“朱子”。

朱熹的學說,對後世影響甚大。他的理學,成為官方哲學,長期占據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他的《四書章句集注》,與千年前的“五經”雙峰并峙,共同成為中國人精神生活的基礎柱石。

盡管後世因批判儒教而對朱熹頗有微詞,但是作為一位思想大家和古代先賢,朱熹的某些治學方法和理論,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朱熹的這些治學理論,就藏在他的哲理詩中。朱熹的哲理詩,雖然少了一些飛揚的意氣,但文辭整饬,意蘊豐富,發人深省,啟人心智。

讓我們努力學習、終身求知吧,因為朱子在千年前就說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在靜默中不失信心、持守等待吧,因為做任何事,時機不到必然“枉費推移力”;讓我們感謝偉大的朱子吧,因為他在自己的哲理詩中,為我們提供了深奧幽微的讀書作文的智慧!

作者:張風莉,筆名雨楓,甘肅省白銀市作協會員,《唐詩宋詞古詩詞》專欄作家。已出新書《生命的突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