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佛山千燈湖山水畫

佛山千燈湖山水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15:05:06

文|戴永夏

濟南千佛山的秋色自古聞名,它就像一幅古色古香的風景大畫,蒼翠中不失淡雅,明淨中又添斑斓。它的美,盡顯幽靜深遠,充滿詩情畫意,是說不完、道不盡的……

說千佛山秋色美如畫屏,前人早有定評,最具代表性的是晚清文學家劉鹗,他在《老殘遊記》中寫道:“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隻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仿佛宋人趙千裡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裡長的屏風……”

劉鹗這一段真實的白描形象生動,他把千佛山秋色定格為“宋人趙千裡的一幅大畫”,實在是絕妙極了。

千佛秋色也定格在古人的詩詞裡。

明代詩人邊貢在《九日登千佛山寺五首》中寫道:“窈窈寺門敞,蒼蒼山徑微。風輕不落帽,雲近忽凝衣。背領丹楓直,垂岩紫菊肥。晚途喧葆吹,輿醉出林霏。”透過這些凝練的詩句,我們看到:千佛山山腰,古樹濃蔭掩映着僧樓禅寺;山徑曲折明滅,被深深的綠意遮蔽。清風送爽,白雲牽衣,金秋改變了山的容顔,山坡上千楓玉立,紅葉紛披,層林盡染;層層垂岩下,峭壁上,山菊盛開,五彩斑斓。詩人沉醉在這樣的美景中,直到天晚了才走出山林……

跟邊貢一樣癡迷于千佛山秋色的,還有清代詩人王德容。他在《重陽前五日同李敦麓、鄭彥兮、趙西園諸同人登千佛山》中寫道:“楓菊丹黃俨畫屏,幾回載酒此同經。千峰蕭瑟林邊雁,一徑高寒洞外亭。煙出萬家城郭白,雲開十裡鵲華青。與君今日堪俱醉,落日銜山杯未停。”

重陽節前,詩人偕諸友同登千佛山,但見山上楓葉如丹,黃花爛漫,如詩如畫,連綿的山峰秋意蕭瑟,蒼郁的松林上大雁掠飛。登高遠望,但見天高雲淡,城中萬家裹在輕霧淡煙之中,如同仙境。美麗的鵲華秋色橫亘天際,壯美無比。置身在如此美麗的秋景中,怎能不銷魂?所以,直到日落西山,他們仍推杯換盞,不願離開這裡。這兩位詩人雖處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的情趣和追求,但他們筆下的千佛山秋色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千佛秋色還保存在濟南的“經典”中。

作為一座曆史文化名城,濟南名勝美景衆多。古人精挑細選,優中選優,又從諸多美景中選出“濟南八景”和“濟南十六景”,作為濟南的經典美景。“八景”中的“佛山賞菊”和“十六景”中的“幽澗黃花”,一景二名,都是“千佛秋色”中的精華。

過去每到秋季,千佛山和佛慧山(亦屬千佛山風景區)上,野菊爛漫盛開,紅白黃紫争奇鬥豔,跟滿山紅葉相映生輝。此時,前來賞菊的人絡繹不絕,文人墨客争相吟詠,“佛山賞菊”遂成佳景。

佛山千燈湖山水畫(濟南千佛山的秋色)1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遊大佛山》一詩中寫道:“山中廊榭依山斜,風日逢秋靜且嘉。樹色坐戀楓下葉,野香行愛菊垂花。崖穿石溜含青露,蹬絕岩屏隐赤霞。客久與僧蹤迹合,來遊此地便忘家。”

詩人在秋高氣爽的時節登佛慧山,但見松柏蔭濃,楓葉紅豔,飄香的野菊爛漫開放,景色十分迷人,讓人戀戀不舍,樂而忘返,“來遊此地便忘家”,詩人用“忘家”來烘托秋菊之美,又為千佛秋色塗上了一筆重彩。

對“佛山賞菊”的美景,贊美的古詩文還有很多。把“濟南八景”擴為“十六景”的明代文人劉敕,曾在《曆乘》中寫道:“幽澗黃花,城之南大佛山,獨冠諸山之上……(山上)巉岩削壁,丹樹黃花,最宜秋色。故世修落帽故事,則多登眺于此焉。”

崇祯《曆城縣志》中有首“佛山賞菊”詩:“千佛山東佛慧山,秋來黃菊遍岩間。泉名甘露茶堪品,多少遊人探菊還。”生動地寫出了佛慧山上野菊盛開和遊人賞菊、采菊的情景。

再如清人蔡叆的“紅葉西風晚,黃花細雨秋”,傅桐的“岩泉得雨活,野菊冒霜開”,鄭雲龍的“紅葉寒秋雨,黃花淡夕晖”……都是秋登千佛山賞菊、采菊的真實寫照,也是千佛秋色的多側面展現。

千佛秋色更活躍在濟南的民俗風情中。

過去每到九月九這天,濟南的文人雅士便身佩茱萸,來到千佛山上登高望遠、唱酬吟詠。更有親朋好友三五成群,相聚菊花岩上,邊觀滿山菊花盛開,邊飲菊花酒,吃菊花火鍋。

清代詩人朱照在《重陽節同人挈酒曆山登高》中寫道:“閑招兩三友,把酒醉山南。靜喜高松下,香偎野菊間。”這是時人把酒賞菊、食菊習俗的真實寫照。

尤其自元代以來,重陽節又被定為千佛山廟會舉辦之時。每到此時,山上山下,人山人海,熱鬧非常。此時的千佛秋色,又洋溢出《清明上河圖》的畫意詩境,壯闊美麗中,透射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