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負隅頑抗【拼音】: fù yú wán kàng【解釋】: 負:依靠;隅: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憑借險阻,頑固抵抗。指依仗某種條件,頑固進行抵抗。【成語故事】:
“負隅頑抗”這則成語的“負”是依靠;“隅”是山勢險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種條件頑固抵抗。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盡心下》,則之野,有衆逐虎。虎負蝸(即隅),莫之敢櫻。 戰國時,有一年齊國發生饑荒,許多人餓死。孟子的弟子陳臻聽到這個消息,急忙來找老師,心情沉重地說:“老師,您聽說了嗎?齊國鬧饑荒,人都快餓死了。人都以為老師您會再次勸說齊王,請他打開棠地的谷倉救濟百姓。我看不能再這樣做了吧。” 孟子回答說:“再這樣做,我就成為馮婦了。” 接着,孟子向陳臻講述了有關馮婦的故事。
馮婦是晉國的獵手,善于和老虎博鬥。後來他成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幾乎被人們忘掉。有一年,某座山裡出現了一隻猛虎,常常傷害行人。幾個年輕獵人聯合起來去打虎,他們把老虎追至山的深處,老虎背靠着一個山勢彎曲險要的地方,面向衆人。它瞪圓了眼睛吼叫,沒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這時,馮婦坐車路過這兒。獵手們見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請他幫助打虎。馮婦下了車,挽起袖子與老虎搏鬥起來,經過一場拼搏,終于打死了猛虎,為民除了害。年輕的獵手們高興地謝他,可是一些讀書人卻譏笑他。
擴展資料:
後來用“再作馮婦、一作馮婦、又做馮婦”等比喻重操舊業;用“馮婦”稱勇猛或兇狠的人;用“搏虎”指敢與兇猛的敵人拼搏;用“負隅頑抗”表示依仗某種條件,頑固進行抵抗。
這則故事通過老百姓和其他士人對馮婦打虎的不同态度,鮮明地體現出了不同的立場:一種是馮婦被提拔為士人後,還保持原來樂于為百姓除害的品質,所以得到了百姓的歡迎;
一種是那些士人認為馮婦既已為士人,就應有角色意識,不能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再幹那些“有失身份”的事。如此對立的兩種态度、兩種立場,不能不給人以警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