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8:12:20

點贊和評論對于内容型産品來說是一個基礎功能,但對于産品設計師來說,深藏一些值得深挖和思考的細節。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1

當用戶可以和内容發生互動時,産品中往往會加入「我的點贊和評論」功能。

對于設計師來說,這個界面看似沒有任何挑戰,可能覺得「不就一列表嘛分分鐘搞定」,但其中卻深藏一些值得深挖和思考的細節。

之前在做類似需求時,我花了些時間去挖掘這個界面背後的邏輯,并将思考過程和成果沉澱成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我的點贊、評論是什麼

這個功能入口一般在個人中心,并且和其他功能聚合在獨立的版塊中,比如「消息私信」、「我的收藏」、「浏覽曆史」、「下載管理」等等。

「我的評論」功能優先級一般弱于「我的點贊」,因此有的産品不會外顯,而是和「我的點贊」聚合到二級頁的tab上,便于用戶橫劃手勢切換。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2

從業務屬性上看,貌似是單純的體驗導向型功能,和業務并不搭嘎(其實并不是)。

用戶需求上看,主要滿足用戶「信息的獲取、調用和删除」。比如浏覽或查找之前贊、評過的内容,或者删除自己的評論。

根據BJ Fogg提出的福格行為模型,一個人行為的發生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動機、能力和觸發。這個場景下,用戶動機是「信息的獲取、調用和删除」,觸發通常是用戶的内部觸發(也就是主動發起的決策和行為),能力即用戶在此付出的成本。

動機和觸發的可發揮空間小,因此設計師能夠發力的點,就是降低用戶在此頁面的能力要求,幫助用戶高效得完成查找、閱讀和點擊行為。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3

要實現這個目标,無非是縮短路徑、層級清晰、建少視噪等等。但是一開始的布局框架又該如何搭建?下面,我結合市面主流的内容型競品,從宏觀角度上來探索是否存在一個萬用的、固定的框架類型。

二、關于布局框架

因為标題具有最高的決策權重,因此信息流側重長文本展示。另外,「我的點贊、評論」必定遵循時間排序來符合用戶習慣,所以這兩個因子決定了這個界面,隻能以縱向的内容流展示。

但這樣太籠統了,通過内容型競品的研究拆分,我發現這個場景下的框架基本分為兩大類:動态流和列表流。再細分的話,又可以根據「用戶模塊」和「互動模塊」的有無分為五類,先來說說「我的評論」。

1. 我的評論-雙模塊動态流

這個框架的特征,除了必要的内容區外,同時包含了「用戶模塊」和「互動模塊」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4

用戶模塊即包含了用戶頭像、用戶昵稱和發布時間的版塊。這個模塊符合功能預期,通過自身信息的露出來強化「我的」掌控感。另外頭像錨點也利于視覺錨定,快速浏覽。

而互動模塊即用戶對内容的操作集合,包括點贊、評論、分享等等。這個模塊多是為了強調互動,引導用戶繼續參與到内容中

所有競品中,百度、騰訊新聞、頭條和qq浏覽器均維持了這樣的布局,其中時間位置、新聞樣式有差異。

另外,騰訊直接把評論的删除按鈕外顯并強化了,雖說對内容有明顯的視覺幹擾,但基本符合大部分用戶來到這裡的動機,對,就是來删評的,所以倒沒什麼可說的。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5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6

2. 我的評論-單模塊動态流

這個框架的特征,是隻包含了「用戶模塊」,不存在「互動模塊」。競品中隻有UC這一個例子,互動屬性被截斷,讓界面整體更加沉浸。另外,相比前一個框架,屏效也有明顯的提升。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7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8

說完了「我的評論」場景,再來看看「我的點贊」。

3. 我的點贊-雙模塊動态流

此處可以再細分兩類,一類是共同包含了「用戶模塊」和「互動模塊」,另一類則把「用戶模塊」給替換成了「創作者模塊」。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9

前者一共2個競品使用了此框架:知乎和qq浏覽器。除了表現層的樣式、布局外基本沒有什麼差别。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10

後者則包括頭條和微博。他們直接保留了原創作者的模塊,而且一旦内容對應的創作者沒被你關注,還直接外顯關注按鈕。并且樣式上看,微博很明顯在特意強化創作者模塊,不論是較大的頭像尺寸、還是主色強顯的昵稱和關注按鈕。

至于為什麼這麼搞,後面會說。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11

4. 我的點贊-單模塊列表流

這個框架的特征,是隻包含了「用戶模塊」,不存在「互動模塊」。和「我的評論」一樣,隻有uc一個競品。相比前者,同樣提升了内容的沉浸。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12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13

5. 我的點贊-零模塊列表流

這個框架隻保留了内容模塊,因此可以完全聚焦于某一類型内容的聚合,強調浏覽效率,所以模塊上更加精簡和單一。優勢上無疑是更加沉浸,效率更高,屏效更高。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14

競品中,網易、騰訊新聞均使用了此框架。雖然輔助信息用文字的形式标明了來源和評論數,但整體依舊歸屬于内容。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15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框架的背後有什麼客觀依據可以支持?它們和各自産品的業務本身主張又有什麼關聯?

三、框架背後的邏輯

任何内容型平台的正向循環,都離不開三個方面:内容創作者、内容和内容消費者。宏觀上說,内容平台需要做的就是去不斷得強化這個閉環,讓三者互相賦能,以此收獲長期穩定的收益。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16

比如平台通過各類激勵政策(如流量包、現金獎勵)、創作工具(如剪映、各色各樣的道具模闆)和對優質内容的扶持,來激勵創作者生産内容。優質内容又可以反向提升創作者影響力。

另外,通過鼓勵消費者對創作者的關注,來沉澱關系鍊,一方面内容供給滿足個性化訂閱的需要,另一方面反向激勵創作者持續産出。雙方收獲了各自的利益,也就更難以離開平台。

而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又是滿足和反哺的關系。因此正是這樣的背後邏輯支撐了内容型産品的發展。

當然,對于「我的點贊、評論」來說,因為用戶的動機導緻内容成分占主導地位。所以,社交屬性、内容互動的增減與否,主要受産品自身定位、以及業務方向的影響。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17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微博保留了up主信息模塊,就是由于微博本身定位強社交,絕大部分的内容生産、傳播基于産品内沉澱的社交鍊,甚至你關注的人點贊了什麼内容,都會通過底tab的紅點來吸引你去點擊。

怎樣在網頁寫評論(關于我的點贊評論)18

也正因此,微博在「我的點贊」界面中,采用的是「創作者模塊」來表達社交屬性,以此鼓勵、引導用戶去社交互動。此框架下,除了内容外,還強調了消費者對創作者、及其内容的關系。

而頭條本身定位是個性化資訊服務,但後續的業務方向也開始向社交傾斜,不論是早前就有的新人推薦卡片、微頭條還是創作者門檻的降低,都意味着頭條正在朝着微博社交化的道路不斷邁進。

頭條目的很明顯,将過去松散的用戶關系,通過社交鍊的沉澱來轉化為關注 粉絲的強關系。(提一嘴,頭條和微博一開始其實是互惠抱團的關系,後來頭條開始涉足社交後,因為觸碰到了微博對市場的獨有控制,兩家就開始不斷互撕,其實歸根究底還是為了利益)

也正因此,頭條的框架和微博一緻,都采用了「創作者模塊」,而非常規的「用戶模塊」。

而其他的雙模塊框架,即「用戶模塊」 「互動模塊」,除了内容外,則隻強調消費者和内容的互動關系,這和産品本身并非強社交的定位有關。

單模塊框架,除了内容外,隻強調消費者個人身份,此時缺失了和内容、創作者的關系,互動感弱化,沉浸感開始強化。

零模塊框架,則讓用戶完完全全得聚焦到内容當中,沉浸感最高。此時「我的點贊」更多得類似收藏功能,來作為承載個性化内容的容器。

四、使用場景總結

最後,來大緻梳理下每種框架的使用場景。

如果産品當前定位與微博類似都傾向于強社交,或者業務方向開始向社交偏移,那麼可以使用内容 創作者模塊 互動模塊的框架(「我的評論」涉及用戶自己的評論,需要用用戶模塊);

如果産品當前對社交沒有那麼重的需求,那麼可以根據實際場景細分兩類:

1.希望強調用戶對内容的互動:可使用内容 用戶模塊 互動模塊的框架

2.希望用戶沉浸于内容中,可以使用内容 用戶模塊,或者純内容的框架。前者的優勢在于保留互動以及通過自身信息的露出來強化「我的」掌控感,另外頭像錨點也利于視覺錨定,快速浏覽;後者的優勢在于高屏效和完完全全的沉浸感。

一句話,根據産品當前的狀态和訴求,框架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隻是适不适合而已。

五、最後

任何的設計形式,任何看似簡單的細節,必然存在一個客觀依據作為支撐,要麼是業務、要麼是用戶。所以,我們設計師要做的,就是多從這兩個維度,不斷得去理性思考、深挖背後的邏輯,從而做出更合理的決策,讓設計有理有據。

希望這篇幹貨對你有所啟發。

我是Andrew,我們下期見。

專欄作家

Andrewchen;轉行人的設計筆記,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中科院碩士自學轉行,擅長通過文字幫助年輕設計師成長和提效。延遲滿足、長期主義。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