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漢族,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内黃縣梁莊鎮)人,
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
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于十五邑,号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公元前356年,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商鞅變法”,為後來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并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複了河西。
公孫鞅作為秦國變法成功的最大功臣,将一個貧窮落後的弱秦脫變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于彤地,其屍身被帶回鹹陽,處以車裂後示衆。
商鞅是中國曆史上由推動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的重要人物,後人對其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施苛政、興酷吏,也有人說他奠定了我國封建社會的堅實根基——造就了秦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