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北汽麥格納智造

北汽麥格納智造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6-22 04:18:39

在此前的《入世20年......》系列報道中,車訊網總結了合資車企在20年間為中國汽車産業做出的貢獻、取得的紅利,也談到了在“新四化”背景下它們艱難轉型的掙紮與努力。最後一篇,我們不妨将目光投向那些落寞離場的合資企業,從它們的故事中,或許能得到新的啟示。

北汽麥格納智造(激烈競争下敗走)1

  2021年3月,原“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已經正式更名為“重慶鈴耀汽車有限公司”,長安鈴木官網随後也正式關停,鈴木汽車在中國的印記似乎徹底抹去。

  鈴木于1993年與長安汽車合資成立長安鈴木,1995年與昌河汽車合資成立昌河鈴木。彼時恰逢國内經濟高速增長,憑借在小型車領域的優勢以及出色的性價比,鈴木迎來了一段風光歲月,數據顯示,長安鈴木在2011年達到22萬輛的銷量頂峰。

北汽麥格納智造(激烈競争下敗走)2

  但好景不長,随着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升級換代,小批量、入門級車型市場大幅萎縮,鈴木卻仍抱緊其固有戰略不願改變。2012年,長安鈴木銷量同比下滑22.7%至17萬輛,2016年降至11.5萬輛,相比頂峰時期縮水一半;2018年更是隻賣出3.3萬輛,銷量頹勢再無挽回可能。

  萎靡的銷量未能讓鈴木有所改變,2017年下半年,關于“鈴木将業務重心轉向印度,無心經營中國市場”的傳言頻頻傳出。鈴木也的确在印度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在2017年印度乘用車銷量TOP10排名中,有7款屬于鈴木汽車。

  自2018年開始,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成為主旋律,鈴木顯然沒有太多的轉型動力,最終在9月退出中國市場。長安鈴木由一家中日合資企業變成了長安汽車全資子公司,一代人的“雨燕情懷”就以這樣的方式終結。

北汽麥格納智造(激烈競争下敗走)3

  同樣在2018年铩羽而歸的還有菲亞特,不過,這已經是菲亞特第二次退出中國市場了。

  1999年,菲亞特與南京汽車組建合資公司,成立了南京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旗下派力奧、西耶那和周末風三款車型口碑尚可,但在銷量上卻一直沒能令人滿意。加之産品更新換代慢等多方面原因,2007年,菲亞特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北汽麥格納智造(激烈競争下敗走)4

  與南汽“分手”後,菲亞特仍然不想放棄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于2010年尋找到實力更為雄厚的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推出菲翔、緻悅兩款更年輕時尚的車型,銷量逐漸上漲,2013年銷量由不足1萬輛猛漲至5.5萬輛,2014年更是取得了6.8萬輛的成績。但在南京菲亞特時期主要的失利因素——車型單一、新産品導入過慢等并沒能在這次卷土重來中得到解決,好成績自然也就無法長久。從2015年開始,本就在知名度上沒有優勢的菲亞特“坐上了滑梯”,全年銷量滑落至3.1萬輛,加上2017年由于質量問題頻繁召回,讓菲亞特直接墜入谷底,2018年甚至出現1個月隻賣出1輛車的慘淡局面,最終不得不又一次離開中國市場。

北汽麥格納智造(激烈競争下敗走)5

  1993年,雷諾與三江集團合資成立三江雷諾汽車公司,主要生産輕型商用車。但由于零配件基本上都是進口,在國内進行組裝,導緻成本居高不下。2000年,扛不住連年虧損的三江集團宣布退出。

  此後十多年,中國市場飛速變化,被擱置下來的雷諾以進口形式銷售汽車,最慘淡的時候銷量不足900輛,錯過了發展的好時機。這樣低迷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09年引進科雷傲才有所好轉,打開市場之後,雷諾與東風汽車合作成立了東風雷諾,重啟本土化生産,主攻乘用車市場。

北汽麥格納智造(激烈競争下敗走)6

  2016年,東風雷諾首款SUV車型科雷嘉正式上市,随後科雷傲和科雷缤也相繼引入國内,2017年取得了7.2萬輛的銷量,然而之後兩年急轉直下,直至2020年4月黯然退出中國市場

  在此期間,雷諾念念不忘輕型商用車市場,于是就有了以1元的現金價格,收購華晨金杯49%的股權。然而,華晨雷諾金杯的研發和推廣速度過于遲緩,再加上華晨集團經營不善,随着江鈴、上汽大通等品牌的崛起,華晨雷諾金杯開始走下坡路。2018年,華晨雷諾金杯銷量為4.3萬輛,同比下滑近30%;2020年銷量約為2.3萬輛,同比再下滑42.8%,最終于2021年12月30日提出破産申請。

  不甘心的雷諾又在2021年8月與吉利簽署諒解備忘錄,欲借吉利之手在電動車和智能化領域發力,重新進入中國乘用車市場。

  結語:從這三家企業的抱憾離場,我們能看到一些共性,比如都沒能緊跟中國消費市場的變化,轉型升級緩慢,産品推陳出新節奏慢等。實際上,無論是戰略問題、經營問題,還是産品問題,都反映出企業自身實力較弱,适應性較差,難以在激烈的競争中生存下來。

  大浪淘沙,優勝劣汰,這是亘古不變的自然法則。正如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所說:“中國市場經過幾年快速發展,消費者對産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近幾年意大利、法國企業相繼退出體現了中國汽車市場進入淘汰期,警示其他合資品牌要加大産品本土化投入和技術創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