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7月5日電(記者 劉偉)7月4日,記者來到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市通榆縣,探訪當地的扶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進展。
通榆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吉林省深度貧困縣,預計在今年年末脫貧摘帽。
“陸家模式”創新扶貧、百姓安居樂業
通榆縣陸家村創新運用易地搬遷 土地流轉的扶貧方式成功帶領全村人走出貧困,搬進新的現代化小區,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
陸家村新建的居民樓。中國日報網記者 劉偉 攝
陸家村第一書記孫瑜介紹,2016年,陸家村拆除舊房屋,建造新的現代化小區,全村有意願的居民均在年末入住新樓;同時,2017年,村裡成立專門機構幫助村民将手中土地流轉給家庭農場,村民每流轉一公頃土地可獲得3500元的收入,年底還将獲得每公頃1000元的分紅。
許衛(中)和他的妻子葉朝珍(左)在新家。中國日報網記者劉偉攝
許衛今年58歲,是陸家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搬遷之前,隻能在家種地,靠天吃飯,收入微薄且不固定。而現在, “現在我們兩口人(許衛和其妻子葉朝珍)每年都兩萬多塊錢,再加地,年底三萬多塊錢”,許衛說。
陸家村的家庭農場也為村裡村外的青壯年勞動力創造了大量的工作崗位,他們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工資,葉朝珍說。
烏蘭花村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
通榆縣戶均庭院面積在兩畝以上,有非常好的庭院經濟基礎。為發展庭院經濟,縣政府為貧困戶安排2000萬元打井補貼,幫助他們打灌溉井并配套。并對種植面積在500-3000平方米的貧困戶每平方米補助1元錢。
通榆縣縣委書記李德明表示,未來将會在每個鄉鎮發展2-3個龍頭企業,加工村民種植的農作物,保證農民的産品賣得出去。
烏蘭花村村民在自家庭院種植的小麥。中國日報網記者劉偉攝
通榆縣烏蘭花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學範介紹說,烏蘭花村有70多戶,已有60多戶在發展庭院種植經濟, “現在發展庭院經濟,一是收入增加了,像地瓜來說,每畝地的純收入都得達到2000元以上,加上補貼就3000元以上。”
通榆縣結合自身特點,創新組合運用多種扶貧方式,切實改善了村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在此祝願通榆縣年底順利摘帽,全面脫貧。
來源:中國日報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