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孩子的教育,為什麼說沒有家庭配合,老師的努力會大打折扣,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孩子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孩子的教育,為什麼說沒有家庭配合,老師的努力會大打折扣!
今天我們聊聊,孩子的教育,為什麼說沒有家庭配合,老師的努力會大打折扣!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沒有家長的支持,也難以成功,因此說學校和家庭是一對不可分離的教育者。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老師同樣也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老師和家長是同一出發點上的隊友,每句話、一顆心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學業有成。
父母的養育滋養了孩子的心靈,老師的教育發展了孩子的學識,有着共同的責任與使命:讓孩子成才。
家長和老師這對隊友,需要信任與配合,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肩并肩,一起走。
老師通常是站在中立和客觀的角度在看待學生,而家長偶爾會帶有親情的因素。
教師要懂得與家長有效溝通的方法。
1、“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盡管在教師與家長關系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與家長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症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不要動辄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衆責備他們的子女。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家長對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對愛挑剔的家長,教師不能簡單地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以消極的态度對待之,由于家長和教師扮演着不同的社會角色,處于不同的社會環境,在經曆、經驗、思想水平、知識能力上存在着明顯的差異,這就決定了教師與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每位教師都要牢記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恒敬之”。
2.“家訪”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老師家訪事先會與家長約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長因教師的突然來訪而感到不自在。家訪圍繞事先确定的目的進行,較有誠意與重視,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教師在家訪中有誠心和愛心,家長講話要注意方式,老師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家長就要真實反應孩子在家的表現。如果家長抱有誠心,老師對學生就能更好幫助老師教育孩子。那麼,家長必然會成為教師的朋友。家長老師齊心協力就會事半功倍。
3.“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随着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當家長對老師産生不信任,也會導緻孩子不信任老師,即使才能再出衆的老師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無效的,這無疑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傷害。
如果教育是一棵大樹,父母的愛和教育就是根基,而學校和老師的教育就是枝幹,雙方配合才能開出賞心悅目的花朵。
信任老師應該是每一位家長的必修課,家長和老師一條心,這是我們教育好孩子的基礎。
最後希望所有家長都能明白,家長和老師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
如果你喜歡小編的作品,可以長按點贊,收藏,轉發,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