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仁明 放療前沿 2022-09-14 07:00 發表于四川
對于頭頸部腫瘤患者,尤其是鼻咽癌患者而言,口腔清潔顯得尤為重要。文獻報道80%接受放療的頭頸部腫瘤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并發症。常見的急性并發症有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細菌、病毒、真菌感染,放射性口幹、味覺異常等;慢性并發症有放射性黏膜炎、纖維化、口幹燥症、放射性齲齒、張口受限、放射性骨壞死、味覺錯失,味覺異常以及菌、細菌感染等。許多研究證實,做好口腔的清潔能夠明顯減少放療相關并發症的發生。
01 口腔不良反應産生的原因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為最常見的急性口腔反應,其發病機制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1、患者自身因素,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既往牙周疾病史、吸煙以及營養不良是目前比較公認的危險因素;2、藥物或射線對口腔組織的損傷,而放療技術、放療分割模式、劑量及放療部位以及是否合并使用化療藥物、靶向治療藥物等都與其發生相關;3、免疫系統和其他保護系統的功能減弱(如骨髓抑制,組織中免疫細胞及唾液保護成分喪失)幹擾了組織的正常愈合功能;4、口腔環境的特殊性,如口腔黏膜細胞的高代謝周期、口腔微生态環境的多樣性及複雜性等。
02口腔不良反應的表現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表現為口腔黏膜充血、紅斑、糜爛、潰瘍及纖維化等,患者出現疼痛、進食困難、口幹、味覺障礙等。一般在放療後兩周出現,可持續到放療結束後兩周,按其嚴重程度可以分為四度。I度:患者口腔黏膜産生紅斑,伴随輕微疼痛,不影響正常進食;Ⅱ度:患者口腔黏膜産生斑點狀黏膜炎,有漿液性液體滲出,疼痛比較劇烈,伴随口腔潰瘍,但是能夠進食半流質食物;Ⅲ度:患者産生成片纖維素性黏膜炎,疼痛劇烈,隻能進食流質食物;IV度:患者病情已經發展到局部黏膜壞死,伴随出血和潰瘍,無法正常進食。
03口腔不良反應的預防
急性并發症出現後一般以對症治療為主,晚期并發症通常治療效果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的遠期生存率也會産生不良影響。因此,對口腔相關并發症的預防顯得尤其重要,預防的重要措施是口腔清潔。
通常預防措施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限制口腔放療劑量
放療團隊應該盡可能減少口腔放射劑量,或者使用張口器。即便如此,在頭頸部放療中仍很難避免口腔不良反應的發生。
2、放療前做好口腔基礎疾病的處理
建議患者在放療前兩周進行口腔檢查、改善口腔衛生、清除口腔病竈、拆除金屬義齒、拔除殘根殘冠及未完全萌出的阻生齒、治療齲齒、治療牙周病及廣泛根尖周病變等口腔炎症。如有創面,要等待其愈合後才能進行放療,一般建議在拔牙2~3周後再進行放療。
日常生活中建議使用含氟量較高的牙膏。放療前應取出口腔内已有的金屬義齒,活動義齒需在放療結束後經過一段時間再佩戴,以免造成黏膜損傷。
3、做好日常口腔護理
患者應該戒煙、戒酒,多飲水,避免進食過熱、酸性及辛辣食物。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建議每天使用柔軟的牙刷(如矽膠牙刷)或牙線進行4~6次口腔清潔,同時使用含氟牙膏以及生理鹽水或者不含酒精的堿性漱口水清潔口腔。如果感覺口幹,可使用口腔保濕劑、人工唾液、水溶性果凍、幹口含片或幹口膠等潤滑口腔。
本文來源于:《揭秘放療》鐘仁明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僅供交流學習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