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10日,美國海軍最先進的核動力攻擊潛艇長尾鲨号(USS Thresher)沉入2600米深海,艇上129人全部喪生。半個世紀以來,長尾鲨号失事的細節還沒有揭開,殘骸碎片仍然散布在馬薩諸塞州科德角以東的海底一英裡範圍内。
當年,正值冷戰的高峰,蘇聯潛艇對美國海軍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因此,為了獵殺蘇聯潛艇,新一代長尾鲨号核潛艇的各項指标都大幅提升,要求速度更快、更安靜,可以潛入更深的水下,裝備了更先進的聲納和武器系統。
在樸茨茅斯海軍工廠建成後,排水量3500噸的長尾鲨号核潛艇于1961年8月3日加入美國海軍。在随後一年的各項測試中,長尾鲨号表現非常良好。
1963年4月9日,長尾鲨号核潛艇和雲雀号(USS Skylark)潛艇救援船在波士頓外海350公裡處彙合,準備進行一系列海試。
4月10日上午,深潛試驗開始。長尾鲨号先是潛入300米的深度,以幾節的速度巡航。幾分鐘後發生了意外,發動機艙内的銅管接頭突然破裂,水流噴湧而出。整個艙内短時間内充滿了水霧,手忙腳亂的艇員一時難以阻止洩漏。
當時,艇長很有可能決定立刻全速上浮,命令排出壓艙水。但壓縮空氣管道中的空氣迅速膨脹,溫度也急劇下降,空氣中的水分開始凝結在管道的過濾器上。幾秒鐘之内,水分就迅速結冰堵塞了過濾器,造成壓縮空氣無法流動,長尾鲨号排出壓艙水失敗。
由于未知的原因,管道接頭的漏水一直沒有解決,潛艇艙内已經是水霧彌漫。推測可能是漏水造成電路闆短路,觸發了長尾鲨号核反應堆的自我保護措施,核反應堆随即自動關閉。
此時,應該将潛艇動力切換到電池推進模式。隻要控制住了洩漏,就可以重啟核反應堆,但是重啟至少需要7分鐘時間。由于失去了動力,又無法排出壓艙水,長尾鲨号開始下沉,下沉速度約每分鐘40米。而且下沉造成水壓增大,洩漏處的水流更加難以控制。
此時,通話聽不清楚,雲雀号隻能斷斷續續聽到“遇到小問題,正浮起角,試圖排水”。顯然,長尾鲨号再次嘗試排出壓艙水,但仍然因為管道結冰而失敗。
在生死關頭,已經沒有人能夠冷靜下來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無法排出壓艙水了,死亡的氣息籠罩了全艇。雲雀号船員甚至可以聽到從揚聲器中傳出的壓縮空氣的嘶嘶聲,此時長尾鲨号命懸一線。
雲雀号向長尾鲨号發送了一條信息:“該區域沒有任何船隻”,表示潛艇可以安全上浮,無需擔心發生碰撞。很快,雲雀号又收到一連串混亂的信息,包括“900”和“超出測試深度”,這也是長尾鲨号最後一次發出的信息。
然而,奇迹并沒有發生。1分鐘後,雲雀号探測到高能量的低頻噪音,疑似長尾鲨号在下沉過程中發生内爆。
2013年,又有人認為長尾鲨号沉沒的原因并非是管道接頭洩漏,而是為主冷卻液泵提供動力的電氣總線故障。水下監聽系統的記錄表明,在電路失效兩分鐘後,電氣總線發生故障,從而造成主冷卻液泵跳閘。這立即導緻核反應堆停機,長尾鲨号失去了推進力。
無論是管道接頭還是其他地方漏水,都不會引起反應堆停機,水下監聽系統也沒有記錄到任何高壓水流的聲音。整個通信過程中,雲雀号船員也表示沒有聽到潛艇内有漏水的聲音。在這個測試深度,潛艇内部任何微小的洩漏都會引起震耳欲聾的聲音。
根據水下監聽系統的記錄,長尾鲨号在730米的深度發生内爆,比理論上承受的極限深度還深120米。内爆發生時間為0.1秒,超出了人類神經系統的反應能力。
盡管以上推測有充分的理由,但仍然留下了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為什麼長尾鲨号的電路會發生故障失效?
長尾鲨号沉沒以後,美國海軍在核潛艇建造過程中,執行更加嚴格的設計審查和安全檢查程序,并制定了《核潛艇安全規程》。該《安全規程》主要針對核潛艇各部件和各系統提升水密性能,特别是在不可預見的漏水情況下,确保核潛艇的安全。
從1915年到1963年,美國海軍因非戰鬥事故共損失了16艘潛艇。但自從《核潛艇安全規程》制定以來,隻有一艘潛艇遭受了同樣的命運,那就是1968年沉沒、未經過《核潛艇安全規程》認證的“天蠍”号核潛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