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铮铮硬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
回望百年,青春向黨。深圳,這塊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是揮灑青春、施展抱負的最好舞台。
在特區發展40餘載高歌猛進的歲月裡,各路英豪紛至沓來,将赤誠的青春之心熔鑄進新時代的奮鬥中,他們曆經歲月,自身亦是豐碑,他們傳承文化,靈魂鑄成琥珀,在每一段風起雲湧的曆史裡,都凝聚着強大的力量。
穿越世紀風雲,踏上百年征程。共青團深圳市委員會聯合深圳特區報開設“青春深圳·芳華記憶”口述青春深圳專欄,立體式展現深圳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曆史風貌與時代特點,邀請一代又一代的深圳青年以青春之名,赴百年之約,用親曆者的視角,講述與共青團的芳華記憶。
敬請垂注。
講述人:單協和
工作崗位:
原深圳市少年宮主任
講述地點:
青年廣場南廳義工天地會議室
采訪撰稿:
深圳特區報記者 樊怡君
人物介紹:
單協和,1954年7月出生,湖南平江人。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宣傳文化工作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号。1988年來深工作,原深圳市少年宮主任、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副主任,現任深圳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協會榮譽會長。
在共青團組織的26年中,我組織了“深圳是我家”系列主題活動,見證了大家樂文化從無到有、從深圳幅射全國的發展曆程,我從中深深體會到,創新創造是深圳青年工作的緻勝法寶。
把過去的自己打碎,重塑一個嶄新的自我
1987年,我懷揣着一份演出邀約,第一次踏上了深圳這片熱土,那時我還是湖南師範大學的一名舞蹈教師。當我來到荔枝公園一角——團市委所屬深圳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大家樂舞台時,就被台上台下無拘無束的氛圍,既是演員又是觀衆的互動方式吸引了,自薦上台的青年絡繹不絕,有唱花鼓戲的,有唱流行曲的,有唱方言小調的,甚至上台講講家鄉話問個老鄉好的……而和樸素的水泥舞台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兩側懸挂的條幅“開拓群衆文化廣闊舞台,鼓勵青年參與文化建設。”我有一種直覺,這裡将是我青春的新驿站、奮鬥的新疆場。
1988年,我正式入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它是深圳第一家體制内的校外教育單位。彼時我住在簡易的臨時房,一場大雨,震動着翅膀的白蟻群飛撲而來,床下四散的鞋子像小船一般随水漂流。生活上的考驗可以逐漸适應,但是心理上的考驗才真正開始:一名大學教師,要自己去街上貼廣告招生,那時候是件多掉價的事!
記得我第一次去火車站附近張貼招生廣告,卻發現忘記帶漿糊,隻好腆着臉到街邊一家飯店讨要米飯來代替。店人詫異的眼神和懷疑的語氣,讓我走遠了還如芒刺在背。我胡亂在電線杆和牆上貼了幾張廣告,頭也不回地火速離去,一街人仿佛都在對我指指點點。現在想來覺得可笑,卻讓我真切體會到一點:來到深圳的每一個人都要把過去的自己打碎,然後重塑一個新的自我。有句話說得好:要改變命運,先改變自己。
深圳青年工作亮點品牌的探索之路
1993年的大年初一傍晚,我吃完飯随處溜達,走到“大家樂”舞台時,發現很多沒有買到返鄉車票的外來務工人員趴在欄杆上,直勾勾地盯着空蕩蕩的舞台上懸挂的“春節休息,暫停活動”告示。
“他們就是一群找不到家的大孩子”,我腦海裡蹦出這樣一句話。于是我馬上打電話給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領導,希望能夠讓務工人員上台唱卡拉OK。就這樣,幾十位務工者魚貫登台,其中不少人唱的是各自家鄉的歌曲。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一位美工正在舞台邊忙碌,一位青年工人上前跪倒在地,說:“感謝你,在我們想家的時候給我們一個家。”後來這位美工告訴我:“他們這麼看重大家樂舞台活動,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圖為大家樂舞台表演照
于是,1994年春節時,我們決定組織包括卡拉OK、拔河比賽、跳交誼舞在内的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并給活動取了一個溫馨的名字—— “深圳是我家”。
我們将活動方案上報到市裡,希望有領導能夠參加“深圳是我家”開幕式——“東南西北大拜年”新春文藝晚會。非常幸運,正值國務院下達文件,要求全國各地創造條件讓外來務工人員留在本地過春節,以緩解春運壓力。市委市政府很快認可了活動方案,并且決定市五套班子領導都參加。
晚會如期在大家樂舞台舉行。春節序曲響起,市領導走入會場,向近千名青工代表拜年,派送利是。晚會盛況通過新聞直播展現在全市人民眼前,中央電視台除夕新聞聯播及大年初一焦點訪談均對活動進行了采訪報道。如今,“深圳是我家”春節系列活動已舉辦至第28屆,已發展成為深圳青年工作的重要品牌。
九十年代大家樂盛況
從“大家樂”舞台誕生出的“大家樂”群衆文化包羅萬象:我們為發現和選拔藝術人才設置“大家唱”的周賽、月賽、季賽、年賽,開創了後來“超女”“快男”所熱衷的海選模式;我們堅持20多年的“荔枝杯”青年歌手大賽,推舉了一大批優秀藝術人才,創作了《春天的故事》《我屬于中國》《深圳灣情歌》《花季雨季》《百萬星光耀鵬城》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
鬥笠方陣參加在大家樂廣場舉行的首屆荔枝節開幕式
2000年3月,中央文明辦、團中央等六部委在深圳市舉行全國“青年文明社區大家樂活動”啟動儀式,将“大家樂”向全國推廣。在此我要由衷地感謝雲蔚成、張運權、陳建華、方松青及所有工作夥伴,他們為大家樂文化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共青團工作讓我有了三大改變:
01 首先是職業的改變:
我從專業的大學舞蹈教師,轉變成校外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和群衆文化工作者,并努力塑造自己成為深圳青少年文化教育事業的“麥田守望者”;
02 其次是性格的改變:
從好為人師到逐漸走近青年和少年兒童,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與他們共同成長進步;
03 第三是觀念的轉變:
從“囿于傳統、墨守成規”到“敢為天下先”,從“謹小慎微、但求無過”到“青春有為才有位”,從“看重榮譽、計較得失”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今年是建團百年
我從深圳共青團創建的平台上
收獲了太多太多
而我的個人成績
始終和共青團的發展
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在此,我祝願深圳共青團
未來繼續乘風破浪創佳績
一路凱歌一路春!
快問快答
1.你認為深圳對于年輕人最大的吸引力是什麼?
機遇。一直以來,深圳都是年輕人幹事創業機會多多的地方。
2.請為深圳的城市屬性貼一個标簽?
包容。這是創新城市的顯著特征。不問過往、不問來路,所有夢想的種子都可以在這塊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3.你認為青春怎樣度過是最有意義的?
奮鬥。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的青春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青春。
4.重新嘗試一項職業,你會選擇做什麼?
心理醫生。我畢業于師範大學,在公共課上學過心理學。我想,現在需要更多具有專業知識和科學态度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服務好孩子,保護好民族的未來。
5.在拼搏的同時,現代年輕人普遍存在焦慮問題,你認為應該如何緩解焦慮?
主觀上,年輕人要克服盲目攀比的思想,輕裝上陣。客觀上,各級政府、社會組織,特别是我們青年組織,應該為青年生活、學習、就業、成長創造好的環境和條件,盡其所能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
6.請為深圳青年工作發展提一點建議?
我認為深圳青年工作,應該朝着讓青年在深圳更有歸屬感地生活而努力。
END
編輯:孟麗君
核校:小花
來源:深圳特區報
▼關注"青春深圳"微信、抖音、快手、B站、視頻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