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上,人們有時能看到一種奇怪的牛,這種牛的身體一側有一個塑膠裝點的洞口,直通牛的内髒,讓人不禁起雞皮疙瘩。
大家是否有腰部一痛 的幻覺
愛牛人士強烈譴責,表示,為什麼要在牛身上開個洞?還經常伸手進去掏,難道它們不會痛嗎?
瘘管牛被開了口子的牛又被稱為瘘管牛,洞口的直徑差不多在6厘米左右,根據牛的體型而定。
洞的内徑在12厘米左右,直通牛的瘤胃,這是一個由軟橡膠連接起來的管,表面上還有一個蓋子,隻需要在掏的時候打開蓋子即可。
這樣獵奇的洞讓人不禁聯想到電影當中,機械與生物相結合體。
難道現代科技已經達到了這種程度?其實真相并沒有人們想象得這麼高級,過程也很繁瑣。
牛也得做手術
首先要找到牛的第十三根肋骨,因為隻有這裡才通向牛的瘤胃,這就要求手術人員更加精準地判斷肋骨的位置,“對症下手”。
手術之前,還要讓牛餓上一整天,不吃不喝,方面對牛進行檢查工作,讓手術順利進行。
最後,就是在手術之後的防護工作,因為植入了這麼一個人造物體,工作人員還要時刻對牛的健康狀況進行監視,防止牛的手術部位出現感染的情況。
工作人員進行日常檢查
差不多一個月之後,牛的手術部位恢複如初,而管道也安穩地紮在了牛的身上。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飼養者們不惜耗費大量的功夫,也要在牛身上開一個“洞口”呢?
這可不是在虐牛
促進消化實際上,很多牛都不會開洞,隻有在一些大型的牛類畜牧中才能見到,而且人們見到的大多數都是奶牛。
瘘管的在好處就在于可以幫助牛的消化和吸收。
牛在攝入食物的時候,先是在嘴中進行初步的咀嚼,然後送入到第一個胃當中,這個胃被稱作是瘤胃。
牛身體内一共存在四個胃,隻要在通過瘤胃的消化之後,才能抵達其他胃,攝入營養物質。
由于瘤胃消化吸收的效果常常不是很好,牛經常會将送入到第一個胃的食物吐出來,重新進行咀嚼。
但是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吐出來,未能吐出的草食在瘤胃堆積起來,無法進入到其他胃當中。
牛的四個胃
其他胃沒有可以消化吸收的東西,所以即便是攝入了許多草食,牛仍舊會感到饑餓。
沒有辦法的牛隻能再吃,越吃在瘤胃當中堆積得也就越多,常常會造成胃穿孔。
對此,飼養者們時常感到頭疼,出現胃穿孔的情況,還要花費資金對牛進行醫治,這大大增加了養殖成本。
直到瘘管牛的出現,從根源上解決了這一煩惱,因為瘘管直通牛的瘤胃,一旦牛出現胃脹的情況,養殖人員第一時間打開瘘管,檢查當中的草食是否堆積起來。
在牛吐不出來的情況下,養殖人員還可以從瘤胃當中将食物掏出來,幫助牛第二次進食。
所以,飼養者有事兒沒事就去掏一掏瘘管,并不是在虐待牛,而是檢查瘤胃當中的食物情況。
尤其是奶牛,為了能夠産出優質的新鮮奶,奶牛每天的飲食攝入量和攝入的食物種類都是有着嚴格的标準。
現代化養牛場
瘘管能夠讓飼養者檢查奶牛今天是否進食了雜食,進食的量是否符合标準。
隻有精準的食量把控,才能産出更高端的鮮奶,賣出更高的價格。
現代化的擠奶廠
不過,許多人還是有疑問,僅僅是為了牛的消化,真的有必要安裝上瘘管嗎?
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牛的運動并不充足,家養牛的瘤胃的消化能力趕不上野外的牛,出現“二次進食”的現象很常見。
給牛安裝上瘘管自然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筆資金的花費還是很劃算的。
更何況瘘管的作用可不止這些,在對牛的疾病監測方面,瘘管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所謂病從口入,許多疾病就是在食用雜食之後,病菌進入瘤胃散播到其他部位導緻。
一旦牛出現異常情況,養殖人員就可以通過瘘管,在瘤胃當中找到答案,對症下藥,輕松解決牛的疾病問題。
瘘管還能解決瘤胃的脹氣問題,讓氣體及時排出,減少不良氣體在身體當中的累,保障牛的健康安全。
瘘管在科研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瘘管直通牛的内部器官,有利于科研人員對牛進行各種試驗,研究牛的消化系統。
此前科研人員在研究牛的時候,通常采用活體實驗,為了測試牛的消化過程,會對牛喂投各種食物。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食物牛都會食用,為了測試的順利進行,科研人員往往會用各種手段強迫牛吃下食物。
等待幹飯的牛群
很多時候,由于消化系統不良的原因,食物在牛的胃當中堆積起來,最終導緻死亡。
瘘管就能很好地解決實驗問題,科學家可以将切碎的食物直接放在瘤胃當中,如果出現不良反應,科學家還能及時制止。
瘤胃還是一個天然的微生物培養皿,牛吃進去的大部分微生物會在瘤胃當中累積起來。
一方面,科學家通過瘤胃提取微生物進行研究,這些天然形成的微生物是實驗室中的絕佳研究對象。
另一方面,養殖人員也可以通過藥物控制微生物,減少牛的相關疾病。
綜合看來,給牛身上安裝一個瘘管還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因為費用的原因,瘘管隻出現在一些高品質的奶牛身上,肉牛自然就享受不了服務。
也有許多愛牛人士表示不滿,要牛背負着這樣一個獵奇的東西生活一輩子,難道不會影響牛的正常生活嗎?
瘘管牛的生活從前期的安裝手段來看,醫療人員都是給牛打上了麻藥進行的手術,再加上牛的忍耐能力極強,安裝的時候對牛幾乎沒有影響,被檢查的時候也不會疼痛。
在傷口自然恢複的時期,對牛的限制很大,養殖者會規範牛的活動空間,防止出現劃傷等現象,讓手術傷口自然恢複得更快。
在适應了瘘管的生活之後,瘘管對于牛來說還是很便利的,瘘管給牛帶來的一系列正面影響,還會延長牛的壽命,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在牛的群體當中,又沒有形體上的審美價值,身上多了一個“洞”,沒有牛會嫌棄它們。
許多動物愛好者拿瘘管的最終目的做文章,表示瘘管的出現是為了讓牛更好地服務于人類,歸根到底還是人類的貪婪使然。
如果長時間下來,牛很有可能喪失“二次進食”的能力,這就代表着物種的衰退,當某一天人類将牛抛棄之後,它們很難再依靠自己生存。
從這一點來看是有失偏頗的,因為客觀事實就是牛和人雙赢的結局,隻要牛的群體當中,絕大部分還是過着原本的生活,牛的種群基因就不會發生改變。
關鍵是,從人類文明産生到今天,牛一直是人類重要的家畜,人類不可能抛棄陪伴至今的“夥伴”。
話雖如此,人類對動物的研究也要講究一個适度原則,否則就會給動物們帶去災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