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當幾年的講師才能評副教授

大學當幾年的講師才能評副教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16 20:09:01

大學當幾年的講師才能評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劉永謀首發于微信公衆号,保留一切知識産權,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大學當幾年的講師才能評副教授?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當幾年的講師才能評副教授(大學老師不香了)1

大學當幾年的講師才能評副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劉永謀首發于微信公衆号,保留一切知識産權。

7月5日,科學網發表一篇“高校副教授‘跳槽’到中學引熱議!大學老師不香了嗎?”,引發熱議,主要是打算進入學界的年輕人和大學青椒對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當然是因為與之切身相關。

有博士生在公衆号留言,問我的看法。這裡簡單說兩句,權作回答。

之所以說是“簡單”,原因至少是:1)我是個文科教授,對理工科的事情并不是非常了解,說的意見隻在文科領域有參考價值,2)大學吸引力肯定是諸多變量影響的結果,除非實證研究後寫書,否則不可能全面地讨論,這裡隻能感性地談談最直接的感受。

不過,對自己領域的親身感受,大約可能更真實,更能引發共鳴。

首先要做個聲明。以目前大學文科的生存狀況,如果我現在博士畢業,30剛出頭,有其他的選擇,我有較大概率不會選擇在大學中謀生。當然,現在我已經浸淫日久,基本已經搞“廢”了,除了寫和說也沒有其他什麼技能——調侃地說——就做個文科教授“了此殘生”了。

為什麼呢?我非常贊同帖子後面的兩個最高贊的留言。

第一個是:“原因在于大學老師收入低。”

帖子中列舉的跳槽兩例高校副教授,分别跳槽到廣州和深圳的中學任教。衆所周知,廣東經濟發達,也非常重視教育,投入非常大。(插播一句,廣東對教育的重視是這則有點憂傷新聞中最正能量的“點”。)好的中學老師比大學老師掙得要多,工作常規一些,也有教書育人的樂趣,雖然也很累,但壓力要小很多。如果主要考慮經濟收入,我知道大學文科教授完全沒有什麼競争力。

網上各種傳言教授多麼掙錢,其實是把校園極少數的頂級大佬的收入等同于所有大學老師的收入。今天大學收入差距非常大。學科差别,級别差距,最終體現為收入上的差距。

大家肯定想得到,專業的實用性和與社會關系的遠近造成很大的行業收入差距。即使在人文社科為主的大學,文科專業老師也普遍是收入最低的人群。

很多人肯定不知道,教授還分很多級,再加上各種沒有明确規定的級别,比如長聘短聘啊,舊軌新軌啊,傑出不傑出啊,有沒有一官半職啊,有沒有人才計劃如長江學者啊,主持沒主持過國家基金重大課題啊,有沒有得過國家級成果獎啊……現在的大學有無數種辦法,把老師分成無數級别。層級化程度比機關不說更“創新”,起碼也是差不多的。大多數普通教授與行業頂級大佬的收入差距極大。

然而,高校收入低并不是中國特例。在發達國家,就是同樣做研究,大學老師也比在公司或國家科研機構中收入要低。

我記得,幾年前看到過美國的一個統計數據,說博士畢業進公司和進大學同樣做科研,收入差1/3,但是美國博士畢業生甯願少拿工資,絕大多數願意呆在高校。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是大學的文化氛圍和生活方式的長處:第一,有意義;第二,有自由;第三,有保障。

為什麼到了中國大學就不同了呢?這就說到帖子中第二高贊的回答了:“中國高校的科研基本都是為文章而科研,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解決不了多少實際問題,長而久之特别空虛。”

如今中國高校意義缺乏。文科根本性的任務是創造意義,告訴人們為什麼活着,讓大家活得更有勁。可是如今文科教授自己都不知道每天究竟在幹什麼。在各種考核壓力下,每天都很忙,上課寫東西,美其名曰搞學術,實際上不過是在上峰規定的晉升階梯上、按照量化标準湊“成果”。

學校一說重視學術,就是大家去報長江、去報社科重大,還有想辦法在《中國社會科學》等等發文章,根本不管真的做了什麼學術創新。對于大學,這就等于搞科研;對于老師,學術就等于晉職晉級。

現在大學老師湊到一塊,聊的全都是怎麼發文章、怎麼評教授、怎麼在學校當個官,嘿嘿嘿,真的很無趣,個個跟祥林嫂似的。說句不好聽的,斯文有點“掃地”!哪有什麼文人風骨和家國情懷。

哈哈哈,最近看了幾集《覺醒年代》,看到那時候的教授,越看越郁悶,棄劇了。

很多人想,上了正教授就好了吧,可以安心做學問了吧?不!正教授還分一二三四級——不知道誰想出的絕招——大學老師如果按照上面規劃的道路,一輩子都不得完。

如此一弄,留言說的“長而久之特别空虛”完全不是誇張。

而且,你能還有什麼自由呢?你說我不求上進搞自己的行不行,哈哈哈,每年都要考核你,不行就降職降級。

大家知道,現在中國好大學都傳出要搞中國特色的“非升即走”Tenure制度。也就是說,大學老師崗位“有保障”正在退出曆史舞台。

有人說,你不能從教學中找到生活意義嗎?第一,光說教學的話,中學不也是教書育人嗎,去中學教好了,錢還更多,壓力更小。第二,大學教學應該是研究型教學,就是教授你研究的東西,不是中學隻是形式創新而無需内容研究的教學——也就是說,就算你講得比德雲社還吸引人,沒有學術的大學教學實質是把大學降格為中學。

因此,我覺得,并不是中國老師更愛錢,而是情況的确已經發生變化了:中國高校完全不是什麼傳說中的“象牙塔”,也是一個相互傾軋的“大染缸”。

當然,我要說一句正能量的話:放棄“體制内”的名利,如果上到正教授,不再晉職晉級,不去報這報那,不去東搞西搞,安守清貧地做學問,雖然很難,還是可能做到的。如果出身好,繼承有資産,那就最妙。如果正教授還沒上到,養活自己都困難,關鍵單位可能讓你“非升即走”,因此強烈不建議你這麼幹。

總之,中國高校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須要提升自己的吸引力。這個問題很複雜,我說一條建議:能不能把什麼一二三四級教授給取消,大家都一樣,讓我們安靜安靜。

以上内容主觀性很強,大家讨論嘛。歡迎留言批評指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