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七月不減肥,八月徒傷悲,九月路人雷,十月……
網上流傳着各種和吃貨有關的段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不過,每次聽到别人說“吃飯隻吃八分飽”,小書就會感到非常困惑。
因為小書從來都不知道八分飽是什麼感覺!
小書隻知道“好餓”和“好飽”。
不吃到好飽,我就會一直覺得我好餓……
(不是我的錯,都怪好吃的太多!)
都說俄羅斯是“戰鬥民族”,其實稱中華民族為“吃貨民族”也一點都不過分。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看看中國人為美食拍了多少紀錄片,你就知道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
念食材如此多嬌,引無數國人同胞,盡折腰~~~
要知道,吃貨這個基因一直流傳在我們的血液中,從古至今,一代代發揚光大……
提到孔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同時他還開創了私人講學,有弟子達三千之數,賢人七十二。
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就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發人深省的短句。
比如那句著名的“吾日三省吾身”
其實呢,孔子本人也可以算是一個吃貨,在《論語》中,還載有不少他與“吃”有關的言論。
那麼孔子愛吃什麼呢?
答案就是肉!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 《論語·述而》
孔子說:“隻要願意拿着十餘條肉幹來見我的,我都會給他教誨。”
怎麼樣,隻要你拿着十多條肉幹(小半頭豬)去拜訪孔子,你也可以當孔子的學生了!
說到這裡呢,同樣還有一段和束脩相關的小故事,那就是國學大師季羨林和李裡的故事。
國學大師季羨林
一次,季羨林老先生回山東老家,李裡就想趁此機會去拜訪季羨林。為此,他絞盡腦汁,希望給季老留下一個深刻的第一印象。
這時,他就想到了《論語》裡面的這個小故事,于是他去拜訪季羨林的時候就帶了十塊臘肉表明自己的心意,同時也是向季老傳遞一個信号——
我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我是讀過書的,起碼是讀過《論語》的人,知道學生向老師求教的禮儀。
雖然當時季羨林老先生沒在家,是他的夫人接待了李裡。
不過憑借這個小細節,這個叫李裡的年輕人成功地給季老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最後,二人成了忘年交。
讓我們說回孔子。
說到吃,我們的孔子老先生可是非常講究。
《論語·鄉黨》裡面,孔子提到,“食不厭精,脍不厭細”。意思是“食物不嫌舂得細,魚和肉不嫌切得細”,也就是說食物越精細越好,魚和肉也要切得又細又薄。
我們孔子走的,一直都是精緻吃貨路線!
周潤發版《孔子》
《論語·陽貨》篇中也記載了一個孔子和陽貨之間有趣的小故事: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
當時有一個權臣,叫陽貨,他想召見孔子去當官,但是孔子不想見他。
為了見到孔子,這個陽貨就想到一條計策,他派人給孔子送了一隻烤乳豬。
孔子故意挑陽貨不在家的時間上門拜謝,結果不是冤家不聚頭,兩人在半路上遇見了。
想抓住一個人的心,必先抓住對方的胃。
看來孔子愛吃肉真的是一個公開的秘密,這不,陽貨投其所好,最終就實現了相見的目的!
最後《論語·述而》中還記錄了這樣一句話:“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聽到韶樂之後,不禁贊歎”三月不知肉味“。
這句話呢一方面說明了韶樂的美妙,孔子被其打動之深。另一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孔子對肉深沉的愛……
可見,孔子老先生不僅是一個值得我們尊重的聖賢,他還是一個資深“吃貨”,而且還是一個優雅、懂禮儀、有原則、有文化的“吃貨”!
在評論區說說你愛吃的美食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