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魚類的量
水産品包括各種海魚、河魚和其他各種水産動植物,如蝦、蟹、蛤蜊、海參、海蜇、海帶、紫菜等。推薦成人每日魚蝦類的食用量為50~100克。
有些水産品不宜吃
有些水産品不宜吃,而且水産品保存不當很容易腐敗變質,損害人體健康。
畸形的魚
當水域受到農藥及汞、鉛、銅等金屬廢水、廢物的污染時,會導緻生活在這些水域的魚類也受到侵害,會出現脊椎彎曲、眼球突出、頭大尾小等畸形。這類魚最好不要食用。
河豚
《本草綱目》中記載:河豚有大毒,食之殺人。河豚在四五月份産卵期間肉最美,但此時其身體内的毒性也最大,是平時的10倍,尤其卵巢、魚仔、 肝髒的毒性最強。實際上除肌肉外,河豚魚的頭、皮、内髒、血液均有毒。河豚魚的烹制一般需經過很多特殊工序,如除五髒、剁頭、剝皮等,且烹調時也有許多講究。河豚必須經專業廚師烹制才能放心食用。
死鳝魚、死甲魚、死河蟹
鳝魚、甲魚、河蟹要現吃現宰殺,因為它們的腸胃裡帶有大量的緻病細菌和有毒物質,一旦死後便會迅速繁殖和擴散,不宜進食。
活魚不宜馬上烹調
魚類死後肌肉會逐漸僵硬,若此時馬上烹調後食用,不僅感到肉質發硬,同時也不利于人體消化吸收。當死魚放置一段時間後,最好過20分鐘左右,魚中豐富的蛋白質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逐漸分解為人體容易吸收的各種氨基酸,這個時候再進行烹調味道就非常鮮美了。
蒸魚忌用小火
蒸魚一定要用大火,在短時間内快速蒸熟,忌用小火慢慢蒸。因為如果用小火,魚中的蛋白質就會逐漸凝固,失水退嫩,鮮味受損,肉質會發柴。蒸魚時間以8~10分鐘為宜。若見魚眼發白,魚嘴張大,則說明魚蒸熟透了。
給蝦仁上漿不宜使用料酒
給蝦仁上漿時,沒有必要使用料酒腌漬,因為料酒中含有酒精,能使蛋白質失水,使蝦仁失去彈性。蝦仁上漿後,酒精被緊緊包裹在漿中,從而使烹制後的蝦仁有異味。況且因料酒本身含有水分,更容易使蝦仁脫漿,正确的方法是在烹調時再使用料酒。
烹魚時不宜過早放生姜
盡管人們大多知道烹魚時,若是放上一些生姜就可以去腥增鮮,但一般人在烹魚時習慣将生姜和魚一同下鍋。其實,這是很不科學的。因為過早地放生姜,就會影響生姜辛辣味的發揮。隻有待魚的蛋白質凝固後再加入生姜,才能使姜真正發揮其去腥增鮮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