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重要性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15 10:27:52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0日電(記者 李華錫)今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法律第十七條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實施家庭教育,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發展狀況,尊重其參與相關家庭事務和發表意見的權利,合理運用以下方式方法:(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勵。

在家庭教育中,為什麼要強調與父母孩子平等交流?有哪些重要性?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方面,有哪些不平等的方式?又會造成哪些後果?《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後,父母該如何做到與孩子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勵呢?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了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兒童發展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李丹。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1

父母和孩子平等交流有利于培養親子關系和家庭氛圍

李丹認為,将父母與孩子平等交流納入《家庭教育促進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她說,父母要與孩子進行平等交流,首先要了解父母與孩子平等交流的概念。

她認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平等交流,指的是雙方,尤其是父母一方将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看待,在溝通的過程中彼此交換想法與意見,并對此表示出足夠尊重,不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過分幹涉。

李丹說,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隻有本着平等與尊重的态度,才能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培養其對父母的信任。在平等與信任的交流氛圍下,孩子能更加坦誠地表達自己内心的想法與需求,從而有助于父母更加全面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凡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多征求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決定,有助于孩子自主性的發展。

除此之外,她認為,平等與尊重作為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能夠減少溝通過程中的矛盾和沖突,有利于培養和諧的親子關系和良好的家庭氛圍。

親子之間的不平等交流容易引發多種問題

李丹認為,兒童有着超長的童年期,可塑性非常強,不同成長階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身心發展特征,随着年齡的增長,可能因為認知、學業壓力、同伴關系、生理變化等原因,産生諸如厭學、攻擊、成瘾、抑郁、焦慮、孤獨等問題。“這些問題還可能源于親子之間的不平等交流。”

“具體而言,親子交流主要存在兩大問題。”她說,首先是重物質,輕情感。父母大都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親子溝通往往局限于“幾點起床上學”“今天晚飯吃什麼”等。雙休日不是帶孩子參加興趣班和補習班,就是帶孩子去吃好吃的,卻可能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問題。

李丹表示,一般來說,童年期孩子情緒比較外露,如果父母願意與孩子溝通,較容易從孩子的表述中了解其經曆的喜怒哀樂。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處于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期”,随着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明顯增強,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他們的感情變得内隐而深沉,内心世界活躍,外部表現卻不明顯,更不願意對父母表露。”

她建議父母在與孩子的日常溝通中,能夠進行平等對話,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設身處地為孩子着想;而非一言不合即打罵,氣怒之下把孩子從自己身邊推開。

“其次是強調無條件遵從,監督控制缺乏彈性。”李丹說,父母往往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物,認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卻不考慮孩子的個人特征,忽略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她舉例說,許多父母習慣了對孩子的日常活動和行為的幹預或包辦,不論生活中的吃喝玩購,還是學習中的時間安排、個人愛好、課外活動,父母都要周到安排,一切有章可循,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不允許孩子的質疑。久而久之,可能造成孩子的依賴性和惰性,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導緻各種适應不良。

《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後,父母該如何做到與孩子平等交流?

李丹常年從事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她發現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父母與孩子的日常互動常常未能如孩子所願,父母喜歡的互動内容與孩子希望的互動内容之間落差較大,因而導緻不少親子互動效果欠佳。

“一般來說,父母與孩子各自的生理或心理特質可能影響親子互動質量,而父母也可從多方面入手改善親子互動質量,發展積極的親子關系。”李丹認為,《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後,父母與孩子平等交流更具有重要意義。如何與孩子平等交流,她建議父母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是愛護與關懷。愛護與關懷表現在父母願意花時間傾聽來自孩子的各種聲音,能夠用清晰準确的語言與孩子講道理。無論快樂或沮喪,隻要孩子願意說,又有人願意與他分享,最終的結果都将是收獲。

其次是需要與滿足。當孩子慢慢長大,想要滿足的需要也越來越多,不僅要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獲得各種精神上的滿足,諸如需要得到成人的尊重,想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她認為,一般而言,孩子的需要大多有其合理性,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時,即使父母一時無法滿足,隻要能耐心傾聽,就已經表明重視孩子的态度。若能給予滿足最好,對于暫時無法滿足的需要,隻要父母解釋清楚,也應該會得到孩子的理解。

再次是信任與鼓勵。每個人都有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相比成人更脆弱敏感,更容易受到傷害。因此,考慮孩子的尊嚴,尊重孩子的需求,關注孩子的情感,是為父母者應該修習的第一課。

她解釋說,諸如“廢物”“笨蛋”之類的言語對孩子是極大的不尊重,父母應多鼓勵和信任孩子,諸如“這件事不太容易,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夠自己解決”這樣的言語,會給孩子嘗試的勇氣,促使他們以愉快的心态去迎接學習和生活中的挑戰。

最後是傾聽與回應。親子溝通的目的在于形成與孩子的默契和相互信任,通過對孩子潛移默化地影響使孩子健康成長。當孩子需要跟父母說話時,父母一定要想辦法騰出時間來傾聽,而且在聽的過程中,不要被其他事物所打擾。

“同時,父母還要适時給予回應,表達自己的同感,與孩子一起分析所遇到的問題,對孩子的困惑給予指導性的幫助。”李丹說。

來源:中國青年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