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講的是“義”。
我們來看一看這個字形。這個“義”和友誼的“誼”,跟适宜的“宜”是有關系的。
那我們先看看“義”字,本來是一個叉叉加一點。
繁體字的“義”上面是個“羊”,底下是個繁體的“我” 。那現在有人要問,為什麼變成了一個叉叉和一點了?其實這個叉叉就是“乂”,收割的“乂”就是割草。
你看這個剪刀,動物園植物園裡的師傅不是要剪草麼?咔嚓咔嚓就是那個叉叉。
下面那一點是為了表示跟那個乂區别,就變成了這個義。請注意這是簡化字,1956年以前是沒有這個叉叉一點的字。這個字是純粹為了簡化,用同音代替的方式,寫了一個乂草的“乂”。
那“義”是什麼?
我們中國最著名(有)義的人是關公,桃園三結義。這個義是什麼?它是一種思想,是一種人和人之間的重義,這個義是什麼?那我們要說到源頭,這個“義”字本來就是儀式的意思。
上邊戴着一個羊頭 底下拿着一個大大的帶鋸齒的武器。所以它就是儀仗隊,就是我們今天威儀的儀,加一個單人旁的這個儀。
那這個儀式是一定很莊重的,這個儀式是一定是要傳遞莊嚴、肅穆,說話算數,給一種威嚴的這樣的東西,所以就形成了古代“義”字引申表示人和人交往的時候一定是互相之間以誠相見,互相之間說到做到。就是内在和外表都很莊重,内在和外表都很合适。
所以“義者宜也”。就是要适度,一定是要适度的。跟朋友講義氣你不能亂講義氣,朋友說咱們倆是哥們,咱們一起去搶銀行你也跟着去了,這樣你其實不是幫他而是害了他。你應該說不能去,告訴哥們這個事情不能做,咱們應該做什麼,這才叫正義。
所以,後來“義”跟适宜的宜又是相通的。适宜的宜是什麼意思?一個是言語旁加一個宜,這個誼是什麼意思呢?上邊是一個寶蓋頭,我們叫做宀。底下是塊肉。
一個人家裡有肉,那就表示這戶人家是宜居之家。所以宜是合适的意思,适宜的意思。那跟這個“義”是不是一樣的?它們有内在的聯系。
這個宜是家裡有肉,宜于居住。這個儀表的儀是外表内心都美,這個就是儀式的儀。
而這兩個東西後來發生了變化,我們不清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義”,戴羊頭加一個我的義變成了我們詞語裡面的意義的“義”。其實詞語的意義的“義”是友誼的“誼”,“誼”最初就是表示意義的意思。
什麼意思呢?言語把我們兩個的理解變成了相合的事宜,這就是我們今天說詞語的意義。
因為這個義氣的“義”,戴羊頭一個我的“義”它本來就是外表很美,内心也很美,它的内在和外在也是相合的。于是由于它們意義上的相關,後來這個“義”字就取代了這個“誼”,以表達“意義”的含義,而這個“誼”就被用去表示友誼的誼。
友誼的誼是什麼意思?兩個閨蜜或兩個帥哥,關系非常好,關系好到什麼程度?你一說我就懂了,你不說我也懂了。二人有共同語言,所以叫做友誼,叫做情誼,用多了這個誼以後就把義氣的義來表示意義的義。
那麼弄清楚了這幾個字的關系,我們就知道了。上古的時候,仁義禮智信的那個“義”,先有的意思是外在的儀表和内在的相合,這樣内外相合,然後去和朋友相處,你看見我的這個樣子就是我心裡想的這個樣子。這就是講義氣的人,一定是說到做到,内心和外在是一樣的,這個才真正地是重義。
我們再來講一講利、義之辯。利左邊是禾右邊是刂 。
但之前它有個翻地的意思,後來就是用刀割禾。用刀割禾,你割自己地裡的禾沒問題,但你拿刀去割别人家裡的禾就不行。所以我們古人特别重視大學中庸,特别重視君子一定要重義而不是重利。所以我們必須回來,在我們的文字裡一定要有這種東西。那就是公共的,光天化日之下。我拿着羊頭,戴着羊頭,拿着武器,我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正義和我心裡是一樣的,所以這叫做正義。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命可以不要,正義不可以丢失!
這個義在我們仁義禮智信裡占的位置是比較重的。所以仁義禮智信,義就放在仁的後面。“義”是一個民族不能少的東西。
下期預告:
明天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萬獻初講為您講“禮”字。禮與祭祀有什麼關系,孔子所說的禮對于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麼啟發?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