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測定自由基活性的最新研究方法

測定自由基活性的最新研究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8:19:41


測定自由基活性的最新研究方法(自由基參與的非張力環酮開環及反常的區域選擇性的DFT研究)1

共同第一作者:王明揚、李曼、楊珊
共同通訊作者:朱晨教授、薛小松副教授

通訊單位:蘇州大學、南開大學

論文DOI:10.1038/s41467-020-14435-5

全文速覽:

近年來,張力環的C-C σ-鍵的斷裂成為有機化學的熱點研究領域,而非張力環特别是五元和六元環的C-C σ-鍵的切斷仍然面臨較大的挑戰。本文報道了一類自由基參與的非張力環(環己酮和環戊酮)的C-C鍵斷裂的策略,為合成3-香豆冉酮和茚酮類化合物提供了有效途徑。此外,作者利用DFT計算揭示了C-C鍵斷裂過程中展現的反常的區域選擇性。

背景介紹:

環己酮和環戊酮是許多天然産物和精細化學品中的結構單元。相較于三元、四元環,由于環張力顯著降低,環己酮和環戊酮十分穩定,這使得其C-C σ-鍵的活化充滿挑戰。除了經典的Bayer-Villiger氧化反應和Schmidt反應等經典的擴環反應外,非張力環上C-C σ-鍵的切斷很少被報道。

研究出發點:

3-香豆冉酮和茚酮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天然産物和藥物分子中,而傳統的合成方法通常是将苯并呋喃和茚滿進行氧化來得到,這些方法條件劇烈,許多敏感官能團無法兼容。作者設想經曆烷氧自由基中間體通過一種不同尋常的C-C鍵斷裂方式,即path b過程來合成這種類型的衍生物。該反應的主要挑戰在于:

  • 非張力環的C-C σ-鍵斷裂較為困難;
  • 根據二級烷基自由基的熱力學穩定性和鄰位氧原子提供的p-π共轭效應,通過Path a生成擴環的Int.a中間體(Dowd-Beckwith擴環反應)被認為是更有利的過程。

測定自由基活性的最新研究方法(自由基參與的非張力環酮開環及反常的區域選擇性的DFT研究)2

圖文解析:

A)反應條件優化:

首先作者以2-(2-碘苯氧基)環己酮1a作為模闆底物,AIBN和TTMSS的組合下,以三氟甲苯為溶劑,可以以66%的收率得到産物,并鑒定出2a’為主要副産物(Table 1, entry 1)。在添加劑的篩選中,發現加入20 equiv.水,可以使産率提高到85%(Table 1, entries 2-7)。溶劑篩選顯示三氟甲苯比其他溶劑更有效(Table 1, entries 8-12),将AIBN的用量由20mol%減少到5mol%時,産率基本沒有改變(Table 1, entry 13),而降低溫度或稀釋反應濃度均會使産率降低(Table 1, entries 15-16)。反應使用空氣代替AIBN或者用Bu3SnH代替TTMSS,也可以得到良好的産率(Table 1, entry 14 & 17)。

測定自由基活性的最新研究方法(自由基參與的非張力環酮開環及反常的區域選擇性的DFT研究)3

B)底物拓展:
在得到優化的條件之後,作者開始了底物的擴展。首先,作者對多種2-取代的環己酮(1b-1z)進行考察,通過區域專一性的C-C σ-鍵斷裂,反應都可以很快完成,不論是富電子的芳環還是缺電子的芳環,反應都可以很好的兼容,得到3-香豆冉酮類産物(2b-2z)。該方法可以制備多取代的3-香豆冉酮(2j-2p),表明位阻效應對反應沒有明顯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底物1j 和1l 中含有敏感官能團烯丙基和醛基,反應也能分别以67%和42%的産率得到産物,體現了該反應官能團的兼容性良好。通過這種方法,還可以制備茚酮類化合物(2q-2r),但是産率相對較低。使用2,2-二取代的環己酮1s不會逆轉反應的區域選擇性,盡管競争性的環擴展途徑會形成熱力學上更有利的叔碳自由基。環骨架上的取代基不影響轉化,可以得到相應的具有不同脂肪族側鍊的産物(2t-2y)。有趣的是,四氫吡喃酮類底物1z在反應中得到的是2-甲基-3-苯并呋喃酮,作者推測可能是反應中形成開環自由基中間體斷裂産生。相似的,環戊酮類底物(1aa-1ai)中作者選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進行拓展。

測定自由基活性的最新研究方法(自由基參與的非張力環酮開環及反常的區域選擇性的DFT研究)4

但在标準條件下,由于芳基溴化物的反應活性較低,2-(2-溴苯氧基)環己酮8a和環戊酮8b不能發生轉化。然而,作者對于反應條件進行改進,發現該轉化在光化學條件下可以進行,并以合成有用的産率得到相應的産物。

測定自由基活性的最新研究方法(自由基參與的非張力環酮開環及反常的區域選擇性的DFT研究)5

最後,作者運用該方法對複雜的天然産物進行修飾。在反應中作者使用含有甾族骨架的雌酚酮的衍生物(3a, 3b)作為原料,無論碘原子在苯環上的位置如何,反應都能以合成上有用的産率得到相對應的産物4a和4b。

測定自由基活性的最新研究方法(自由基參與的非張力環酮開環及反常的區域選擇性的DFT研究)6

C) 機理研究:
為了揭示這種不同尋常的C-C鍵斷裂的區域選擇性,作者結合DFT計算進行研究。烷氧自由基Int.1中的C1-C2鍵通過過渡态TS1a(path a)斷裂産生一個九元環的自由基中間體Int.a是一個容易且可逆的過程,其能壘僅為3.2 kcal/mol,C1-C3鍵斷裂(經TS1b,path b)生成伯碳烷基自由基中間體的能壘比上述過渡态能壘高3.4 kcal/mol。同時,對Int.1的NBO分析揭示了O4(nO4)的孤對電子與C1-C3和C1-C2鍵的反鍵軌道(σ*C1-C3和σ*C1-C2)之間的超共轭。經計算,nO4→σ*C1–C2相互作用比nO4→σ*C1–C3相互作用強約7 kcal/mol,這解釋了C1-C2鍵的斷裂勢壘較低的原因。但是自由基中間體Int.b比Int.a的能量低1.8 kcal/mol,可能是因為九元環的環張力導緻。随後的攫氫過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并且能壘更高。Int.a和Int.b從TTMSS上攫氫的能壘分别是15.2 kcal/mol和10.9 kcal/mol,該過程至少比C-C鍵斷裂過程高4.3 kcal/mol,而且,在熱力學上,産物2a比擴環産物 2a′能量更低,因此産物2a無論在熱力學還是動力學上都是有利的。值得注意的是,Int.b也有可能經過分子内的攫氫過程(1,5-HAT)得到一個鄰位有羰基和氧原子穩定的叔碳自由基Int.2,該自由基能量較低,且攫氫過程的過渡态能壘較低。由于Int.b從TTMSS上攫氫的過渡态能壘僅僅比分子内1,5-HAT過渡态能壘高0.5 kcal/mol,所以作者認為這兩個過程在反應中同時存在。作者推測,反應中Int.1、Int.a和Int.b處于平衡狀态,由于氫原子從TTMSS轉移到Int.a的過程具有較高能壘,而Int.b可以通過能壘較低的分子内1,5-HAT或分子間氫原子轉移被優先猝滅。計算結果表明,反應的選擇性主要受攫氫步驟的控制,而不是C-C鍵的斷裂。

測定自由基活性的最新研究方法(自由基參與的非張力環酮開環及反常的區域選擇性的DFT研究)7

為了驗證上述計算結果,作者進行了同位素标記實驗。首先,1a在d-TTMSS存在下的反應,産物5中的H/D比為0.7:0.3(Fig. 6a),這表明了攫氫步驟可以同時經曆分子内1,5-HAT過程和分子間從矽烷上攫氫兩種過程。在實驗b中,我們使用了氘代的環己酮,産物中H/D比也支持了上述結果。

測定自由基活性的最新研究方法(自由基參與的非張力環酮開環及反常的區域選擇性的DFT研究)8

總結與展望:

本文揭示了一種有效的自由基參與的非張力環狀C-C σ-鍵斷裂的方法,該方法适用于惰性的環己酮和環戊酮類底物。反應可以在較為溫和的條件下,制備一系列3-香豆冉酮和茚酮的衍生物。反應過程中環狀C-C σ-鍵的斷裂具有反常的區域選擇性,進一步的DFT計算和氘代實驗揭示了導緻這種選擇性的原因。該方法為非張力環酮的C-C σ-鍵的官能化提供了一種實用的方法和深入的機理見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