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甲魚養殖技術
_普家勇等
甲魚又稱鼈、團魚,是一種卵生兩栖爬行動物,常在泥沙底的水體環境中生活。
甲魚的外形呈橢圓形,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綠色,有的背面淺褐色,腹面白裡透紅。甲魚背腹甲上着生柔軟的外膜,周圍是柔軟細膩的裙邊。四肢各生五爪。頭頸和四肢可以伸縮。
甲魚是以攝食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喜歡攝食魚、蝦、貝、昆蟲。動物性餌料缺乏時,也可吃青草、瓜類和糧食等植物性铒料,性貪食,餌料不足時,常自相殘食。
一、苗種培育
1.甲魚苗種選擇
甲魚苗種應購自省級及以上原良種場,在質量上要求無病無傷、規格整齊、活力強、體色鮮潤。
2.放養前準備
(1)池 塘 準備:池塘面 積 一般為 5 畝左右,池塘的坡度比1∶2,池塘 底 部平坦,淤泥 厚 度25cm左右,水深1.8-2.5m。
(2)水源準備: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質要良好、無污染,符合養魚用水标準,pH 值維持在 7-8.5之間。
(3)設施準備:池塘四周建造防逃牆;池塘每 200m 2 用水泥闆或木闆在池塘中搭建甲魚休息、曬背的餌料台等。
(4)做好消毒:放養前還需做好清塘消毒和甲魚體消毒等工作。一般新建甲魚池可用生石灰帶水清塘,每畝用量100kg。若利用舊池塘養甲魚,一定要幹塘消毒,除潑灑生石灰外,還要徹底清除塘中的鲶、鳅、黑魚和蛇、鼠等敵害。
3.苗種放養
放養時,如果是甲魚種,可貼着水面任其遊走;如果是未開食的甲魚苗,可直接用手捧起撒于池中即可。甲魚苗的放養規格一般為3-5cm,放養密度每畝3500-4000尾;如甲魚苗較小,可适當增加放養量,同一池塘放養的甲魚苗規格要求整齊一緻。放苗入池後應停喂 1-2 天,調制适當的稚甲魚料。
4.飼料投喂
放苗後 3 天内,投以絞碎的小雜魚和碎肉為主,在以後的 1個月内投放小雜魚、下腳肉或人工配合餌料;待甲魚苗長至 6-7cm時,可全部投喂軋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的植物性餌料。日投喂量以控制在一個半小時内吃完不留殘餌為準,一般按體重的15%-20%投喂。在高溫的季節,飼料要在日出前和日落時進行投喂,晚上投全日量的 70%-80%,餌料應投在池塘四周淺水處,甲魚集中的地方可适當多投,以利其攝食和飼養者檢查吃食情況。
5.培育管理
甲魚苗最适宜生長的溫度在30-32℃,而甲魚的攝食量和溫度是成正比的,但溫度最高不能超過32℃,并且溫度盡量保持穩定;每天要在早晚進行巡視,查看防逃牆和敵害的情況,同時了解甲魚的吃食和水質狀況;每隔8-10天進行換水一次,每次換水的時候要把養殖池中的水位排除20-25cm,再把水灌滿,養殖池水透明度要控制在30-35cm。
在常溫條件下,甲魚苗經過培育越冬結束到第二年底可達50-100g,第三年才能達到150g左右。
二、成鼈養殖
(一)池塘套養
池塘套養模式以翹嘴紅鲌為主養魚,套養甲魚,搭養部分常規魚,放養比例為翹嘴紅鲌70%,鲢魚 15%,鳙 魚 5%,草 、鳊 、鲴 魚10%,每畝混養甲魚種100隻。
1.池塘條件與改造
(1)池塘條件:池塘要求環境安靜,面積大小适宜,水源水質符合國家漁業養殖用水标準。池塘水 深 2-2.5m,池 底 平 坦 ,淤 泥15cm 左右,進排水獨立完善,各塘根據面積不同配備一台功率不同的投餌機和一台增氧機。
(2)池塘改造:設置防逃牆,防逃牆用70cm高的水泥瓦搭設,20cm 埋在土裡;搭建飼料台,用竹竿和網片做成甲魚的飼料台,飼料台要斜着放在池埂邊,大部分露出水面,便于放置飼料和甲魚上台攝食;搭設曬背台,每口池塘放兩個面積最小 3m 2 的竹排,供甲魚曬背,竹排的大小可依據池塘面積和甲魚的數量制作。
(3)池塘消毒:在1月上旬排幹池水,清除過多淤泥,修複好池埂,讓池塘曝曬數日,于魚種放養前15天用生石灰80-90kg/畝化水後全池潑灑消毒。
2.苗種放養
于 2 月中旬放養魚種,可投放規格 0.3kg/尾的翹嘴紅鲌魚種370kg;規 格 0.4kg/尾 的 鲢 魚 種55kg;規 格 0.6kg/尾 的 鳙 魚 種27kg;規 格 0.15kg/尾 的 草 魚 種25kg;規格 0.1kg/尾的鳊、鲴魚種28kg。于 4 月上旬放養甲魚苗種,可投放規格0.2kg/隻的甲魚苗500 隻,重 100kg。魚種和甲魚苗在放養前均用 4%-5% 的食鹽水浸洗15-20分鐘。
3.飼料投喂
翹嘴紅鲌飼料選用蛋白質含量為 32%-38% 的翹嘴紅鲌專用浮性膨化飼料,前期投喂粒徑1-2mm 的飼料,中、後期投喂粒徑3-4mm的飼料。甲魚飼料選用動物内髒、冰鮮魚蝦等動物性飼料。草、鳊魚投喂菜葉、黑麥草等青飼料。
①翹嘴紅鲌的投喂:當水溫上升至10℃以上時開始投喂,投喂堅持“四定”原則,開始每天投喂1次,時間為下午四點,日投喂量為鲌魚體重1%;4月中旬水溫升高至15℃以上時,每天投喂兩次,時間為上午九點半和下午五點,日投喂量為 2%-3%;以後随水溫的升高和魚體的增長,日投喂量逐漸增加為4%-5%;具體的投喂時間、投喂量根據天氣、水溫、水質、魚的吃食和生長情況适當進行調整,每次投喂時間為30-40 分鐘左右,以魚吃八九成飽為宜。
②甲魚的投喂:甲魚主要采用生态養殖,除了攝食池塘中的天然小魚小蝦、螺蚌外,可投喂動物性飼料,如冰鮮魚蝦、動物内髒等,在投喂前需經過人工處理;每天投喂一次,時間為上午九點,投喂量依天氣、水溫等情況而定,以甲魚八成飽為宜,到 10 月中下旬,水溫降至15℃以下時,基本就停食。
③草、鳊魚的投喂:草、鳊魚不投喂精飼料,以菜葉或黑麥草等優質牧草投喂,每天投喂一次,時間為上午九點,投喂量以傍晚前吃完為準。
4.水質調控
在水溫 15-20℃時,每半月加水一次,每次加水 20-25cm。當水溫20-30℃時,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cm,每月需換水一次,每次換水 1/3。每 30天左右用生石灰調節池塘水質一次。當水溫 30℃以上時,每 3-5天需加水一次,每次20-30cm,每15天左右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2;每 20 天左右用光合細菌溶解液改良水質一次。經常保持池水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30-40cm。
5.日常管理
堅持每天早、中、晚巡塘,細心觀察天氣、水溫、水質及魚種和甲魚的吃食、活動、生長情況等,發現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妥善處理。定期做好溶氧、pH 值、氨氮、亞硝酸鹽等指标的測定,發現異常,及時解決;認真做好養殖記錄。
(二)稻田養殖甲魚
甲魚的生活習性決定了非常适宜在稻田中養殖,現将稻田養殖甲魚的技術要點歸納如下。
1.田塊選擇
養殖甲魚的稻田應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交通方便又偏離交通主幹線,背風向陽,地勢較平坦的田塊。
2.田間工程建設
可在田塊四周開挖寬2m、深1m 的環溝,在溝中每隔 10-20m搭設一投餌台,投餌台用木闆制作,與水面平齊,一邊略向上傾斜。食台四邊要光滑,以便甲魚上下活動而不劃傷。在田埂四周架設防逃網,防逃網可用網目5cm左右的鐵絲網,網高60cm,埋入土下10-15cm。進排水口用網紮緊防逃。
3.水稻栽插及甲魚投放
水稻種植應用機插秧或人工插秧,秧苗株距和行距比不養甲魚的田塊略大些。插秧時間為6月中旬,插秧15天後即可投放甲魚。選擇連續晴天投放甲魚,當氣溫上升到28-30℃左右,可與甲魚苗種場聯系,進行甲魚适溫調節,投放甲魚規格以每隻八兩到一斤為宜,這種規格的甲魚适應性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養殖密度為 60-100 隻/畝。下塘前用聚維酮碘溶液浸泡 2-3 分鐘消毒,消毒後直接投放入水溝中。
4.投喂管理
苗種投放後第二天便可投餌,将餌料投放在投餌台上,開始少投,吸引甲魚前來攝食,每天投喂2次,上午8-9點,下午5-6點,投餌量為甲魚總重2%-3%,每天觀察甲魚的攝食情況,适時調整投餌量,在制作餌料時可加入3%左右植物油,既可增強甲魚的食欲,又可提高餌料中蛋白質的利用率。
5.防病治病
每天巡塘兩次,觀察甲魚的活動情況,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病害防治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6.捕撈銷售
當水溫下降到 15℃以下時,應及時捕撈銷售,也可根據市場情況選擇養二齡甲魚,如養二齡甲魚,要加深水位,讓甲魚能安全越冬。
三、病害防治
1.預防。首先種苗入池或過塘前應用食鹽、高錳酸鉀等配制的藥水均勻噴灑進行體外消毒;池水定期用30-50mg/L的生石灰消毒,工具用 100mg/L 的強氯精浸洗消毒,飼料闆也定期用10mg/L 的強氯精消毒,喂料前可用池水沖洗幹淨。其次開始進行喂養時應投喂一定量的抗菌藥,增加其抵抗力;高溫期則以投喂清涼解毒、保肝護肝的中草藥為主,如金銀花、甘草、魚腥草、大青葉等;後期則盡量減少用藥以保證甲魚無殘留、食用安全;在高溫快速生長季節,做好保肝護肝工作,防止脂肪肝的出現。此外,養殖戶在進行疾病預防時買藥要到有信譽好的經銷點,質量有保證的廠家購買,嚴禁使用國家禁用漁藥。
2.治療。治療過程中由于水體大應以内服藥為主,外用藥為輔。而内服藥則應掌握适時用藥,對症下藥,用足藥量,确保治療效果。
(1)出血病
病原:嗜水氣單胞菌。
症狀:發病甲魚腹甲出現出血斑和出血點,背甲出現潰爛狀增生物,潰爛出血,同時發生咽喉内壁的嚴重出血和壞死,腸道、腎髒、肝髒也可能出現出血症狀。流行情況:該病一般在飼養密度較高的甲魚池暴發,流行季節6-9月份。
防治方法:注意将病鼈隔離飼養,杜絕引進病鼈,并用生石灰
清塘消毒;使用土黴素拌入飼料中投喂,每天用藥50mg/kg體重,
連用5天。
(2)鰓腺炎
病原:病毒引發,繼發細菌感染所緻。
症狀:病鼈頸部明顯腫大,口鼻出血,眼呈白濁狀甚至失明。全身浮腫,但腹部無出血斑和出血點,腹中間泛白呈貧血狀,嚴重時腸内大出血,腸道内充滿瘀血
流行情況:該病傳染性強、死亡率高,主要發生在稚、幼鼈生長期,2 齡以上的甲魚較少發病。流行季節為6-9月份。
防治方法:把好苗種質量關,杜絕疫病傳染源;将病鼈取出隔離,對池水底沙及飼養工具、食具等用 200mg/L 的漂白粉消毒,同 時 用 氟 苯 尼 考 粉 拌 料 投 喂10mg/kg體重,連用4-5天。
(3)纖毛蟲病
病原:固着類纖毛蟲。
症狀:病鼈攝食率降低,四肢、甲殼、頸部等處出現一簇簇棉絮狀物,當水質呈綠色時,蟲體也會被染成綠色。
流行情況: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沒有明顯季節性,尤以溫室高密度養殖更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用10mg/L高錳酸鉀浸洗 20-30 分鐘,或用 2%-3%食鹽水10-20分鐘,也有較好效果。
(4)腐皮病
病原:嗜水氣單胞菌等。
症狀:病鼈在四肢、頸部、尾部或甲殼邊緣患處發生糜爛,皮膚組織變白或變黃,患病部位産生潰瘍。四肢潰爛時,爪也會脫落,骨骼外露;頸部受害時,肌肉外露。
流行情況:因為甲魚在池内互相撕咬受傷後,感染細菌所緻。水溫20℃以上就可流行,溫度越高,養殖密度越大,該病發生率越高。
防治方法:首先注意池水清潔,防止相互撕咬,在飼養過程中盡量減少捕撈和幹池等操作;發現甲魚發病應及時隔離養殖,用30mg/L二氧化氯浸浴5-10分鐘;每隔5-7天用1-15mg/L漂白粉遍灑,反複三四次。
(5)甲魚白底闆病
病原:嗜水氣單胞菌、遲緩愛德華氏菌和普通變形杆菌等。
症狀:發病初期,甲魚體表無明顯症狀,隻是腹甲、口腔略呈蒼白色,活動遲緩,但攝食量明顯下降。發病末期,外表主要症狀為腹甲、口腔呈蒼白色,無一絲血色,剖檢病魚不流一滴血,肝髒呈土黃色或暗黑色,膽囊腫大、硬結,胰髒大多糜爛,腸呈貧血狀,腸内有凝固的血塊,有些病魚腹腔有積水。
流行情況:發病高峰季節一般在 5-8 月,主要危害 150g 以上規格的個體。
防治方法:選用優質甲魚苗種;嚴格進行消毒;細心操作,以
免機械損傷;定期進行水質調節和水體消毒;選用營養均衡、新鮮度好的甲魚配合飼料;均衡投喂,防止暴增投喂。全池潑灑大黃0.75-1.5kg/畝·m 和硫酸銅 0.5kg/畝·m;全池潑灑五倍子350-750g/畝·m。也可在每100kg飼料中添加50-100gVC(含量90%以上)和100-200g速餌淨,拌勻投喂,均有一定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