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李商隐在《錦瑟》中曾有這樣一句詩“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在那些五花八門的寶石裡,珍珠可以說是非常受人們喜愛的一種了。據《尚書》記載,夏禹時期的我國就已經開始了采珠,4000多年的時間推移裡,它已經變成了我們最為熟悉的寶石了。
正所謂“露似真珠月似弓”,在我們的品鑒中,珍珠憑借它的潔白與圓潤很快博得了青睐。尤其是在古代商周以及封建時期,它一度成為了君王們欽點的貢品。它獨有的富貴氣質,讓無論是後妃亦或是貴族,都對之愛不釋手。
1934年,在菲律賓巴拉望海灣裡,下海打撈的人們在工作中偶然發現了一隻巨大無比的砗磲。一番努力之下,它不僅讓這些漁民們收獲頗豐,更是産生了一顆迄今為止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珍珠之珠”。
這一顆長達241毫米的巨大珍珠,在1969年被判斷價值408萬美元,如今更是已經無法估價。而人們不知道的是,我國的曆史上,曾經擁有過僅次于它的世界第二大珍珠。慈禧對它愛不釋手,幾乎每日貼身攜帶,可是最終它卻流落于海外某地,不僅曾被拒絕歸還,更在今天杳無音訊。
1628年,波斯灣的漁民們發現了一顆約100毫米長的巨大珍珠,它外形似茄子,潔白如玉。這一消息立刻傳到了波斯王室裡,阿拔斯大帝毫不猶豫地将它買下,并命名為“亞洲之珠”,送給了自己的後妃。而在波斯後期,這顆至寶被作為了一份外交禮物,送給了乾隆帝,最終幾經波折來到了慈禧手中,成為了她的摯愛。
但很遺憾的是,慈禧并沒能将這份禮物保護好。1900年,剛給“亞洲之珠”配上了碧玺作為裝飾的她,遇上了來勢洶洶的八國聯軍。百般無奈之下,她不得不先選擇匆匆逃命,珍珠也隻能和其它的寶貝一起被抛下了。
如此美麗巨大的寶石,立刻就被聯軍奪走,并遭到了非常多次的轉手。慈禧後面也曾去尋找過這枚珍珠,但一直到她離世的那天都沒有任何消息。直到1918年,它以5萬港币的價格出現在了一名官員的家裡,可很快又遭到了盜賊的洗禮。最終在警方的涉入下,它被法國天主教教會手下作為債務抵押品,自此銷聲匿迹。
1945年二戰以後,“亞洲之珠”又出現在了巴黎的拍賣會上。我國曾向法國提出過對于這份珍貴之物的歸還訴求,但卻被各種理由堆積下無情拒絕,隻好不了了之。而這顆珍珠迄今為止最後的一次露面,還是在1993年的日本。一次紀念活動上,舉辦方特意從倫敦借來了這顆著名的寶石作為展覽,事後就立刻歸還了,然後它再也沒有出現在世人面前過一次了。
在清朝乃至整個封建的曆史裡,這顆“亞洲之珠”能夠在珍貴奢華珠寶中排在前列。作為一份象征着波斯友誼的禮物,它落得一個不知所蹤的結局實在是太讓人遺憾了。37年過去,我們始終沒有放棄這一份被奪走的至寶,不論它們還要漂泊多久,終有一天會回到祖國的懷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