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談藝錄說文解字85

談藝錄說文解字85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6 19:00:29

不單是古人,我們當代人對于屙尿之類的字眼,為了避免粗俗,也是要避諱的。想排洩時會說:去衛生間,去方便,去解手,當然也會說:上廁所。

廁所的廁字,《說文解字》解釋為:清。也就是說這裡是污穢之所,需要常常清除之意。按照有些文字學家的說法,這是聲訓,就是用同音之字,為被釋字注釋。廁在古代寫作圊(qīng),又寫作圂(hùn),也可寫加三點水,寫作溷作(hùn)。

可見廁所除了表示清潔之意外,也是豬圈。

談藝錄說文解字85(說文解字談文化)1

出土的古代陶廁,常作明器

古代的廁所非常簡陋,最早的就是在地上挖一個深坑,有的是一口大缸,坑口搭上木闆或是石條,供人方便。俗稱茅坑,這就是蹲坑的由來。後來,廁所呈現立體化,上部是茅房供人排洩,下面養豬,豬就直接吃人的排洩物。豬的排洩物用來肥田,也是一種綠色循環利用。這種形式的廁所可以從出土的陶廁看出來。尤其是那種坑式廁所,比較深,具有一定危險性。《左傳》中記載,晉侯就是如廁時不慎跌入糞坑被淹死的。注意:入廁,寫作如廁是正确的。

談藝錄說文解字85(說文解字談文化)2

老式廁所:茅坑

我讀過一本書,書名記不得了。大緻情節是說:有一位學究,比較嚴厲,有個調皮搗蛋的學生沒少吃他的苦頭,這學生就想伺機報複老師一下。一日,這學生偷偷溜進茅房,将茅坑旁的一根木橛鋸的将斷未斷的樣子,反正表面看不出來。原來,這老學究上廁所時有個習慣,起身時總要拉這那木橛借力,學生摸準了他的習慣,故意這樣惡作劇整他。再說,這老學究方便完,起身扶那木橛,一下一端兩截,自己登時跌入糞坑,其狼狽之象難以言述,這學生真夠黑啊!通過這個小故事,大家也可以看到過去廁所的簡陋。

古人對于排洩的婉稱,和我們現在的說法有些不同,有的已經不大使用了。

一、出恭

我們知道科舉考試一般連考三場,每場三天,連住考九天。從元代起,科舉考試的考場内設有“出恭入敬”的牌子,目的是防止考生擅離座位。考生入廁先要領取此牌,因此就稱入廁為出恭了。後來流傳到民間,上廁所都稱出恭了。大便是出大恭,小便是出小恭,放屁是虛恭,尿桶也被稱為恭桶。

談藝錄說文解字85(說文解字談文化)3

二、更衣

由于上廁所時難免騷臭難聞,所以那些有錢的貴族在入廁方便完畢後,往往會換一套新衣服出來,這就是更衣。後來更衣成為上廁所的婉稱。

三、解手

據說是明朝從山西洪洞移民或清朝胡廣填四川時,實行的是強迫性移民,官差害怕移民們故土難離而逃跑,就把人們的手捆起來,連在一根大繩上。這些移民誰要方便,就得叫官差解開手上的繩子,這就是上廁所稱解手的由來。

四、登東

古代的廁所一般建在院子的東北角,這是因為北五行屬水,廁所是貯藏污水之處。而水生木,東方屬木,就建在東北了。如果你仔細看一下前面出土的陶豬圈的圖片,就會發現:豬圈上面是一間小屋,就是廁所,有台階進入。去廁所得拾級而上,自然是登東了。

五、淨手

在古代紙沒有發明之前,人們是用廁籌來刮拭穢物的。廁籌就是加工削磨過的光滑的木條或竹條,用後需清洗。入廁完畢,為了手部的衛生,自然要洗手。就稱之為淨手了。

六、溲(sōu)

溲是大小便的書面語,有時特指小便。小溲,前溲都指小便,而後溲就是大便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