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常總是用“對立”的思維看待我們的世界,殊不知“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對立”的都是現象,“統一”才是本質。
“主觀”和“客觀”表面上是對立的,實質是統一的。“主觀”就是“客觀”,“客觀”就是主觀,因為在不同的條件下,“主觀”和“客觀”是完全融通的。
在微觀層次,“主觀”決定“客觀”,著名的物理“雙縫幹涉實驗”恐怖的證明了,薛定谔的貓這隻“客觀”貓的生死,取決于觀察者的“主觀”意識。
在宏觀層次,“客觀”決定“主觀”,曆史已充分證明,社會生産力水平(客觀)決定了生産關系,并在此基礎上,産生了不同的思想和文化(主觀)。
在微觀—宏觀間的某個層次,“主觀”決定了“主觀”,有個故事是這樣的:一老一小兩個和尚一起到山下化緣,途經一條小河。兩人正要過河,忽然看見一個年輕女子站在河邊發愣,原來女子不知河的深淺,不敢輕易過河。老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個年輕女子背過了河。然後,兩個和尚繼續趕路。可是在路上,老和尚一直被小和尚不停嘀咕抱怨,說作為一個出家人,不應該接近女色,你怎麼能背一個年輕女人過河呢?老和尚一直沉默着,最後他對小和尚說:“你之所以到現在還喋喋不休,是因為你一直都沒有在心中放下這件事。而我在放下婦人之後,同時也把這件事放下了。小和尚心中(主觀)有色,而行為(客觀)無色,而大和尚正相反。由此可見,“善惡”這種主觀意識,并非取決于人們的(客觀)行為,而取決于人的(主觀)思想。
在宏觀—微觀間的層次,“客觀”決定了“客觀”,自然界的大部分實物遵循此道理,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此處不再贅述。
思來想去,什麼主觀?什麼客觀?何必細究?物質不過是被延展和變化後的意識,意識不過是被分解和轉化為能量的物質。何必多言?《易經》解此理最為清晰,《中庸》用此理最為合理,伺機而為,回歸太極最為高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