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不欺暗室說的是誰

不欺暗室說的是誰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8 07:38:15

不欺暗室說的是誰?“不欺暗室”出自劉向《列女傳·衛靈夫人》據載,有一次,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在宮中夜坐,聽到辚辚的車聲,可車聲到宮門時卻消失了過了一會兒,車聲又響起來衛靈公就問夫人說:“你知道剛才過去的人是誰嗎?”夫人說:“應該是蘧伯玉”車走到宮門口時沒了聲音,那是車的主人下車,用手扶着車轅慢行,為的是怕車聲打擾國君,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不欺暗室說的是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不欺暗室說的是誰(不欺暗室)1

不欺暗室說的是誰

“不欺暗室”出自劉向《列女傳·衛靈夫人》。據載,有一次,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在宮中夜坐,聽到辚辚的車聲,可車聲到宮門時卻消失了。過了一會兒,車聲又響起來。衛靈公就問夫人說:“你知道剛才過去的人是誰嗎?”夫人說:“應該是蘧伯玉。”車走到宮門口時沒了聲音,那是車的主人下車,用手扶着車轅慢行,為的是怕車聲打擾國君。

忠臣和孝子不會在大庭廣衆之下信誓旦旦,也不會因在黑暗之中沒有人能看到而改變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衛國品行端正的大夫,他不會因為是黑夜,沒人會看見就忘記禮節。靈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蘧伯玉是春秋時期有名的賢臣。他謙虛謹慎,經常對自己進行反思,“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經常鞭策自己,“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說他年已六十還能與日俱新,随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的賢人總是對自己的道德與行為有明确的要求,而且一直認真地按照這些要求去做,不管在别人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地方都是如此。

《中庸》說:“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意思是說,君子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要小心謹慎,在無人聽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懼敬畏。這裡的“不睹”“不聞”之地又稱為“暗室”,要做到“不欺暗室”,即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昧心事。對應到黨員幹部身上,也就是說即使在沒人監督時,内心也要保持一種戒慎恐懼的心态而嚴格要求自己。

其實,在别人“不睹”“不聞”的所謂“暗室”,自以為“獨”實則不獨,因為至少有一個人知道,那就是自己。因此,要做到“不欺暗室”,更要做到“不自欺”,從而做到表裡如一。如果說“不欺暗室”是指不要看重是否有别人在場,強調修養的方法,那麼“不自欺”則是指不要欺騙自己的良心,要做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事,強調修養的境界。

我們都知道暮夜卻金的故事。東漢時期,楊震在州郡任職時路過昌邑,曾受其舉薦的昌邑令王密黑夜前來拜訪,并送上十斤黃金,楊震當場拒收。王密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會知道。楊震卻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麼說無人知道?王密十分羞愧,隻得帶着禮物,狼狽而回。即使在看似無人的地方,還有自己的良心會知道。

從“不自欺”的意義上來說,“獨”不僅指的是空間上的“獨處”,更指的是内心的“獨處”,甚至在千軍萬馬之前,大庭廣衆之下,心裡做出一些決定、采取一些行動時也可能是“獨處”的。朱熹十分明确地指出:“‘慎獨’之‘獨’,亦非特在幽隐人所不見處。隻他人所不知,雖在衆中,便是獨也。”

與慎獨相聯系是慎微。對于微惡,不能因為惡小而為之,要做到防微杜漸。康熙曾言:“凡理大小事務,皆當一體留心。古人所謂防微杜漸者,以事雖小而不防之,則必漸大,漸而不止,必至于不可杜也。”

對于幹部涵養道德情操來說,要時刻對照檢查自己。既要嚴防一念之差、一時糊塗,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又要嚴防不知不覺變質、“溫水煮青蛙”,要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對于微善,不能因為善小而不為,要做到積善成德。既要防止壞的量變引發質變,又要推動好的量變引發質變。


摘自 | 《領導文萃》2022年7月下

稿件來源 | 《中國紀檢監察報》

本文作者 | 陳方劉

責任編輯 | 曙祥

微信編輯 | 箋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