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部70年經濟變遷

西部70年經濟變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23:13:12

西部70年經濟變遷(我們派過的利市)1

手執大利市的年輕人。 廣州日報記者黎旭陽攝

西部70年經濟變遷(我們派過的利市)2

昨天是農曆大年初二,家家戶戶都有吃開年飯的習俗,有街坊一早就跑到市場買活魚,準備回家煮開年飯。 廣州日報記者黎旭陽攝

西部70年經濟變遷(我們派過的利市)3

天氣稍微回暖,冬泳愛好者就忍不住出動了。在白雲區一處山間湖泊,幾位冬泳者在湖水中暢泳。

西部70年經濟變遷(我們派過的利市)4

大年初二的上下九步行街熱鬧非凡。 廣州日報記者陳憂子攝

開篇語

煎堆、油角飄香,水仙、桃花展俏,聲聲道賀“新年好”,又是一年春節到。

時間的河流靜靜流淌,歲月的風光绮麗變幻。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跟随人們生活的改變,發生着變遷。炸煎堆、包油角、逛花街、逗利市、大拜年……年味、年俗,年年相似,又年年不同。

新春佳節之際,我們走進百姓人家,聽街坊們講述這些“年”的變化。

文/廣州日報記者譚秋明

“恭喜發财,利市逗來(拿來)!”是“老廣”過春節的俗話,但往往隻是高聲地喊出前半句,而将後半句悄悄咽下,取而代之一個鞠躬作揖的姿勢,再滿面笑容地攤開手闆。“老廣”稱紅包為利市,就是吉利,讨個好彩頭的意思。改革開放以來,“老廣”愛派利市,更是聞名遐迩。然而,大家不察覺的是,時光流轉,紅包裝滿祝福,也記載生活的變遷。從最初簡簡單單一張紅紙,到如今親手繪畫紅包,美好生活從荷包豐厚到理想豐盛,一路向榮。

上世紀60年代:

為湊紅包錢 偷偷去賣雞

“無論日子過得怎樣,過年一定要派利市。”老人李少瓊生于1927年,走過歲月滄桑,因為在老一輩的心中:“一封利市,代表着祝福和對未來的希望。”上世紀60年代初的饑荒歲月,養育了八個兒女的李婆婆,在年關将近的時候,為怎樣籌備過節而愁苦。她打起了養在床底的幾隻雞的主意。“老頭子不同意賣雞,逢年過節‘無雞不成宴’,老人兒女們盼吃肉也不過一年一次。”将近年廿六,李少瓊還是把最機靈的三女兒招呼到跟前,讓她将養得最肥的那隻母雞拿去賣,“一定要賣5元,少一分錢都不行!”三女兒抱着母雞嘀咕:“家裡就數它值錢了。”“不賣掉它,怎麼操辦年貨?怎麼給你們封利市呢?”三女兒噙着淚抱着大母雞踏出門去。最終那隻肥美的大母雞隻賣了3元。“一分錢一個紅包,用一張小紅紙包裹好,家家戶戶都是如此。”李婆婆說,艱難時候的一封“紅包”就像一顆希望的種子。兒女們拿到紅包後藏起來,即使過了正月十五也舍不得拆。

上世紀80年代:

考上大學竟要派紅包

一般都是長輩給晚輩派利市,已婚的給未婚的派利市。但高級工程師張樂成第一次給大家派利市卻是在他考上大學的那一年——1980年,那一年,他才25歲,還沒有戀愛對象。“我連考了兩年才考上,而且,考的是北方一個很普通的院校。”張樂成的家鄉在番禺農村,這裡一直是廣東的富庶之地,考上大學前,他在韶關上山下鄉。1978年恢複高考,他當即報了名。因為種種原因,他落榜了,但沒有放棄。1979年盛夏,張樂成終于收到來自高校的錄取通知。此時,他正在修路的工程隊裡勞作着,工資很低。第一學期放寒假回家,鄉親紛紛趕來看他這個狀元郎,見面盡是贊語:“大白面吃多了,靓仔多了。”“穿上中山裝斯文,似幹部。”

有些盼望兒女以他為榜樣的親友,請他幫忙給自己的孩子發利市,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那樣考上大學。他們還讓張樂成在紅包上寫上魚躍龍門、登科及第、功成名就等祝福語。“那個年代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渴求,是生長到了骨子裡的。”說起自己的紅包故事,張樂成如此感慨。

上世紀90年代:

個體戶派利市還送靓鞋

“我老婆是最早穿上絲襪的時髦女郎啊。中英街搜羅回來的來佬貨,随意擺在家裡,街坊們來串門,兩眼直發光。”李興隆是第一代個體戶,35歲不到就成了百萬富翁,整個上世紀90年代,他的生意就像他的名字一樣——興隆。

李興隆說,他的本名叫李儉,父母希望他勤勞節儉,1984年從鞋廠辭職下海,他就改了名。如今兩鬓霜染的李興隆,享受含饴弄孫的生活,生意交由兒子、兒媳去操持。他說,每年的年廿五或年廿六,都要和老婆通宵包利市。“給工人們派利市,讓大家開開心心回家過好年。那時候派利市,五元十元已經很‘重手’,我們給工人派利市,一般都是一兩百元一封,最高有上千元。”據李興隆形容,派利市的場景也甚為壯觀,包好的利市用一個蛇皮袋提到工廠裡,上百工人圍過來争搶,高聲地說着各種吉慶祝福的話。

李興隆最難忘的是得到千元“利市”的那個後生仔。“給他這麼個大紅包,他竟然不歡喜。”原來小夥子甯可不要大利市,而是想向老闆讨兩雙新款皮鞋帶回家作為新年禮物送給父母。受到啟發,此後的春節,李老闆不但給工人們派大封“利市”,還給優秀工人的親屬送一雙新款皮鞋。

近年的春節:

流行微信搶紅包

“嘻嘻,又搶了0.39元。哦,又來了個6分錢。”吃着年夜飯,捧着手機,在朋友圈裡搶着紅包,64歲的陳慶宏興奮得像個孩子一樣。而去年的年夜飯桌上,他還曾出言教訓兒女侄子:“一家人團圓能不能專心點?”誰料,今年他和老伴加入了和年輕人搶紅包的隊伍。“科技改變生活。圖個歡樂,一團和氣!”說起着前後對比,他這麼解釋着。

而陳慶宏的侄女陳麗霞除了忙着搶紅包,也忙着向親友們推介她的DIY利市封。“逗利市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了!”今年32歲的她有個特别的愛好——攢紅包,将圖樣、制作特别的紅包攢起來。

還有一點,陳麗霞與衆不同。“人們每年都會買新的紅包來封利市,我會循環再用。”除了環保,她還會加入自己的設計心思。針對每一個收利市的對象做出設計。例如,堂妹今年添丁,給小外甥派的利市,陳麗霞以他們的全家福和小外甥的個人照手繪了兩個利市封。還有給80歲的外婆的利市,則手繪上外婆參加廣場舞的情景。“寫寫畫畫,剪剪貼貼,将過去一年的美好生活回憶一遍,我很享受這個過程。”為了給親友們制作走心紅包,陳麗霞花了一個多月的業餘時間。

“利市重要的不是餡兒,而是祝福和親近的心意。”無論是陳慶宏還是陳麗霞都抱着這樣的想法,他們喜歡在朋友圈裡熱熱鬧鬧地搶紅包,“搶一份開心和人情味。”而見面時,會開心地掏出事先準備好的精美利市,給晚輩、同輩送去誠摯而美好的祝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