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海灘漫步尋趣體驗大自然

海灘漫步尋趣體驗大自然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2-11 12:19:52

海參、鮑魚一度是高品質生活的象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得嘗美味。吃過鮑魚的人很多,但相信絕大多數人不會想到,人們目前吃到的鮑魚,從養殖場到餐桌還經曆過至少兩次的南北旅遊,雖然不會飛,但卻像候鳥一樣過着南北遷徙的“生活”。

9月19日上午,威海榮成東部尋山集團愛倫灣國家級海洋牧場,點點白雲點綴藍天,遠看海天一色。靠近海岸的一排房子裡,從牧場到海邊從高到低,一排排的水槽流水嘩嘩,制氧器不停地吐着氣泡,不同生長階段的鮑魚寶寶躲在專用的附着基裡甜甜地睡着。

屋外,萬裡海場,一眼看不到邊界的海面上是尋山集團的萬畝“海田”,一條條的浮漂下從上到下依次養殖着海帶、海灣扇貝、濾食性貝類,投食性魚類,上百萬隻鮑魚此刻也在肆意地生長。

這是威海榮成一帶海洋牧場的尋常一景,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這一幕是不可想象的。愛倫灣國家級海洋牧場運營經理卞大鵬介紹,鮑魚對水溫、水質及海域環境的要求極為嚴格。上世紀80年代以前,自然野生的鮑魚主要生長于大連。與大連隔海相望的榮成,因成山頭大風急浪的隔阻,基本沒有野生鮑魚,因此榮成自古以來就有“鮑魚不過成山頭”的說法。 1987年,尋山集團公司大膽嘗試,與大連水産研究所合作,進行皺紋盤鮑海上人工養殖實驗,取得了成功。這才開創了榮成養殖鮑魚的曆史。

海灘漫步尋趣體驗大自然(行走海岸線小小鮑魚奇妙生長記)1

卞大鵬向記者介紹鮑魚育苗工具的變遷。

因為過度捕撈,海慢慢地瘦了,近海漁獲量急劇減少,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近海海水養殖,通過人工養殖向海洋要産量。在此過程中,鮑魚育種、養殖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在養殖過程中,鮑魚的生活習性也慢慢被掌握。以威海為代表的北方養殖鮑魚,一般到了10月下旬11月初,天氣轉冷,海水溫度降低,鮑魚就會停止進食進而停止生長。如此一來,一年之中大約有一半的時間,鮑魚的生長基本是停滞的。怎麼能加快鮑魚的生長縮短其生長周期呢?

1999年尋山集團根據南北溫差,探索出了“北鮑南養”技術。所謂北鮑南養就是在每年的11月份将将鮑魚苗和半成品鮑魚運往福建越冬,次年5月回到榮成海域養殖,11月份再次南下,等到第三年5月回到尋山海域養殖半年,曆經3年4次轉場,鮑魚苗長成成品。如此,多次轉場看似麻煩,但大大加快了鮑魚的生長。原本要三四年才能長成的鮑魚兩三年就能成品。生長期大大縮短,經濟效益大大提升。

海灘漫步尋趣體驗大自然(行走海岸線小小鮑魚奇妙生長記)2

卞大鵬說,北鮑南養最主要的問題是運輸問題,最早是使用汽運,此種運輸方式的好處是速度快,但成本高,而且鮑魚苗的死亡率較高。目前,他們也探索出了海運方式,雖然速度較慢,但成本低,而且可以随時更換新鮮海水,鮑魚死亡率也低。此時,秋意已經漸濃,愛倫灣的鮑魚們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也開啟南下之旅。

有意思的是,南方也并非鮑魚絕對的理想養殖地,那裡也同樣存在着夏季水溫過高不适宜鮑魚生長的問題,同時夏季也容易受台風侵襲。受北鮑南養經驗熏陶,福建一帶的鮑魚養殖戶也發展出了“南鮑北養”,每年的5月至11月把鮑魚運到北方海域避暑。原來的北鮑南養已經發展成了現在的南北合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泰來 張琪 馮冬甯 王震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