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姽婳譚,怎解紅樓夢?
《紅樓夢》的第五章【遊幻境指迷十二钗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曆來被看做最重要的一章,因為在這一章中,作者在回目中點出了【金陵十二钗】和【紅樓夢】兩個書名,如此【點題】的一章,自然是非常之重要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這一章裡作者用【谶語】的形式給後人留下了全書最顯眼的明謎——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
章節的内容則是描寫了主人公少年賈寶玉的人生第一場春夢:
這個賈府的少爺躺在自己侄兒媳婦香噴噴的房間裡繡床上,懷着對美麗侄兒媳婦懵懵懂懂的向往,悠悠然做了一場夢。
夢中賈寶玉去了一個叫【太虛幻境】的地方,看了三本冊子,品了仙茶仙酒,伴着仙香,聽了一輪仙曲歌舞,最後還和一個神仙小姐姐(這個小姐姐的名字好巧不巧和美麗侄兒媳婦同名)不可描述了一番,然後又纏綿不知多少日子,一直到最後,這場绮麗的美夢形式驟然急轉——賈寶玉被恐怖的夜叉海鬼拖下迷津深淵,他也就由此驚醒,回到現實。
而這一章也就是在這裡戛然而止。
作者這裡使用了一個在中國傳統文學當中常用的手法:賈寶玉入夢前侄兒媳婦正在門外說話,賈寶玉醒來時侄兒媳婦的那一句話還沒有說完,然而賈寶玉在夢中,已然經曆了一場刻骨銘心的大起大落~仿佛度過了一生。
這個夢最後結尾的寓意,原本可以說再簡單直接不過了,但不知道為什麼,許多人對《紅樓夢》全書做出了無數奇怪的解讀,成功的帶偏了對原著不熟悉的普通讀者,從而也讓整個第五章變得千奇百怪。
今天我從這一篇開始,再次對第五章進行一個全面的解讀。
——不過還是要提醒:進入閱讀之前,請暫時先忘記之前所有你看過的其它解讀,因為其實我是一個鑽牛角尖的讀法:如有不适,請出門左右轉,閉上你想罵人的嘴。
首先我們來看章節題目:遊幻境指迷十二钗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
首先我們能看到的是:【遊幻境】對應【飲仙醪】,【指迷十二钗】對應【曲演紅樓夢】。
前一對看不到有什麼大玄機,而【指迷十二钗】和【曲演紅樓夢】則有點意思,這不就是這本小說曾經的兩部書名【金陵十二钗】和【紅樓夢】嗎?這應該就是這一章之所以被那麼多人關注的原因了吧。
我們仔細去翻看書中關于【金陵十二钗】的描寫,這一章裡賈寶玉先後翻閱了《金陵十二钗》的又副冊、副冊和正冊,一共有十四首谶語詩和十四幅畫,對應着十五個女子。
那麼【指迷十二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先說【指迷】的本意,應該是【解惑】——即指點某人,使之不迷惑。
那麼問題來了,按書中描寫,警幻仙姑的确就是受賈府的祖宗們邀請去【指迷】主人公賈寶玉的。
但賈寶玉看完冊子覺得迷迷糊糊,于是警幻仙姑又拉他去品茶品酒品歌舞,最後還讓【可卿】帶他領略兒女之事。
賈寶玉呢?白白享受了一番仙境風光,醒來後不但沒有如警幻仙姑所希望的那樣【領悟此仙閨幻境之風光尚如此】從而【留意于孔孟之間,委身于經濟之道】,反而立刻拉着貼身大丫鬟,在人間又偷試了一回。
而以後的日子裡,也依舊是每天混在姐妹堆裡,虛度時光,不學無術。
所以說這個【指迷】在書中的故事線上,是根本就沒有成功,作者還要這麼寫,豈不是打自己的臉嘛?
那麼,以上解讀不對。
那會不會是指作者在給讀者【指迷】?
其實作者的确一直在為讀者【指迷】,這在我的文章【紅樓密碼學:脂老師在線瘋狂彈幕教學,能舉一反三的才是好學生】有提示,請自行搜索閱讀。
沿着這條線索往下思考,仔細閱讀之後,我發現這些谶語詩寫得并不是特别含糊晦澀的,如果人不是特别木讷,然後讀書稍微用心思一點,即使不看脂硯齋的批語,也是大概都能猜出每一首詩對應着書中的哪一個人物。
所以好像有點【指迷】的意思。
不過問題又來了:既然人物能對上,那麼對她們的解謎,當然就應該是是指明她們的命運以及她們對全書的意義了吧?!
然而紅樓夢的故事直到最後結束,并沒有真正寫出十二钗每個人的結局,甚至其中有些人的結局還有很大出入,完全不能和谶語對得上。
所以這個【指迷】看來又成了空話。
有人會說,對不上那是因為後四十回是别人續寫的。
我想說:你咋那麼天真呢?
很明顯,如果是續寫,既然能高水平的續寫後四十回(雖然看起來和前八十回有較大差距)那就不可能在人物命運上寫出完全對不上的明顯纰漏——因為他大可以把谶語詩也改一改,以符合自己寫的結局啊。
要知道《紅樓夢》最初就是程偉元高颚主持刊印出版,以一百二十回的面目亮相的,可不是什麼先有前八十回流傳,然後高颚續寫再出版的事情。
(總之所謂【續書】其實是作者提前帶的節奏作的局,是炒作,而程高都是NPC——不知道我說完這句車轱辘話,能有幾個人和我有同感)。
總之,這個【指迷】好像也不成立?因為不但沒解惑,反而更惑了。
不過,另一條路也就出來了——如果這個【指迷】的意思隻是【指出這裡(十二钗)有迷】呢?
好了,這下子說得通了!這個【迷】原來就是:
作者為什麼要讓十二钗最後的結局大都和谶語對不上?
作者在這裡想表達什麼?
那是因為【十二钗】的真正含意,還需要讀者自己去破解啊!并不簡單的隻是書裡表面所寫的十四個人!
待我展開來說一下:
我們看标題:【遊幻境指迷十二钗 】和【飲仙醪曲演紅樓夢】是【互文】,說的是完完全全一回事,所以分解一下得到:
【金陵十二钗】=【紅樓夢】
這可不是說她們都是這本書的書名了,而是在說,【十二钗】就是【紅樓一夢】的内容。
現在,我們靜下心來思索一下:我們會怎樣來描述自己所經曆的一場夢呢?
如果你說【我夢見了某某人】,那你肯定在含糊其詞、語焉不詳,因為正确的說法應該是——【我夢見了我和某某一起幹了什麼事】
所以說:十二钗不等于十二個人!還等于賈寶玉和十二钗一起幹的事!
盡管在書中文字層面,正副十二钗看起來是十四個人,但是你要仔細研讀一下紅樓夢全篇,然後再思考下叙事的邏輯性,你就會發現如果正副十二钗是十四個人的話,那這本小說真的是有些胡言亂語:
小說裡出現的人物,必須都是為主題服務的,所以,他們的命運線索應該或多或少都會和全書主人公有緊密的聯系!
但我們很容易看出:十二正钗中的賈巧,她的命運基本上和賈寶玉沒有半毛錢關系。
甚至其它幾钗的人生路線,也沒有幾個人是能和賈寶玉的人生是互相影響的,從判詞上看,正十二钗與寶玉相關的命運應該是下面的劇情:
【堪憐】說明林黛玉的早夭是因為自己心眼小,以及賈府的無情,和寶玉無關;
賈元春【虎兕相逢大夢歸】的悲劇是因為皇宮裡面的鬥争,和賈寶玉八竿子打不着;
賈探春【千裡東風一夢遙】被遠嫁,賈寶玉隻是哥哥,肯定管不了這個啊;
史湘雲曾獲得短暫幸福,但随即【湘涸雲散】那是自己命不好,和賈寶玉無關;
妙玉【無瑕白玉遭泥陷】被劫色,是因為賈府敗落了,可是寶玉還沒到扛起賈家的年紀,這能怪他?
賈迎春【誤嫁中山狼】一年就被折磨死,那是賈赦這個爹幹的好事,賈寶玉即使想背鍋也輪不到他;
賈惜春【獨卧青燈古佛旁】是自己心冷意堅,你總不能說是因為賈寶玉沒教育好自己妹妹吧。?
鳳姐是【機關算盡太聰明】自己害了自己,和寶玉無關。
李纨也是【枉與他人作笑談】屬于自作自受,和寶玉無關。
賈巧能【留餘慶】是因為鳳姐積德,但作為十二钗之一,她甚至全書幾乎都沒有和寶玉說過話......
秦可卿【造釁開端實在甯】是因為甯國府造孽,所以早早挂了,寶玉才十來歲出頭,他能幹嘛?
看來看去,隻有薛寶钗【金簪雪裡埋】守寡的悲劇,是因為賈寶玉的無情。
總而言之,年紀不過十幾歲的賈寶玉,對于一個大家族的傾覆,可以說隻是受害者,不是責任人,這與作者在賈寶玉頭次亮相時就拉出的批判詞,可以說完全前後矛盾:
所以說這完全說不通,是吧?如果你是作者,你會這樣寫小說嗎?但《紅樓夢》還真就這樣寫了,所以作者邊寫邊歎——
滿紙荒唐言,誰解其中味!
好在後人也發現了這一點,這才有了【索隐派】。
所謂【索隐派】,其實就是看懂了作者的感歎,發現這部小說的陰陽兩面互生共存的特性,從而決意要把這面【風月寶鑒】翻過來的一群人。
既然一切都要【翻過來】,所以十二钗的真相,就成了這樣:
林黛玉的【林中挂】不是寶玉挂念她,而是她挂念早夭的寶玉;
賈元春的悲劇就是發生在賈家,就是因為賈寶玉不争氣;
賈探春的遠嫁,沒有表面那麼悲傷,而且和賈寶玉有關;
史湘雲不是守寡而是自己死了,她的【才貌仙郎】和賈寶玉有關;
鳳姐李纨作為嫂子,她們的命運就是被賈寶玉拖累了;
秦可卿沒有死,她是十二钗當中活得最長的,并一直陪伴着賈寶玉;
賈巧其實是十二钗中和寶玉關系最密切的人。
薛寶钗沒有嫁給寶玉守活寡,反而是另結良緣幸福終老。
隻有這樣翻過來,你才會發現,一切都能和《西江月》完美對上,對不上的,隻是賈寶玉的年齡。
而後你想起什麼了嗎?在《紅樓夢》當中,人物的年齡都是忽大忽小、迷糊錯亂的——也就是說,賈寶玉的年齡,不對。
十二钗判詞中李纨有一句【人生莫受老來貧】,點明了李纨命運終點到了【老】年,那麼,也就是比他小十歲左右的賈寶玉,對她的影響延續到了晚年。
所以賈寶玉,并不隻是我們在書中看到的那個十六七歲的多情少年公子哥,風月寶鑒紅粉翻面是骷髅,那麼翩翩少年翻面又會是什麼?
賈寶玉在賈家,至少經曆了成年、而立、壯年、甚至中年——隻有這樣,賈府衰落或傾覆的責任,才有可能落到他的頭上。
相關文章請搜索我的老文:【紅樓夢的九連環:賈寶玉的所有分身和他的妻女】
我們再看十二正钗的年齡,從賈巧到李纨,她們在書中主要年齡段是從襁褓到老年,社會身份則是襁褓嬰兒到黃泉路近的老寡婦,可以說囊括了人生的所有階段!
——這才是【十二金钗】的真相!
【她們】是時間線,是人生階段,而不是具體的人。
或者更具體的說,她們是和賈寶玉關系最密切而被他拖累的幾個主角的不同人生階段投影!賈寶玉的一生都和她們糾纏在一起,她們共同經曆的事,組成了【紅樓夢】。
最後說一句,書中警幻仙姑最初去榮國府,想要邀請的人并非賈寶玉,而是绛珠仙子,那麼我們可以暢想一下,警幻仙為賈寶玉所安排展示的一切:冊子、茶、酒、熏香、歌舞,難道不是為绛珠仙準備的嗎?
所以說,【紅樓夢】到底是誰的夢?可不隻是賈寶玉的,其實更是绛珠仙的。
那什麼是【绛珠仙子的紅樓夢】?請搜索我的老文:「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林黛玉潇湘館對聯,别有深意
或者:張廷玉:紅樓來去一場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