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塑料新觀察
廢塑料再生的核心問題是經再生處理後能進入下一個生命周期,進而可以被重複利用。
從商業角度看廢塑料再生要有市場才可以持續,像廢PET瓶的回收再生是有利可圖的,但是像農用地膜,純市場化是虧本的,但是可以通過政府補貼、基金補貼等方式進行補償。
在塑料結束一個生命周期後,有哪些因素制約它進入下一個生命周期呢?
塑料種類繁多
因塑料制品的要求不同,生産的原材料千變萬化,塑料制品生命周期的完結,産生的廢塑料種類不勝枚舉,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 原生塑料:通過人工合成制造出來的塑料。常見的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苯乙烯(PS) 等上百種;混雜塑料再生後應用價值不高、甚至無法應用。
(2) 改性塑料:為滿足特定塑料制品要求,采取比如着色、阻燃、導電、軟硬度、耐高寒、高抗沖擊等改性措施後,衍生出上萬種性能獨特的塑料。
(3) 複合材料:為滿足特定的要求,需要将多種塑料通過分子間的優化設計和複合加工形成了千變萬化的複合塑料品種。
(4) 再生塑料:經過首次或多次再生的塑料,再生标準不一,更為複雜多樣。
殘留物複雜
塑料制品應用在不同的環境中所出現的殘留物也是千變萬化。如塑料瓶用于裝食物和飲用水,那殘留物主要是食品的殘留物,如塑料袋用于裝化肥或者農藥,那殘留物就是化肥或農藥,還有一些塑料制品應用于工業領域,那殘留物就是一些工業原料。
此外,這些塑料制品在結束生命周期後是被丢于生活垃圾還是随意丢棄或是集中處理,其殘留物也有很大不一樣。
塑料可再生性迥異
廢塑料并非全部都是可再生或有再生價值的,比如酚醛樹脂、環氧樹脂等熱固性塑料;還有一些粘染了危險品的塑料,比如殘留血液、放射性、毒品、病毒等,這些産品是不可以用于再生塑料制品。
理化指标的差異
同一種類塑料因其前一生命周期的性能要求所作的改性、複合,使用過程性能折損等等,緻使同一種類廢塑料的理化指标千差萬别。
要想實現塑料的高效循環,不斷提高再生塑料品質,解決制約廢塑料再生的瓶頸,是廢塑料人一直努力的目标,下面的方案在不斷摸索中總結出的經驗。
如何解決廢塑料分類問題
(1) 分類标準
廢塑料的表征特點因素很多,采用什麼标準來進行分類?分類的準确度(單純度) 如何掌握?哪些塑料品種因相融性等各種原因需要嚴格區分?同類品種廢塑料的理化指标該如何考量?等等,至今仍然是沒有理想的統一标準。
現有再生塑料行業通常按:種類、用途、理化指标、加工方法等方面分類。
美國塑料工業協會制定的塑料種類标志代碼、通稱1-7 分類,起碼解決了單純性好的塑料分類,比如飲料瓶PET、日用品包裝瓶HDPE 等的分類的問題。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廢塑料行業分類标準。
分類建議:①以下遊用戶的需要倒推分類标準;②分類标準按需求靈活化、多樣化;③需考慮經濟性和可操作性。
(2) 分類手段
近幾十年為實現分類自動化,國内外許多企業、研究單位都在努力研發自動化分類技術和裝備;目前在顔色、密度、導電率、光折射等方面有許多科技成果并已經在生産中應用。
但就混雜廢塑料分類,至今自動化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難以擺脫依靠人手憑經驗進行分類的局面。
所以最現實的做法:①人工為主,自動化為輔;②設法改善分揀工人的作業環境;③減少分類類别,簡化分揀作業的難度;④塑料制品企業盡量使用少複合、改性的塑料作原料。
(3) 分揀工序衛生問題——甯缺毋濫
對一些殘留物不明、品種不明、或存在對人有毒有害物質的廢塑料,盡可能遵循銷毀的處理原則,而非再生利用。就改善人工分揀衛生條件,可考慮:人工分揀場所采用作業區正壓送鮮風,對分揀工人個人防護;對一些無害雜質多的廢塑料,可以通過先清洗,再人工分揀的辦法,解決衛生問題。
如何去除廢塑料中的殘留物
廢塑料在使用、回收、儲運等過程中,或多或少粘附、夾帶雜質及污染物殘留。包括包裝薄膜、容器上的各種紙質、紙塑複合、塑料标簽、油污、被包裝物殘留、砂土等等。去除廢塑料殘留物,是經分揀分類後廢塑料再生再利用的關鍵工序;也是再生過程可能産生“二次污染”的重要一環。
(1) 人工剔除
比如包裝膜上的紙質不幹膠标簽,具有分散、黏着牢固等特點,而膜自身比較幹淨,不需要進一步消洗。通常做法是用人手将标簽找到,再逐一剪下剔除;還有塑料内鑲嵌的金屬條塊、如周轉箱、籮筐等的加強鋼帶、金屬挽手等,也需要人手拆除。
(2) 用溶劑清洗
分為物理法和化學法,有時兩者兼有。
物理法清洗:通常用水作為溶劑;但對一些物質比如油脂等,不少企業用堿、清洗劑等溶液進行清洗;也有用非水溶液、比如玉米油、有機溶劑等進行清洗。
化學法:對塑料與金屬的複合材料,比如禮盒打包帶、鋁塑複合物等,用清洗方法無法分離,通常用酸将金屬溶解,再通過固液分離,達到塑料與金屬分離。清洗過程主要考慮因素:避免溶劑内添加洗滌助劑,減少溶劑用量,便于溶劑的處理及循環回用;減少過程的能耗;清洗設備簡單易維護等等。
(3) 幹篩選
目前常用有旋轉篩、振動篩、跳動篩、磁選( 包括渦流分選) 等。
目的:不用水,去除的雜質保持幹态,便于雜質的處置。
總之,在廢塑料殘留物去除方面,理論上不惜代價去除廢塑料黏糊的殘留物是沒問題的。但是否值得呢?需要考慮技術與經濟性的矛盾與統一,即包括主工藝、設備、能耗、環保、再生塑料的用途等多維度去權衡廢塑料清洗後産品的潔淨程度與投入産出的關系。
如何實現再生料性能與下遊用戶對接
對塑料制品企業而言,原材料的理化指标與加工性能合适、穩定就行,并非越優越好。上一生命周期的大多數塑料制品原料,較原生塑料自身已不單純,分揀過程也難以達到精準分類;以此為原料造出的再生塑料,從成份、性能指标、成本等各方面,無法與原生塑料作對比。
甚至有些場合,再生塑料較原生塑料更合适;因此塑料再生後,如何與下遊用戶精準對接,是廢塑料再生的關鍵環節。
如何控制塑料再生過程中的污染
塑料再生過程的主要污染物及來源:
(1) 夾帶固廢
主要是泥土砂石、或之前被包裝物的殘留,進入回收再生渠道的,多為屬于一般固廢的不可利用廢物。通過幹篩、分揀等環節分離出來,交有資質部門處理即可。
(2) 污水
清洗污水需考慮的因素有:①清洗溶劑是什麼?比如清水、或有添加劑?②清洗對象殘留物是什麼?比如機油瓶( 機油已歸類為危廢! ) 殘留機油,洗發液瓶殘留有洗發水等等。
居民生活廢塑料來料的殘留物是不單純的,不同地區、不同季節,都會有所變化。因此清洗污水的處理方法,需要針對待處理的廢塑料情況進行設計。
(3) 廢氣
主要來源為造粒廢氣。廢氣的成分與待造粒的原料有很大的關系!同樣的聚乙烯PE 薄膜原料,再生造紙膠渣造粒所産生的廢氣污染物濃度是最為複雜和難以處理的;其次是垃圾袋;廢氣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油煙。但商場包裝用的纏繞膜、農業用大棚膜等就較易處理。
有些品種造粒過程産生的廢氣帶有惡臭,比如POM等,極微量的洩漏就會引緻吸入者的不适。
活性炭吸附量極其有限,很易于飽和,單純活性炭吸附處理是不足夠的。而UV 光解和等離子等技術的處理效果,與風量、停留時間等有關,應用時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設計。
(4) 危廢
主要是用于廢氣處理的飽和活性炭,機械減速箱的潤滑油;或有不慎回收到的屬于危廢的物資等等,需設危廢倉,交有資質單位處理。
小 結
實現塑料的有效循環是解決塑料污染的關鍵環節,但塑料循環的過程中如何實現高效、環保責任廢塑料人關注的焦點。廢塑料行業與環保政策密切相關,随着年國内環保力度的加緊,廢塑料企業實現資源有效利用的同時杜絕二次污染才是長久發展的良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