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課後服務工作舉措

課後服務工作舉措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8 19:19:45

課後服務工作舉措?■聚焦課後服務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二),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課後服務工作舉措?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課後服務工作舉措(如何打造高質量課後服務内容體系)1

課後服務工作舉措

■聚焦課後服務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二)

課後服務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主要解決中小學生課後托管和綜合素質培養兩大問題。在“雙減”背景下,打造高質量課後服務體系是提升學校育人質量、減少校外培訓行為、增強家校社合力的重要舉措。從實踐層面來看,由于課後服務是發生在常規課程以後的非正式學習,缺乏具體的實踐标準,一些學校課後服務存在形式化、簡單化、随意化的現象。學校該提供什麼樣的課後服務、如何打造精品課後服務等問題值得探讨。

課後服務不是單純“托管”

“雙減”政策的推行,标志着我國中小學課後服務發展邁向曆史新階段。“雙減”政策從課後服務時間、服務質量、服務渠道、線上學習等方面對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作出了明确要求。“雙減”以來,各地再掀“課後服務潮”,不少省市提出推行“5 2”課後服務全覆蓋模式。同時,各地中小學還積極探索多樣化的課後服務模式,服務内容涵蓋作業輔導與答疑、音體美活動、勞動實踐、科創訓練、興趣小組、社團活動等。相比“雙減”前,課後服務覆蓋率以及教師、學生參與率都有了顯著提升。課後服務的關注焦點已從“量”上的不足轉向“質”上的提升。

各中小學校應當明确,課後服務的目标不是單純“托管”,更不是變相“增負”,而是通過“照料”與“服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一些學校名義上開展了課後服務,但在實踐中仍以填補時間空白為目的,隻承擔“看管”之責,而無“育人”之實;一些學校仍通過布置習題、講評試卷等方式變相開展學科教學,造成課後服務功能異化。這兩方面都與學生期盼獲得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需求相違背,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除托管服務外,目前中小學課後服務大緻可分為補習輔導類、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類等。依據這些類别,一方面,要積極發揮學校在課程建設、教學等方面的優勢,開展個性化輔導并積極開發素養、能力類課程;另一方面,要拓寬社會資源渠道、促進資源整合,提升課後服務吸引力。

例如,針對純興趣類課程,可選擇青少年宮、非學科校外培訓機構的優質資源;針對場館互動課程,可與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各類戶外實踐基地等聯合組織活動,開發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勞動、科普、生命教育等活動課程,擴展課後服務學習場所。需注意,學校在與各社會教育主體聯合過程中切勿僅冠以課程名義匆匆開始并草草結束,給學生“走過場”式體驗的“一次性課程”。缺乏系統性設計的活動課程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深層次認知,更無法真正地實現校社共育。

課後服務供給仍存在短闆

在實踐中,一些中小學在較短時間内推出了多種多類的課後服務項目和活動,但這背後更多的是政策和社會壓力驅使,而非從學生立場出發、水到渠成的結果。

首先,與“覆蓋率”“開展率”“參與率”等數量指标相比,課後服務在質量維度上存在明顯短闆,對學生的吸引力欠佳。課後服務是培養學生跨學科素養、提升其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各學校的課後服務課程、項目、活動等設計仍以分科為基礎,在實現多學科理論知識整合、綜合實踐課程設計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一些學校缺乏對課後服務的系統研究、規劃和組織,這使得課後服務雖呈規模化增長,但設計粗糙、内容重複、流于形式,課後服務仍缺少有地區和學校特色的精品,對學生吸引力不強。同時,多數學校課後服務仍以校内活動居多,而與社區、博物館、圖書館以及各類實踐基地等戶外場館的聯系少,場館資源利用率低,校社協同較薄弱。

其次,課後服務供給質量存在顯著的區域、城鄉和校際差異。目前,我國課後服務資源分布和分配并不均衡,這為“雙減”背景下課後服務的公平性帶來挑戰,可能加劇教育落後地區、農村學校以及薄弱學校的發展劣勢。這種劣勢突出體現在師資特别是音體美、科學和信息技術等科目的師資數量和質量差距大,以及課後服務的設施、設備和保障經費等差距大。

一些農村薄弱學校連開足開齊國家課程都已捉襟見肘,更遑論開設多樣化的實踐、興趣類課程。同時,薄弱學校能夠從家長、社區、志願者等方面獲得的社會支持也相對有限,很難建立多元化的課後服務師資供給體系。在此情況下,學生在課後服務時間大多處于“自然生長”狀态,課後服務内容缺失、形式簡單且随意,不利于形成公平的課後服務格局。

最後,課後服務内容供給與學生需求不匹配,很多學校的課後服務關注多樣化卻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生個體差異大,其發展水平、學習需求、作業完成情況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在課後時間的需求也不同。為回應政策要求,許多學校的課後服務更多關注的是服務種類、形式、活動等的增加,并以“多”來體現“個性化”。事實上,由于缺少對課後服務的分層分類設計,在采用跨班級、跨年級流動教學的模式下,“一鍋粥式”的課程、活動等難以兼顧不同層次和水平學生的需要。同時,一些學生真正需要的如有針對性的學業輔導、項目式學習、場館體驗、實踐訓練等往往沒有得到滿足。

多措并舉打造精品課後服務課程

課後服務課程設計應注重與學科目标相互銜接,并以核心素養及能力提升為導向。課後服務在育人導向上應體現新時代的創新人才培養目标,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應對複雜情境的能力以及持續學習、創新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能力。為此,課後服務内容設計應兼具綜合性、實踐性與真實性。參與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素養和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課後服務實施中,應努力将課程“活動化”。

在與課程目标相銜接的基礎上,通過對課程内容的延伸、拓展、整合及重構,創設、開發以跨學科教學為抓手、面向真實生活及情境的實踐活動及項目,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社會、培養興趣、拓展視野、健全心智,持續推動學生學習力和發展力提升,切實把課後服務打造成落實“五育”的重要支撐。

課後服務内容不必追求多而全,而應從地區和學校發展的實際出發,形成有特色、供需匹配、精而美的服務内容體系。“多而全”的課後服務不僅消耗了學校大量資源、沖擊正常教學秩序,也使得教師“反向增負”問題突出。學校應轉變盲目跟風、一哄而上、形式化的數量擴張理念,要在充分挖掘有特色、可獲得資源的基礎上,做好教師、家長和學生的需求調研,以優質供給為抓手,以需求為導向,推出供需精準匹配的優質課程和服務。

當下,不少學校采用“1 N 1”的課後服務模式,兩個“1”分别是答疑輔導和延遲托管,“N”是各種課後活動。一方面,不必機械化地分割“1”和“N”的時間權重,而應結合學生對學業輔導及興趣拓展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規劃;另一方面,對于“N”的設計,不同學校要切實考慮本校基礎資源、教師資源及教師負荷情況,以及所在地區可獲得的社會資源來設計課程。科教資源豐富的地區,可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科創類的項目和活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區,可聘請非遺文化傳承人開設相關社團課程;紅色資源豐富的地區,可利用紅色教育基地讓青少年了解和學習黨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農村學校可充分利用所在社區的農場資源和戶外實踐基地,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環境教育和生命教育等。

另外,還可以充分發揮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的作用,以做優做強數字化教育和學習資源,縮小區域、城鄉和校際差距,推動課後服務資源均衡發展。一方面,各學校要充分利用好平台資源開展課後服務内容設計,教師可利用平台資源開展聯合教研、經驗交流等,将平台資源充分融入課後服務的項目及活動中,不僅可以彌補一些學校開發校本課程、項目和活動存在的能力不足問題,也可減輕教師壓力,還可促進線上線下教育活動的有效銜接。另一方面,要利用平台廣泛征集中小學課後服務的優秀課程和經典案例,開發課後服務精品課程資源數據庫供農村中小學校按需使用。還可針對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開設課後服務“雙師”課堂、搭建線上答疑及輔導平台,進一步提升優質師資資源的空間配置效率。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01日第5版

作者:陳超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