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9 02:14:49

近日,袁隆平院士在接受專訪時談到收徒條件——“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帶!”這條乍聽起來充滿土味兒的“門規”,迅速引發熱議。

(袁隆平土味兒門規)1

事實上,下田的“門規”早已有之。深耕田野,是袁老一直踐行的科研姿态,某種程度上也是他成功的關鍵。曆史上,許多國家都曾研究過雜交水稻,而中國之所以能率先突破,其中或許有對糧食需求更強烈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相較于某些國家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研究,以袁老為代表的一批中國農業科學家,像普通農民一樣貼近大地,長年累月躬耕于稻田,他們堅信“電腦裡長不出水稻,書本裡也長不出水稻,要種出好水稻必須得下田。”去年9月,在北京參加“共和國勳章”頒授儀式後,袁老心心念念:“回去第一天就要去下田!”即便已名動天下、年過耄耋,袁老仍然雷打不動堅持“土辦法”,讓人動容。

下田作業,是從事農業應用科學研究的前提,這昭示着一條樸素且颠撲不破的道理:要想搞出點真東西,就要腳踏實地、不辭辛苦。但反觀現實,如今的科研圈卻頗受浮躁風氣侵擾。有做應用研究者,慣于在實驗室的一小方天地坐而論道,全然忘了“絕知此事要躬行”;有做基礎研究者,又耐不住“闆凳要坐十年冷”的寂寞,浮皮潦草、急于求成。攀登科研高峰、探索未知路徑,從來都是一件難事。缺乏老老實實、經年累月的付出,又如何能取得突破?

“知識、汗水、靈感、機遇”,袁老多次以這8字總結成功經驗。而這,也是衆多科學家公認的秘訣。靈感與機遇的出現,可能隻是電光火石的瞬間,卻必須建立在深厚知識和大量汗水長期積累之上。眼下,中國還有許多科研難題待解。比如,國内芯片高度依賴進口,“缺芯少魂”長期存在;被稱為“工業之母”的高精度機床,國内制造技術水平與德日等國差距不小;生産“飛機的心髒”航空發動機,還遠未實現與第一梯隊的并跑……攻克這些“卡脖子”的科技難題,其緊迫性并不亞于吃飽飯。科研路上,越是追求尖端,越是“九死一生”,唯有數十年如一日深耕細作,才可能找到“試驗田”裡最适合的“植株”。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隐沒于鄉間水田的袁老,還在為“禾下乘涼夢”和“覆蓋全球夢”奔忙,還在努力帶給中國和世界驚喜。多一些腳踏實地的科學家,多一些锲而不舍的追夢者,中國的廣袤大地上,必會孕育更多希望,綻放更多夢想。

(原标題:“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帶!”袁隆平土味兒“門規”引熱議)

來源:北京日報公衆号

北京日報客戶端評論員 胡宇齊

監制:蘇越

編輯:士心、簡易

流程編輯:TF02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