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正式進入「白露」節氣。
此時,天氣轉涼,陰氣漸重。在早晚溫差大的情況下,白天太陽炙烤形成的濕熱之氣,到晚上遇冷凝成細小的露珠結于草木,好像挂上了潔白無瑕的珠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固得“白露”美名。
● 白露三候——
一候鴻雁來:鴻大雁小,鴻雁二月北飛,八月南飛。
二候玄鳥歸:玄鳥指燕子。燕子是北方之鳥,春分而來秋分而去。
三候群鳥養羞:群鳥感知到秋天的肅殺之氣,紛紛儲藏珍馐以備過冬。
白露之時,尚在初秋,《時病論》中說到:“秋燥令氣行,人體肺金應之,肌膚幹槁燥。”
此時感染的燥邪為溫燥,會損害人體的津液,出現流鼻血、幹癢等鼻子敏感問題,及皮膚幹燥粗糙、口鼻咽幹等症狀。
因而此時養生,應以健脾潤燥為主,不宜大補。
白露養生·先護脾胃
雖已立秋,但暑濕還未完全消去;加上人們在夏季進食了大量寒涼的食物,多有脾胃功能不佳的現象。
想要吃進去的食物或補品,能夠轉化成人體需要的氣血,調理身體上的“虛弱”,就一定要做到「先通後補」。
即通過疏通脾胃之經氣,改善脾虛,加強脾胃吸收、運化營養物質的能力,從而滋養全身。
所以入秋後,應多吃一些平補食物,讓脾胃熱熱身,養生效果會更好。在日常飲食中,大家可以多選擇——
01 | 山藥
山藥,秋季第一補,是藥食兩用的優秀食材。
《本草綱目》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特别适合消化弱,腸胃吸收不好,免疫力低的夥伴們。
“白色山藥勝人參”,因其陰陽兼補、不燥不膩的溫補特征,凡體質虛弱、大病初愈,或者經常熬夜、過度消耗的人群,都适合常吃山藥以調養身體。
蒸山藥連皮吃更好,褐色的皮有很好的健胃的作用,煲湯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山藥薏米芡實粥
食材:山藥200克,薏米50克,芡實50克,粳米100克
做法:
1. 薏仁、芡實洗淨,浸泡一晚;粳米洗淨,浸泡20分鐘。
2. 山藥去皮、切塊,浸在水中防止變黑。
3. 鍋中适量水燒開,放入薏米、芡實、粳米。
4. 大火煮沸轉小火熬約30分鐘至軟爛。
5. 放入山藥塊,煮約10分鐘即可。
功效:此粥之功效為補充氣血,調和脾胃。
02 | 大棗
大棗同樣是适合秋季的進補佳品,中醫認為,棗性味溫甘,入脾胃經,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等功效。
大棗除了能培補脾胃,習慣上亦常用作補血之品,治療血虛各證。常單味用或配合其他藥物同用。
氣血兩虛所緻的頭暈目眩、失眠健忘、心悸心慌、面色淡白、神疲乏力等問題,常吃大棗也能幫助調理改善。
#山楂紅棗粥
食材:新鮮山楂或者幹山楂5顆,紅棗(中等大小)15枚,大米适量。
做法:
1. 新鮮山楂洗淨去核,幹山楂在水裡浸泡半小時,紅棗去核。
2. 山楂和紅棗、大米一起放入鍋裡,放适量的水,熬成粥即可。
功效:紅棗的香甜混着山楂的酸,适合給孩子開胃消食,也适合給媽媽們瘦身減肥,加上大米粥能很好的補養人體津液,十分适合大部人在秋天食用。
此外,秋天也是山楂“紅”了的季節。而山楂具有很好的開胃消食的作用,還能起到活血行氣的效果。
03 | 紅薯
《本草綱目》記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紅薯入脾胃二經,可補中和血、暖胃生津、益氣通便。對于脾氣虛弱、容易便秘的朋友來說,食用紅薯是一個方便有效的選擇。
白露時節正是紅薯上市的季節,傳統的制作方法,如,蒸、煮紅薯或者熬紅薯粥喝,效果會更好,能充分發揮紅薯補益脾胃之氣的功效。
白露養生·防燥潤肺
入秋之後,“燥氣當令,易傷津液”,空氣的幹燥,對上焦呼吸道的影響最為明顯,口鼻幹、皮膚幹,晚上也會渴醒,這些都屬于很典型的“秋燥症”。
此時,想緩解秋燥、潤肺氣,可在屋内放一份水,或使用加濕器保持空氣濕潤,也可以每天早晨用清水潤潤鼻腔。
飲食上,要多吃些滋陰益肺氣的食物,可以幫我們把更多的津液存儲在體内,免受秋燥陽邪的侵擾,安穩度過一個内斂、收藏的季節——
04 | 秋梨
秋梨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自古尊為“百果之宗”。
梨性涼味甘,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如果咽幹、鼻燥、咳嗽等秋燥症,或多食辛辣之後的燥熱,生吃就好;脾胃虛寒的人吃梨子最好煮熟效果更佳。
05 | 銀耳
銀耳味甘,性平,入肺、胃、腎三經,能夠補肺益氣,養陰潤燥。素有“菌中之冠”的美稱,又被稱為“平價燕窩”。
滋潤而不膩滞是銀耳藥用的一大特點。銀耳适合的人群範圍很廣,不僅能解決秋季幹燥的煩惱,對養顔護膚、調理慢性病、滋養五髒之陰都有好處。
#銀耳蓮子雪梨羹
食材:1小朵銀耳、1個雪梨、10顆蓮子、适量冰糖
做法:
1. 銀耳泡發、洗淨,去蒂,撕成小朵;蓮子提前浸泡;
2. 雪梨去皮去核,切小塊;
3. 将銀耳、蓮子、雪梨倒入鍋中,加足量的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煮半小時左右;
4. 煮熟後放入适量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服用。
功效:滋陰潤肺、增強免疫力,是秋冬必備保健湯。
06 | 蓮藕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令之時天氣幹燥,此時多吃些藕,可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蓮藕生熟皆可食,生藕更具清熱消瘀、除煩解渴、涼血止血的功效;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更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補虛的作用。
#蓮藕老鴨湯
食材:蓮藕300克,鴨肉250克,沙參20g,百合15g,姜片10克,蔥段10克,鹽适量。
做法:
1. 蓮藕洗淨去皮,切塊備用,鴨肉切成塊,并水焯;
2. 沙參、百合用水浸泡,換水兩遍最佳;
3. 将藕、鴨肉、蔥、姜、沙參、百合,放入砂鍋中;
4. 加水煲至肉熟湯成,起鍋放鹽即可。
功效:清香開胃,滋陰潤肺。對于氣陰兩虛的病人,如慢性咽炎、老慢支幹咳少痰、糖尿病口幹喜飲、熬夜一族都适合。
秋季同樣時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鴨子是涼性食品,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可防秋燥。
平時容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體質較弱人群,可以在熬鴨湯時,加入山藥、蓮子、黃芪或西洋參,一般為30-60克;女性在秋季易皮膚幹燥,可加入百合、玉竹,養顔護膚。
白露養生·補養腎氣
白露養生也在為過冬做好身體儲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補養腎氣。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腰為腎之府,腎以溫為補。
建議晚上用溫水泡腳,泡至身體微微出汗,同時搓搓耳朵和腰部。另外,大家可以選擇多食用一些——
07 | 黑豆
人的衰老往往從腎功能衰退開始,要想祛病延年、防老抗衰、增強活力,必須重視補腎。
中醫曆來認為,黑豆為腎之谷,入腎。《食物本草》記載:“以黑豆入鹽煮,常時食之,雲能補腎。蓋豆乃腎之谷,其形類腎,而又黑色通腎,引之以鹽,所以妙也。”
醋泡黑豆這種養生方法在古時候就已經非常流行了,在我國最早的中醫名著《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詳細的記載。
此外,将黑豆、黑芝麻、黑米同煮,同樣具有良好的健腎、益氣、補虛之效,能幫助改善身體的一些小毛病。
#醋泡黑豆
做法:
1. 将洗淨的100克黑豆放入鍋内,中火炒制,破皮後轉小火炒5分鐘,盛出晾涼;
2. 把黑豆倒入玻璃罐中,加入陳醋,沒過豆子,但需要留出大約1/3的空間,以免黑豆膨脹溢出。
3. 待黑豆吸收了醋,膨脹之後便可食用。
吃法:每天吃10顆左右,一般和早餐同食,或者在下午5-7點腎經最旺的時候食用,可強身補腎。
功效:這道醋泡黑豆除了能補腎,因醋有收斂的作用,入肝經,食用醋泡黑豆可肝腎同補。
08 | 闆栗
闆栗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堅果,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曆史,又稱為毛栗、風栗等,素有“幹果之王”的美譽。
中醫認為,栗子性溫,味甘平,入脾、胃、腎經,具有補腎、健脾等功效。
《本草綱目》中記載:“栗子治腎虛、腰腿無力,能通腎益氣,厚腸胃也,栗子,主腎。”因此,栗子又有“腎之果”的說法。
許多人到了冬季,由于身體陽氣漸退,容易出現腰膝酸軟、四肢疼痛等症狀,老年人還可能出現牙齒松動甚至脫落。
這些在中醫看來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而「生吃栗子」就是個很好的食療法。
方法:每天早晨和晚上,把風幹的生栗子放在口中細細咀嚼,直到滿口白漿,然後再慢慢吞咽下去,每日食用5-10個栗子即可。可有補充腎氣,輔助治療腎虛、腰酸腿痛的效果。
#栗子粳米粥
食材:栗子10個,粳米150克。
做法:将栗子剝殼取仁,并将粳米洗淨,把二者一同入砂鍋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至熟即可食用。
功效:這款粥清香味鮮,既能健運脾胃、增進食欲,又能補腎強筋骨。尤其适合脾腎功能不佳、腰膝酸軟無力、步履蹒跚的人服食,對腎虛大有裨益。
白露養生·清心安神
秋天氣候變化大,早秋熱濕,中秋前後燥,晚秋又以涼寒為主,此時機體活動随氣候變化而處于“收”的狀态,陽氣也處在收斂内養階段,因此注重養“心”以及精神調養是秋季保健重點。
所謂,秋天多煩躁,很多人會覺得自己脾氣和心情很容易受到影響。越是在這個時候,保持内心甯靜,心情舒暢就變得特别重要。
09 | 蓮子
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具有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身安神的功效。古人認為經常服食蓮子,百病可祛。
秋冬食用有養心、安神的輔助作用,再加上百合和瘦肉,效果會更好。對于需要經常熬夜的人來說,也可用來補益心神,緩解心理壓力,減輕熬夜後的疲勞感。
10 | 百合
秋天是新鮮百合上市的時節,也是一年中最适合吃百合的季節。中醫認為,百合味甘,性平,具有潤肺止咳,養心安神的功效。
《日華子本草》認為:百合能夠“安心,定膽,益志,養五髒”,是經常用于治療虛熱所緻的心煩、心悸、失眠、多夢等病證的常用藥物及食療材料,可以配合生地、麥冬等做成藥膳食用。
#百合蓮子瘦肉湯
食材:百合30克,蓮子30克,瘦肉200克。
做法:
1. 蓮子、百合提前30分鐘泡水,瘦肉焯水備用;
2. 把蓮子、百合加瘦肉同煮,再加入适量鹽即可。
功效:白露時節常喝一碗百合蓮子湯,可養心安神、潤肺止咳。最适合秋季飲用。
現在天氣比較涼快,早晚溫差大,甘草醫生要提醒大家,此時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着涼;另外秋天真的是一個非常幹燥的季節,記得要補水保濕,保持一個平靜舒适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覺得甘草醫生說的話有用,記得分享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