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回,我們介紹了于魏晉時期“留學”于洛陽的拓跋沙漠汗,他由于漢化較深,引發了鮮卑貴族的抵觸,并引來殺身之禍。這次繼續,介紹另一位在中原“留學”而又比較凄慘的鮮卑人。不過在說他之前,還得先來說說這一時期中原王朝的君主是誰。
跟魏晉的曹家以及司馬家君主不同,我們要說的這位君主比較特别,他不是漢人,而是一個少數民族氐族人,他就是十六國時期非常有名的前秦君主苻堅。苻堅在所謂的“五胡”君主之中,是一個少有的兼具雄才大略與寬廣胸懷的人,他幼時就接受漢文化教育,屬于同齡人中的出類拔萃者。西晉永嘉之亂以後,氐族人進入關中,建立了前秦政權。苻堅發動政變,殺掉了暴君苻生,自稱大秦天王。
苻堅由于從小接觸漢文化,再加上氐族人從漢代以來長期與漢人比鄰而居,對于漢文化也不至于強烈抵觸,因而在苻堅統治期間,特别注意民族關系的調和,他重用了漢族人傑王猛,君臣一心,勵精圖治,先後滅亡了前燕、仇池、前涼、代國等國家或地方政權,統一了北方。除了武功,苻堅也重視文治,他在關中鼓勵生産、興修水利,讓自魏晉以來飽受戰亂的關中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關隴清晏,百姓豐樂,自長安至于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裡一亭,四十裡一驿,旅行者取給于途,工商貿販于道。)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苻堅頗重視教育。自從永嘉之亂,衣冠南渡,中原地區戰亂不絕,幾乎看不到學校了。苻堅在長安恢複了太學,延請儒生講學,而且他本人也時不時親自到太學去考察太學生們的學習成果,根據考核結果給他們劃分等級,量才而用。(堅親臨太學,考學生經義優劣,品而第之。)
前秦雖然是少數民族政權,但是在生産和文化上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真是十六國時期的“另類”,懷私一點講,筆者甚至希望當時統一全國的能夠是苻堅。
前秦疆域圖
閑話休說,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前秦的這位鮮卑“留學生”。他也是拓拔鮮卑的,而且跟我們上回說到的拓跋沙漠汗還是同一家,他就是十六國時期代國的建立者——拓跋什翼犍。
十六國甲騎具裝俑
上次還說道,拓跋沙漠汗死後,引發了連鎖反應,鮮卑部落聯盟出現分裂,勢力減弱。西晉永嘉之亂以後,拓跋鮮卑又重新逐漸恢複,并參與到群雄逐鹿當中。拓跋什翼犍的父親,是後來被追封為北魏平文帝的索頭鮮卑首領拓跋郁律,他在位時期,鮮卑兼烏孫故地,東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馬将有百萬。什翼犍年輕時,曾經作為質子在羯族人建立的後趙居住。十九歲那年,什翼犍成為了索頭部落首領,他正式建立了代國,結束了部落聯盟的松散體制,而且把都城重新遷回了雲中的盛樂城。
公正地講,拓跋什翼犍也是一代雄主,在他的統治之下,代國蒸蒸日上,幾乎就要成為北方大國了,隻可惜,他遇到了更厲害的苻堅和更強大的前秦。代國的建國三十九年,也就是前秦的 建元十二年(376年),前秦發兵攻打代國,位于代國有翼的高車趁機叛亂,代國一敗塗地,滅國。
關中十六國墓出土披甲陶馬
滅國之後,什翼犍的去向就成了一個謎。根據北魏自修的《魏書》記載,在滅國前夕,什翼犍剛好自然死亡了,時年五十七歲。不過在其他的一些文獻中,則存在不同記載,有的說什翼犍被他的兒子所弑,有的說什翼犍被前秦軍俘獲,并被押往長安。
著名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周一良先生認為,北魏對早期的不光彩曆史諱莫如深,崔浩國史之獄更是讓史官們噤若寒蟬,所以這一段代國被滅的曆史,《魏書》的可信度反而較低。他考證認為,代國被滅時什翼犍沒有死,确實被抓到了前秦的長安城。我們在這裡也采信此說。
接下來的事兒就有意思了。苻堅是一個以一統天下為己任的君主,對于被他滅掉的國家的國君和大臣,他普遍善待,還往往授予官職和住宅。根據《晉書》的記載,什翼犍來了以後,苻堅也對他不錯,同樣賜給他房子。不過,有一點苻堅不大看得慣,那就是什翼犍的文化水平。
在飽讀詩書的苻堅看來,什翼犍出身蠻荒之地,不懂什麼是仁義道德,于是他居然把已經五十七歲的什翼犍,強行送進了長安太學。
我們可以大膽判斷,在當時的前秦長安城裡,什翼犍絕對是年齡最大的留學生!而且也是身份最奇特的。什翼犍心裡估計也充滿怨念——都一把年紀了,還要學這勞什子玩意兒?!不過作為亡國之君,還有什麼好說的呢?隻能乖乖跟着學習詩雲子曰。
苻堅有一次去太學考察,還特意把什翼犍找來,問他愛不愛學習啊(好學否)。什翼犍回答說,我要是不好學,您又何必教導我呢?(若不好學,陛下用敎臣何爲)苻堅聽了這個回答很是滿意。
過了幾年,“留學生”什翼犍在長安病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