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句老話是: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道理是說福禍相依,提高警惕,抓住時機能把劣勢轉成優勢。日常生活中,大火的冰糖心蘋果,實際是蘋果水心病;法國鵝肝,實際上是鵝的脂肪肝……類似案例數不勝數,人們給蘋果套袋提色,改善蘋果賣相,有人卻專門挑無公害、無農藥的醜蘋果吃。因此,遇到農産品病害,别慌張,換個思路來看,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我國棗樹種植産業中最讓人困擾的就是棗瘋病,但隻要經過包裝,把得棗瘋病棗木出售給别的商家,就能提高收入。本文中要講的是長在玉米和高粱上的黑疙瘩,味道像發黴,吃得時候一咬一嘴黑,被國外人稱是玉米界的黑松露。據相關數據,這種黑疙瘩能賣到5美金高價,合40元人民币,比玉米價格高十幾倍。
玉米是我國重要經濟作物,主要是在東北和華北地區種植。我國的玉米主要有兩大用途:一玉米飼料。作為人口大國,擁有巨大的肉類消費市場,養殖業發展蓬勃向上的過程中促使玉米需求上漲。二工業加工。國内有将近2/3的玉米用于飼料,剩餘1/3用于酒精制造等工業用途。雖然我國地域遼闊,但依然每年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玉米,滿足國内需求。
結合最近一兩年玉米價格看,整體行情大幅度上漲。一方面國内種植規模減小,整體供給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國際社會疫情影響,玉米進口難度高。現階段看,國内玉米基本能實現自給自足,但幾十年前我國玉米産量低,進口玉米占比重高。當時産量低的主要就是和玉米上的黑疙瘩相關聯,黑疙瘩是農業專家眼裡的災難,卻是農民眼裡的美食。
相信農村生活過的人肯定不陌生,長在玉米和高粱上的黑疙瘩。二十幾年前,家裡糧食不夠吃,有空兄弟姐妹就提着籃子去地裡找這種黑疙瘩,提回家烙餅吃。随着經濟條件改善,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玉米上的黑疙瘩就越難見到。即使再見到,都沒人願意花時間來烹調,年輕人大都覺得這種黑疙瘩有毒。
其實根據科學研究,這種黑疙瘩沒毒,不止沒毒,營養價值還很豐富。據說,西方國家還把它當成高端食材,能在各類高端宴席見到,被當地人親切的稱作來自玉米界的黑松露。當地市場上,這種黑疙瘩能實現市場化經營,擁有完善管理鍊條,普遍售價偏高。相比國内市場,玉米上的黑疙瘩價格是30元上下,高端的能賣到100元的高價。
看起來其貌不揚的黑疙瘩,外表醜陋不堪。隻要經過加工,就能賣出高價,是典型的中高端産品。不過大多數人肯定不知道,玉米上的黑疙瘩是種疾病,是生長過程中的變異反應,同蘋果水心病類似。
玉米和高粱上的黑疙瘩是黑穗病,是真菌引起的感染,具有傳染性,學名烏米。玉米上的烏米甜,有玉米的清甜;高粱上的烏米香,有自然的米香。烏米的形成具有兩大條件:一潮濕的環境,降水量大,土壤的粘性高,烏米出現概率高;二雜草叢生,不使用農藥的地塊,烏米出現概率同樣高。不管怎樣,這烏米肯定能食用,不止口感舒爽,還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元素,能補充人體需要的能量。
既然知道烏米的根本,就能知道烏米數量降低的原因。一是國内農業生産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玉米的抗病性和引起病變的真菌數量下降;二是國内規模化水利設施建造,農田灌溉疏水系統的完善,能避免玉米地潮濕。國内市場上售出的大都是人工培育的烏米,能實現規模化種植經營管理。某種程度看,烏米數量的下降是我國經濟和科技實力提高的體現,突顯的是我國農業的硬實力。
未來,随着烏米價值被人們認同,市場需求将持續升高,價格升高闆上釘釘。一方面烏米将被定位成高端食品,主打中高端消費人群,很大概率和國外市場類似;另一方面烏米的種植面積将有上漲,需求的增長催生掘金者。烏米價格雖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要謹慎,作為新型的價值類商品,投資風險很高。
消費者在購買烏米時要堅持三大原則:一堅決不購買三無産品,烏米要有質量保障;二堅決做好清洗,玉米種植過程噴灑農藥,烏米上肯定有殘留,清洗工作很有必要;三堅決适量食用,過度食用烏米不利身體健康。最後想問大家,你覺得玉米上的烏米好吃,還是高粱上的烏米好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