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生态系統中有很多物質組成,其中包括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産者,消費者,分解者。生産者主要是各種綠色植物,它們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産生了有機物。消費者指以動植物為食的異養生物。分解者又稱為“還原者”,它們可以将有機質(屍體,糞便)等分解成為水,二氧化碳等可以重新利用的物質。因此以上物質構成了一個簡單的生态系統。
在我國西藏地區,相信大家都聽過一種特有的喪葬模式叫“天葬”。它是指當人們死亡後,就把屍體安置在草原中,任由一群叫“秃鹫”的“神鳥”來吃。秃鹫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呢?它是一種鳥類生物,主要是以動物的屍體和排洩物為食。雖然和分解者類似,但是秃鹫不會把有機質轉化為其它物質。所以它在整個生态系統中既似分解者也似消費者,所以我們單獨把它列為一類“清除者”的角色。在這一類生物中,大多都是以腐肉動物為食,像鬣狗,狼獾,秃獾豺等。
根據生物學上的分類來說,秃鹫屬于隼形目,鷹科秃鹫屬,鳥類大型猛禽。 為什麼說是猛禽呢?那是因為和其它鳥類進行對比發現,成年秃鹫的體重約在10-15公斤左右,它的體長約為108-120厘米,尤其是當它張開兩隻翅膀後,翼展大約有2米多長。可見它在鳥類生物中算是體格最大的猛禽。
它的栖息地主要是在高山荒原和低山丘陵,山谷溪流和林緣地帶。在我國的西北和西南,青藏高原地區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雖然它是一種食肉性動物,但是與衆不同的是,它們主要進食腐肉為主,不會獵殺其它生物。一想到吃腐肉,是不是大家對于秃鹫的印象感覺是一個很髒的物種。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它是一個講究清潔的鳥類生物,在它們的頭部和頸部幾乎是沒有毛的,非常裸露。這樣的目的主要就是在進食腐肉動物時能夠順利進入屍體的腹腔内。在它的脖子基部長有一圈較長的羽毛,這個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進食時弄髒自己身上的羽毛。即使屍體的髒物沒有弄到秃鹫的身上,每次在它吃完食物後就要走到小溪邊清洗自己的翅膀,甚至還會用喙啄掉頑固的污漬。
很多食肉性動物如獅子比較喜歡吃些新鮮的肉,偶爾也會吃些腐肉,但是隻能吃死亡時間不太長的腐肉。如果獅子進食了時間長的腐肉,自身則會面臨生命的危險。秃鹫就大不相同,它們可以吃掉任何時間的腐肉,且是很多動物都不願意吃的生物。秃鹫即使吃掉病死的動物屍體也不會感染任何疾病。如此強大的攻毒能力可謂是病毒絕緣體。而且進食的速度很快,一群秃鹫可以在1個小時内消滅一頭強壯的羚羊。
令人好奇的是其他動物如果進食病毒的屍體很快就會感染病毒或死亡。為什麼秃鹫就可以安全地吃掉帶有病毒的屍體呢?這個原因主要是得益于它的胃。據生物學家研究發現,秃鹫的胃酸PH值在1.2左右,接近強酸。甚至還有的秃鹫胃酸PH值為0。酸性強大的完全可以腐蝕鐵,鋁等金屬。
強大的胃酸可以殺死很多的有機物,就連緻命的梭狀芽孢杆菌和梭狀杆菌等對于秃鹫來說,都沒有任何的影響。而且多年的進化使得秃鹫的身體具備了強大的免疫能力,它們在抵禦病毒入侵的同時也會抵禦一些神經毒素。所以秃鹫可以進食大量的腐肉卻能相安無事的原因大概就是身體内有強大的胃酸還有免疫能力。
正是因為秃鹫強大的消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其他生物的感染和患病,從而促進了生态系統的正常發展。
我們知道在整個生态環境中,僅僅依靠細菌的分解來消化生物界的屍體與殘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沒有秃鹫的加入,可想而知,草原上的動物屍體變得越來越多,從而影響整個生态系統的平衡。還有死亡的動物中有很多未知的病毒和細菌,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很可能會傳染給其他生物,從而造成大批量生物的感染與死亡。更加嚴重的還會導緻某種生物的滅絕。
所以秃鹫作為生态系統中的“清除者”,它為生态系統的平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大部分人都很讨厭它吃腐肉的特殊食性,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獵殺了秃鹫,結果它的數量每年在呈現下降的趨勢。
為了我們地球的和諧發展,我們必須采取一些保護措施來維護秃鹫的正常發展。否則秃鹫一旦滅絕,生态系統必會遭受嚴重的破壞,很多病毒細菌等入侵人類。到那時候,再提倡保護就為時已晚。
喜歡的朋友們别忘了關注【允兒的趣味科學】,每日我會為你推薦有趣的科學之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