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一年的時間,強烈的陽光終于是從南半球重新偏移到了北半球,炙熱的陽光開始烘烤着這片土地。
人們不舍得将深色長袖褪去,換上淺色的短袖,知鳥嗞哇哇的叫個不停,門口那條大黃狗懶洋洋的吐着舌頭,就連那矯情的喵咪也把陣地從沙發轉移到了地闆,肆意妄為的趴着……
這樣的日子要将近持續4個月,福禍相依,得到最大好處的還是這張嘴,一杯杯冰鎮甜品不斷地從冰箱送進取出,冰箱抱怨的不斷發出嗡嗡的聲音。
炎炎夏季自然少不了冰鎮甜品,各種各樣五花八門,多的讓人數不清楚,連名字都叫不上來,不過我覺得最有吃頭的還是各種西米制品。QQ的彈彈的,爽滑又有嚼勁,那種天然的口感自然得令人上瘾。
西米在南方一帶是很常見,在東南亞地區很早就有食用西米得習慣,做成各種粥、糊、甜品、點心……多種多樣的食用方式,足以讓你想象不到。也不知道當初西米是怎麼被發現的,翻了半天也沒能找到一些記載,看來隻有當地原著居民或許才能知道了,不過這東西好吃就對了。
吃着吃着你就會開始慢慢習慣上瘾,然後産生好奇變得想要去了解它,了解它的過去,得知它的現在,想象它的未來。就像戀人一般,開始變得不滿足。
西米你看起來是一粒粒,其實這并不是它的最初形态,它是一種澱粉制品,經由人工加工制造而成的。含88%的碳水化合物、0.5%的蛋白質、少量脂肪及微量維生素B族。把它稱作是一種米,顯然隻是人們對它的美化以及憧憬。
西米是由幾種棕榈樹樹幹内所儲碳水化合物制造的食用澱粉。原料主要來自西米椰屬棕榈,尤其是原産于印度尼西亞群島的西谷椰子。從樹幹中取出含澱粉的髓後磨成粉,再加水在濾器上方揉捏濾去木質纖維,洗滌數次後便得到西米粉,主要是在當地食用。而外運的西米則是加水調成糊狀,然後搓磨通過篩子,制成顆粒,根據顆粒大小分為珍珠西米或彈丸西米。
所以你看,西米其實是一種棕榈樹樹髓中的提取物,難怪它會顯得如此神秘。在太平洋西南地區,西米是主要食物,用其粗粉做湯、糕餅和布丁等。在世界各地,主要的食用方法則是制甜品或醬汁增稠劑。
西米好吃,看似簡單一煮就可以,但是其實是有很多小技巧需要掌握的,否則一不小心就不能完全煮熟,又或者就變成了一鍋澱粉粥,白白浪費了材料。
在市面上通常我們都能見到兩種西米,一種是大西米,另一種是小西米。兩種西米的大小不同,使用方法也是不一樣的,小西米主要是用來制作湯羹、粥糊、或者一些甜品搭配之類的;大西米口感則會更為筋道,吃起來更有存在感,适合用來制作各種甜點,也可在家用來代替珍珠制作家庭版蒸煮奶茶。
小西米的煮法注意:煮西米的水要盡量多一些,水開之後把西米沖洗一兩遍,如果西米比較幹淨這一步則完全可以省略。放入小西米,再次開鍋後改成小火,一邊煮一邊用勺子慢慢攪拌,别讓西米粘鍋底。開始的時候會有些渾濁,這是因為西米釋放出來一些澱粉,繼續攪拌,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小西米變得透明起來。
當隻看見西米中間還有一點點小白點的時候就可以關火了,然後蓋上蓋子焖幾分鐘,目的是讓小西米熟透,焖至看不到小白點,說明小西米已經熟透了。如果悶了一段時間還是有很明顯的白點,可以再加熱煮一下,偶爾會有一點帶有白點的現象是正常的,因為西米的大小都是不一樣的。
煮好的西米要還要沖一兩遍涼水,沖去多餘的澱粉,才能讓西米看起來更清爽,不粘膩,就像一粒粒透明的小珍珠。
大西米的煮法注意:
看着小西米倒是不難煮,但是大西米就不一樣了,大西米則需要煮更長的時間,這就需要稍微有點耐心咯。
還是要足夠多的水,和小西米的煮法相同,邊煮要多記得攪拌,以免西米成團和黏住鍋底。煮的時間來說會比小西米長很多,大約需要30-45分鐘,期間還需要随時攪拌着實需要多一些耐心,但為了美味也是值得的。
一般大西米煮至半透明狀就可以關火開始悶了,蓋上蓋子悶10分鐘,然後需要重新燒一些水,水開後将大西米撈出來重新再煮,你會發現原鍋中的水已經變得濃稠了。
重新将大西米煮至還剩下一點白點的時候關火,悶至看不見白心為止,然後撈出來放入提前準備好的涼水中,冰水更好,西米就會變得QQ彈彈很有嚼勁了。
Tips:1、因為西米是有澱粉制成的,所以西米很容易溶于水中,将西米提前浸泡再煮是一個錯誤的操作方法;
煮西米要用小火慢煮而不是用大火,使用大火煮至西米便很容易散掉,這也是為什麼你煮的西米會裂開的原因;
最後西米雖好吃,但也不能貪多哦,因為西米幾乎全是澱粉,所以糖尿病人要注意忌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