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天壇鬼門關在哪

天壇鬼門關在哪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6 15:36:45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1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2

原标題|天壇的建築密碼

有人說,“天壇,是個皇家公園吧。”的确,天壇是個公園,還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但沒有類似“三山五園”[萬壽山、玉泉山、香山、圓明園、暢春園、清漪園(頤和園)、靜明園、靜宜園]的皇家園林曆史。天壇雖然“皇家”,但并非禦苑。作為中國明清兩代皇帝們的祭祀場所,天壇是中國最完美的古代祭祀建築群,也是世界現存最大規模的祭祀建築群,有着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極具曆史價值和科研價值,成為世界文化遺産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又有人說,“天壇,是京城的标志。你看那個三層寶塔的Logo不像祈年殿嘛,祈年殿就是天壇”。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講,天壇是京城的地标性建築。作為古代禮儀建築、祭祀建築,今天的天壇地處京城中軸線和核心城區,其鮮明的祭祀建築特色與濃厚的曆史文化内涵都無與倫比。但是,祈年殿不是天壇,起碼不能完全代表天壇。

您以為的天壇和真實的天壇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3

首先,壇是壇,殿是殿。壇,祭場也,主要指用于祭祀的高台,以土堆或石築。殿,本義“擊聲”,但多用假借義,一般指高大房屋,多指帝王宸居。其次,祈年殿為壇上殿、壇中殿,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以來皇帝們“天地合祀”與“孟春祈谷”的場所,但其功用并非單純的祭天。所以,嘉靖九年(1530年)皇帝決定恢複“天地分祀”舊制,在原天地壇大祀殿南建圜丘壇專以祭天,并于北郊另建方澤壇祭地,于是有了“南天壇、北地壇”的格局,甚至是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并存的新局面。本來嘛,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的祭天場所。“古者祀天于圜丘”,此乃傳統;“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符合《禮記》。古代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等自然神時,一般在室外露天進行,即“露祭”,又稱“望祭”。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又名“祭天台”“拜天台”的圜丘壇才最具“天壇”的資格。不過,“天地合祀”也有祭天内容,甚至主要是祭天;“孟春祈谷”也有祭天内涵,祈禱五谷豐登自然需要風調雨順,最終還是拜托“老天爺”關照嘛。如此說來,祈谷壇乃至祈年殿也都有“天壇”的意義。為避歧義,《天壇紀略》定義“天壇,系圜丘、祈谷兩壇之總名”。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4

其實,兩壇之外,天壇裡還有一壇名“崇雩壇”,專用于祈雨。《禮記》謂,雩乃“籲嗟求雨之祀也”。《春明夢餘錄》載,“泰元門東有崇雩壇,為制一成,東為神庫,嘉靖中時以孟夏後(四月)祭天禱雨。”隻是,崇雩壇自嘉靖十一年(1532年)建成後隻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二十二年(1543年)有過兩次雩祭,利用率較低。更不幸的是,此壇在清亁隆十二年(1747年)就被拆了。如果崇雩壇一直健在的話,不知會有“天壇,系圜丘、祈谷、崇雩三壇之總名”之說否?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5

比較上述三壇,從平面尺寸或者立體形象來看,還是祈谷壇最大、祈年殿最高。所以,以祈年殿立面形象作Logo便可以理解了。不過,如果說祈年殿是天壇标志性建築的話,那麼圜丘該算天壇最主要且最重要的建築。我以為,“沒有圜丘,不稱其為‘天壇’”。

中軸線與《易經》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6

圜丘與祈年殿、圜丘壇與祈谷壇,并不矛盾,而且聯系緊密,甚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圜丘壇與祈谷壇,都是“制圓、南向、三成”的漢白玉圓台,都是圍以石欄、四向出陛。祈谷壇其實也是“圜丘”,甚至更大、更高,隻是壇上加了個遮風避雨的屋子。而且,兩壇之間,一牆而隔,一路相連。成貞門既是祈谷壇的南天門,又是圜丘壇的北天門。丹陛橋南牽圜丘台,北接祈年殿,構成壇域中軸線,并将圜丘壇與祈谷壇聯結為一個有機整體。

不過,有人說“天壇中軸有點偏”。沒錯,是偏。本來,天壇就沒嚴格地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依《周易》先天八卦圖,天壇、地壇、日壇、月壇應在四正卦位,“四正者,亁坤坎離也”。依《左傳》,“左,陽道;右,陰道”。“天為陽,地為陰。”于是,面南偏東是皇宮的巳位,屬至陽之位,乃建造祭天之壇的最佳場所,所以古人将天壇選于京城南郊、中軸線靠東的位置,乃“陽居陽位”。正如《天壇志略》所述,“因為曆代祀天的典禮,都在南郊,故此北京的天壇,建在正陽門外。又因為中國舊俗,左邊為上、右邊為下,故天壇的位置,在天橋南大街的左邊……”如此一來,天壇中軸線不可能和北京城中軸線重合。而且,就天壇内部空間而言,圜丘到祈年殿的縱軸也有點偏,明顯靠近東側。不知如此配置是否出于為齋宮留出足夠空間的考慮。但天壇縱軸的東移,客觀上加長了祈谷壇門(圜丘壇門)至祭壇的距離,會讓人感覺壇域更加廣闊。人們進入天壇,行走在蒼松翠柏之中,肅穆之氣森森而來,仿佛離人寰塵世越來越遠、距神祇越來越近。可以說,通往祭壇的路格外深邃,有助于生發天壇的神秘感和祭祀的神聖感,這種空間與時間的轉換,使人的情感得以充分深化。不過,這畢竟打破了中國古代建築中軸線為建築區域中心的傳統,使得内壇與外壇的“天圓”部分輪廊線不能嚴格對稱,且東内外壇牆之間與西内外壇牆之間的平面尺度失衡,不得不說小有遺憾。盡管有點偏,但天壇中軸線還是很可觀。可觀的天壇中軸線,就在丹陛橋上。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7

有人說,“丹陛橋上路三條,中間寬的是禦道”。于是,不少人專往中間那條道上走,要找找當皇帝的感覺。的确,丹陛橋上有“禦道”,但非中間而左側。中間那條石面稍凸、略呈弧形的寬石闆路,其實是“神道”。祭祀時,隻有捧着皇天上帝靈位的宦官走“神道”,而皇帝則走左側的“禦道”,大臣走右側的“王道”。準确地說,隻有那捧靈位的宦官走的才是真正的天壇中軸線。又有人說,“丹陛橋也叫‘單臂橋’”。是有此說,但為民間暗稱。因為,此橋僅西面有一條坡道而東面沒有,如此布局狀若“單臂”。但這條南北大道長360米、寬29米,南端高出地面1米、北端高出4米,從南往北逐漸上升,象征着皇帝步步高升、直向天宇,意丹陛橋為“天庭之路”。如此神聖之路,豈能容“單臂”的不吉之名。其實,所謂“丹陛”,是指紅色的台階,但現在的丹陛橋為城磚海墁,所以又稱“海墁大道”。

傳說中的“鬼門關”和“隕星石”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8

還有人說,“天壇裡有鬼門關,那裡鬧鬼。”此為胡扯,但有線索。這個“鬼門關”,說的還是丹陛橋,其實是指橋下的涵洞。祭天前,作為“犧牲”的牛羊豬鹿兔們,要從平時豢養的天壇西外壇的犧牲所裡趕往祭壇東側的“打牲亭”。但神道、禦道乃至王道都斷然不許畜牲走的,于是就在丹陛橋下開了個橋洞,作為專門的“進牲門”。因為從這個門走過的“犧牲”們将全部喪命而有來無回,故被犧牲所的軍士暗稱“鬼門關”。至于鬧鬼的說法,則屬無稽之談,無非是借“犧牲”的牛羊豬鹿兔們吓唬人罷了。與這些“犧牲”相關的,還有祈年殿東的那條長廊。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9

有人說,“長廊叫‘供菜廊子’,廊上有七十二煞”。這條長廊連接着祈谷壇東磚門、神廚和打牲亭,呈曲尺形伸展,是運送祭祀供品的通道。當時規定,打牲亭距祭壇應在三百步以外,為不使供品在運送中遭風沙雨雪所污,故建長廊以遮蔽。宰殺後的牲畜經長廊送往神廚制作,祭祀當日夜半時再将制好的供品經長廊送至祭壇,所以俗稱“供菜廊子”。長廊近300米,蜿蜒于柏林之間,呈72開間,聯檐通脊,後堵垣牆,前設檻窗,窗糊毛邊紙,故又稱“七十二連房”。平時,地處柏林中的“連房”少光黯淡,夜半即使有燈如豆,也很陰森吓人,故有迷信的道士暗稱“七十二煞”了。不過,這倒與祈年殿那36根柱子的“三十六天罡”對應上了。如今,長廊幾經改造,已然公園遊廊,乃園中熱鬧之處。

在長廊的南側,草地裡有幾塊被金梁老前輩稱為“頑石”的巨石,有人說是“隕星石”。其實,隻是明嘉靖年間的鎮石。相傳,當時有道士說大祀殿(今祈年殿)的巽方(即東南方)太空曠,于皇位與皇壽不吉,遂在此置七塊頑石,寓意“泰山七峰”,以作風水上的鎮壓。因空間關系,狀若北鬥七星,故有“七星石”之說。對此,有人說“不是七塊,是八塊”。原來,七星石東北方還有一塊。相傳,此為清軍入關不忘祖籍的做法。另有說,據道家天文哲理,古人把北鬥七星當作玉皇大帝巡遊四方所坐的“地車”。《史記·天觀書》載,“鬥為地車,運于中央,臨制四方”。第八塊石頭,恰在七星石陣中,對着天上開陽星的輔星。所以,也有可能古人一開始設置鎮石時就是八塊。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10

以聲學展現君權神授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11

回過頭來,再說圜丘壇。你知道回音壁能傳聲,但知道“三音石”和天心石嗎?天壇裡,到底有幾處聲學現象?

與祈谷壇有皇乾殿這座“天庫”一樣,圜丘壇也有自己的“天庫”,即皇穹宇。作為“天庫”,平時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圓形大殿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建後易名“皇穹宇”。皇穹宇位于圜丘壇外壝北側,坐北朝南,東、西、南向出陛。陛前有白石鋪就的神道,其中第三塊為“三音石”。當你站在第三塊石闆上擊掌一次,在安靜的情況下可以聽到連續的三聲回音。正如講解員所說,“這是因為這塊石闆位于圓形圍牆的中心,人在此發出的聲音沿半徑方向傳播,部分聲波與配殿碰撞反射回來形成第一個回聲,其餘聲波與院牆碰撞反射回來形成第二個回聲,聲波聚攏到三音石後繼續前進,再次碰撞殿壁形成第三個回聲”。其實,不止“三音石”,相近的石上也有回聲現象,隻是回聲少而小罷了。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12

上述那道圓形圍牆,牆高約3.7米,厚0.9米。當兩人分别站在東西配殿的後面貼近圍牆牆壁向北輕聲講話,雖然雙方相距較遠,且有房屋相隔,但仍可以清楚地聽見對方的話音。這就是所謂的“回音壁”,但我以為金梁老前輩所稱的“傳聲牆”更為準确。據講解員說,這種獨特的聲學現象有三個原因,一是牆身所用山東臨清的澄漿磚,質地十分細密,切開後裡面沒有氣孔,有效地減少了聲波吸收;二是磨磚對縫的砌築方式,使牆體磚與磚之間的縫隙小,形成表面光滑的牆體,從而減少了聲波損耗;三是牆體的弧度極妙,其圓周曲率非常标準,有助于聲波在牆壁上發生多次反射,直到對方聽到。所以,從牆上聽到的聲音像是“滑”過來的一樣,絕對是一種美妙感受。隻是,為保護牆體,現在加以護欄,“傳聲牆”不能聽隻能看,小有遺憾。

另外,圜丘上也有一種奇特的聲學現象,就是人站在圜丘上層中心的“天心石”上說話,會産生強烈的共鳴,聲音響亮、渾厚,似乎在與自然對話。于是,天心石被稱之“億兆景從石”。“億兆”指的數量龐大,“景”通假“影”字,指緊緊追随。這就是說皇帝的話就是上天的意旨,是天命,誰都要緊緊遵從。此非科學解釋,而是古代君權神授封建思想在禮制建築上的體現。其實,人站在圜丘中心的“天心石”上說話,聲波經過四周的台面、望柱、圍牆的反射,又彙聚回天心石,這個時間極短,此時回音與說話聲音重疊,聲音自然就被放大了。由此,圜丘壇裡的這些聲學現象,使天壇得以雄居中國四大聲學建築之首。

天壇鬼門關在哪(天壇裡有鬼門關)13

除此而外,人們對于天壇的一些具體認識還存有很多争論。作為物化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科學技術的祭祀建築,天壇是我們認知與深化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我們有必要多看多讀,認真領悟,從而常學常新。

作者丨甯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