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三山之一天柱山

三山之一天柱山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15:59:31

三山之一天柱山?原标題:秋山結識安徽天柱山最早是在文字裡文章說漢武帝封它為“南嶽”,李白和蘇轼都想在此終老,黃庭堅說它是“吾鄉”記憶裡一直存着,成行那日,二十多年無聲過去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三山之一天柱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山之一天柱山(登安徽天柱山山中歲月長)1

三山之一天柱山

原标題:秋山

結識安徽天柱山最早是在文字裡。文章說漢武帝封它為“南嶽”,李白和蘇轼都想在此終老,黃庭堅說它是“吾鄉”。記憶裡一直存着,成行那日,二十多年無聲過去了。

擇一秋日去了天柱山,坐索道上振衣崗,須臾,人到了半山,沿台階旋轉往複兩公裡,到了山的腹心處。湖在這,喚作煉丹湖。碧綠、深重。

計劃在山中過夜,湖邊小木屋暖風熏人,帶了碧螺春茶,取了杯子泡開,坐對湖水呼呼吹着氣,一連喝了兩杯。見樹蔭移動,山的深影眼見蓋過了半處湖面。山中歲月總是長的,不知春深淺,也不知秋深淺。

下午三點。從煉丹湖出發,上蓮花峰至天柱峰,再自總關寨繞一圈,心裡想,總歸能在天黑前回來。撿一根竹杖,笃笃。往山上去,日光明亮了些,成群結隊的遊客不斷下山來,我剛好反其道而行之。

蓮花峰不遠,頃刻便到。許多山都有峰名蓮花,大約神仙總是居在高處,步步生蓮。深秋了,天空高闊,淡藍色的薄霧在山谷間飄蕩,遠景似真亦幻,但近處,秋山明豔一覽無餘。綠、黃、棕、紅、藍,五色層疊,最是一年好時節。

天柱山頂群峰是花崗岩巨石。朝陽面尚好,走到背陰面,就能覺出山的嶙峋陰森了,風陣陣起,在海拔一千多米處,拂之生寒。走到此處,先前的五色畫卷都沒有了。峰頂色彩枯寂,放眼望去,都是石頭蒼灰之色。也有松柏,嶙嶙峋峋,發出暗啞的綠,遠望去,猶如印在巨石上一般。走着,繞過一座又一座峰,偶爾還要在岩洞中穿行。遊客們都下山了,漸漸不再能遇到人,就這樣,在山頂寂寞地走了一兩個小時。一邊是巨岩,一邊是深壑。偶爾路過一個亭子,亭子也是石砌,不似人工,竟如山本身長出來的一般。

天色漸晚,開始尋路下山。總關寨是一道長而狹窄的百步長梯,宋人劉源曾在此抗元。此時,我忽然聽到下面傳來歌笑聲。我平時最不喜人多,此時頗感喜悅,趕緊跟了上去。

下得峰去,路變得平緩。湖就在那裡,是坐标。日暮的湖有一種沉郁凝滞的綠,群峰的影子投在水中,似将化為一體。聽聞在許多晨昏,會有霧氣萦繞在湖面之上。但這兩天實在晴好,一絲霧氣也無。

山中隻住了六七人,小屋裡燈光亮了三四盞,影影綽綽。夜晚有星無月。我披上外套在墨黑的夜色裡坐了許久,久到眼睛幾乎适應了這個良夜。仿佛一隻外來的小獸,我在夜裡靜靜等待,等待什麼?并不知道。一度我幾乎朦胧過去,似夢非夢之間,是蟲的鳴叫,水的流淌,樹葉簌簌的私語。還有漫天繁星,也曾在夢裡見過,也許有的星星早已隕滅,但未曾消逝的光波依舊在配合星河輪轉,那個未曾抵達的訊息,許久許久之後的後人才能收到。

次日早起,循一條小路下山去。山的另一側人聲喧嘩,新的一撥遊客又上山了。我的竹杖還在,笃笃,笃笃。下山路上,槭樹、楓樹還有銀杏的葉子跳着胡旋舞落下,那裡有不曾被人踏足的石階,不曾照過人影的小溪。四聲杜鵑在遠處歌唱,松果顆顆落到我面前。我路過一些不知名的花,它們在秋天裡開得嚴肅又盛大。我曾在許多山上訪過名刹,這一次沒有,天柱山滿山的建築已在曆朝兵火中湮滅。但又何妨?這不經意的秋山,分明讓人心旌蕩漾,卻又無可述說。(楊菁菁)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