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一評KTV當中男生最喜歡點的歌,可能有不少人都會想到《精忠報國》。歌詞“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一響起,許多人都能夠跟着來上一段。為什麼這首歌這麼受人歡迎呢?無非是因為這首歌與這首歌背後的嶽飛充滿着濃濃的愛國情懷罷了,少年熱血,誰沒有一點兒“我願守土複開疆,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的熱血呢?
而“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是傳說中“嶽母刺字”在著名的民族英雄嶽飛的背後刺下的四個大字,他的母親正是用這樣一種方法,來時時刻刻激勵嶽飛要為國盡忠,為華夏天下人盡忠。所以終嶽飛一生,他都在“精忠報國”,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撓他。哪怕是皇帝對他百般阻撓,他還是一路把金兀術打得懷疑人生。
最後,為了南宋百姓能夠安定的過日子,從戰亂當中恢複過來,他放棄了推翻趙構統治的機會——他是有能力做到的。但是當時宋朝強敵環伺,他如果再起兵造反的話,那可能南宋将會陷入更大的分裂和割據當中,畢竟當時天下的猛将很多,并不是他一個人而已。如果他一人造反,畢竟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可不會看着他一個人稱帝。
最終,1142年嶽飛被秦桧以莫須有的罪名在風波亭被殺死。嶽飛的死,是中國曆史上的千年悲劇,也是我們曆史永遠的痛楚。但是也正是他的死,換得了他精忠報國精神的萬古長青,使得千年之後,人們仍然被他的精神所激勵,奮勇報國。不過,不為人知的是,嶽飛背上刺的并不是“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們念錯了數百年。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這在傳統的儒家社會是一條真理,不過作為 一個宋朝的武将,嶽飛在身上刺字倒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宋朝的武将地位非常低,即便是到了嶽飛、狄青這種地步的武将,地位在文官眼中仍然是不屑一顧的。同時,宋朝軍中有大量的士兵都是被刺字的罪犯。《水浒傳》當中寫道:
“就此日府尹回來升廳,叫林沖除了長枷,斷了二十脊杖,喚個文筆匠刺了面頰,量地方遠近,該配滄州牢城。”
在宋朝,像林沖這樣的罪犯,首先就是在他們的臉上刺字,這其實是一種羞辱。因為當時的主流思想就是隻有低等的番邦人才會在身上刺字,而中國人在自己身上刺字則是很丢人的。但是,對于囚犯來說,文官當然會這樣羞辱他們了;刺完字之後,如果這些人犯的不是該死的罪,多半就會像林沖一樣被刺配充軍。
所以宋朝的士兵當中,有大量的士兵身上都有刺字。在宋朝軍營這個特殊的環境,刺字反而成為了一種“主流思想”和流行事件,因此嶽飛在身上刺字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因為他也是宋軍的一員。不過,嶽飛身上刺的字并不是“精忠報國”幾個字,而是另外幾個字。《宋史本傳》當中說到:
“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宋史本傳》是元朝人寫的,嶽飛與元朝沒有任何恩怨情仇,所以他們倒也不會對嶽飛進行太大的篡改,記載應該是可信的。根據這個記載,我們知道,嶽飛背上的字應該是“盡忠報國”四個大字,而不是“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那麼,為什麼“盡忠報國”最終變成了“精忠報國”呢?
原來,當時嶽飛在對金作戰的過程當中屢戰屢勝,使得趙構也不得不對嶽飛“表示”一下。而趙構其實是不喜歡嶽飛的,他早年被金國扣留,與金國有着不清不楚的關系。所以他一直害怕嶽飛把金國逼急了,金國把自己的把柄抖落出來。所以賞賜其他實實在在的東西他也不願意,于是就随手寫了一面“精忠嶽飛”的旗幟交給嶽家軍。
而嶽飛死後,在民間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加上當時的文人的渲染,嶽飛的故事變得家喻戶曉。但是由于演繹的故事各有差别,所以人們在流傳的過程中,難免會把一些東西弄混淆。“精忠”與“盡忠”二字在讀音上十分相近,加上“精忠”二字是皇帝給的,比“盡忠”要更“高大上”,所以人們漸漸的就把“盡忠報國”變成了“精忠報國”。
不過,不管是“精忠報國”還是“盡忠報國”,嶽飛的愛國精神、天下情懷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認的,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