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10本“21世紀年度好書”如約與您見面。過去的2020年,全球命運都被疫情、貿易與地緣關系緊張拖進時代的湍流。在2021年,人們對确定性的尋求事實上已經定錨:我們需要心手相依,依靠理性和實踐來規避風險,尋求發展。
遵循“理想關照現實”的原則,我們選出的10本2020年度好書,也體現了全球命運這場波瀾壯闊的結構性轉折。《叙事經濟學》《共同利益經濟學》是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新近作品,用通俗流暢的語言回應了經濟學在嘈雜時代感受到的張力,重新诠釋了個體和組織、市場與政府、宏觀經濟和金融等基本的經濟問題。《傳染:為什麼疾病、金融危機和社會行為會流行》像是時代的谶語,但眼界更為開闊,關照了跨越有機和無機世界的“人類結構”。《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的問題與對策》是2020年一本現象級的經濟讀物,字裡行間體現了作者對宏觀政策的敏銳洞察。《走向自主創新2:新火》恰好與前者形成對照,通過一則則微觀的創新“火種”給讀者以啟發。希望讀者在閱讀中有所收獲。(王峰)
終評評委(按姓氏音序排名)
巴曙松 北京大學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何帆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變量》作者
羅衛東 浙大城市學院校長、教授
周業安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
鐘偉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曾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
初評評委(按姓氏音序排名)
本力 《北大金融評論》副總編、北大彙豐金融研究院秘書長
陳晨星 21世紀經濟研究院院長
李二民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
彭冰 北京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張翔 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卓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研究員
戰略支持 融創中國
學術支持 北大彙豐商學院
以下為21世紀年度好書(2020)書目及附獲獎詞(排名不分先後)
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黃奇帆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0年6月
他做過10年工人,35年官員,沒有鮮亮學曆,自有不凡履曆。在人們日益習慣于不動聲色、人雲亦雲時,他卻洞見犀利、語出不凡。他的新著同樣實而不華,“存在結構性問題,尋求結構性改革”是針對全球任何一個經濟體,開出的一劑永遠正确的藥方。本書不作老生常談,直取“問題——結構——對策”,既有不落俗套的宏大話題,譬如供給側、雙循環、大内需。也有不弄玄虛的專題話題,譬如5G、數字貨币、金融科技。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奇。(鐘偉)
叙事經濟學
[美]羅伯特·希勒 著
陸殷麗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0年3月
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人們真的能理性決策嗎?當然不能!因為人們很容易被各種信息的傳播形式、内容表述、傳播網絡、以及傳播者本身的個體因素所迷惑。事實上,每個人在決策時,幾乎都會犯盲人摸象的錯誤。犯錯是我們生活與生俱來的一部分,這是我們特定的大腦結構和決策機制所決定的。信息在社會網絡中傳播,無論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還是通過不同的傳播媒介,信息總是通過某種框架被包裝成各種故事,打動着每一個人的心扉。如同病毒傳播過程一般。希勒在這本書裡,将作為信息傳播的叙事比拟為病毒傳播過程,并闡述了一個最簡單的常識:我們所見無非是我們心有所想。(周業安)
共同利益經濟學
[法]讓·梯若爾 著
張昕竹、馬源 譯
商務印書館
2020年1月
無論是在全球範圍内還是在一些國家内部,階層撕裂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在美國最近剛剛舉行的選舉中,敗選的特朗普同樣獲得了7000多萬張選票,全球範圍内局限的逆全球化思潮,也是事實上的一種脫鈎的表現形态。追究其背後的原因,是難以找到實現共同利益的方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梯若爾的《共同利益經濟學》在當下尤其有獨特的價值。正如梯若爾在這本書中強調的,“經濟學的終極任務是找到促進共同利益的制度和政策。在追求社會利益時,要同時涵蓋個人和集體兩個維度,既要分析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兼容的情形,也要分析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悖的場景”。在當前大變革的國際經濟環境中找到新的均衡格局,尋找共同利益應當是一個必然的方向。(巴曙松)
走向自主創新2:新火
路風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20年3月
這是北京大學路風教授《走向自主創新》一書的續集,講述了高鐵、核能、半導體顯示器、數控機床等技術在中國的發展。路風教授的研究一向建立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他的風格是将曆史與現實結合起來,把政府和企業的作用梳理清楚,既帶有激情,又客觀冷靜。本書追溯技術的發展,遵循的是演化視角,強調技術發展的曆史源頭,注重分析在演進路徑上關鍵時刻的約束條件以及影響決策的因素,并突出了普通工程師群體的貢獻。這本書不僅填補了國内研究的空白,而且将激勵更多學者沿着這個方向繼續探索。(何帆)
人口與日本經濟
[日]吉川洋 著
殷國梁、陳伊人、王貝貝 譯
後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年11月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日本是一個容易被低估的國家。在中國即将面臨迅速老齡化的挑戰過程中,日本已經在保持生活水平穩步提升下經曆了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過程,日本人口的淨減少到2020年已經持續10年了,這個過程中如何制定經濟政策來進行應對,是值得中國認真參考和借鑒的。作者吉川洋是日本知名經濟學家,曾經擔任日本經濟學會會長,長期參與日本經濟财政政策的制定過程,他在這本書中系統梳理日本人口變化不同階段的特征及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為中國應對老齡化提供了一個參照。與人們通常對于老齡化充滿悲觀的看法相反,他認為人口減少和人口老齡化并不一定必然導緻經濟衰退,長壽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果實,創新才是提升勞動生産率、進而在勞動人口減少條件下保持經濟增長的關鍵,避免經濟增長中的收入差距過大,也有助于應對人口老齡化。(巴曙松)
傳染:為什麼疾病、金融危機和社會行為會流行
[英]亞當·庫哈爾斯基 著
谷曉陽、李曈、王興偉、王雪萍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0年11月
對金融學研究者而言,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的背景下,這本書有特别的可讀性。一方面,作為全球頂級的流行病學專家,庫哈爾斯基從專業領域的經典理論入手,為我們揭示了疾病暴發背後的規律;另一方面,以流行病學理論為基礎,作者展開了對金融危機和社會行為的分析和讨論,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審視金融問題(特别是金融危機)的視角,頗有啟發。當然,在金融學的研究中,2007年次貸危機之後,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網絡連接是沖擊傳染的主要途徑,并開始建立宏觀金融網絡模型來探讨金融穩定性,監管部門也日益關注金融體系中的“網絡結構”問題。所有這些,與本書作者的研究思路可謂殊途同歸。當然,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本書的跨界思考所具有的現實意義。(曾剛)
巨獸:工廠與現代世界的形成
[美]約書亞·B.弗裡曼 著
李珂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0年5月
整整三百年之前的1721年,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工廠出現在英國德比市德文特河的一個島上。三百年來,“現代性”藉由工廠這個綜合性的平台,被不斷地再生産出來。無論我們是否感受到,或者是否承認,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人類賴以生活的物質世界,其實是被工廠制造出來的。工廠,作為一種生産組織,一種經濟制度,一種文化類型,甚至被當做一種藝術裝置,全面地且深入地形塑了近代以來的人類社會,不論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認識、理解、反思“工廠”,尤其是堪稱“巨獸”的巨型工廠,本書是一本精彩的作品。一冊在手,工廠的來龍去脈、前身今世,皆清晰而生動地呈現在眼前。(羅衛東)
賬簿與權力:會計責任、金融與國家興衰
[美]雅各布·索爾 著
侯偉鵬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0年5月
會計為什麼重要?因為壟斷了組織内部的信息。會計通過詳細記錄一個組織在一定時期所發生的所有業務往來,以資金進出的形式,形成這些業務往來的信息流,并經過加總提煉,供決策參考。會計師提供什麼樣的信息,決定了組織決策的質量。所以,任何組織中,會計師總是處于核心位置。會計師通過壟斷信息獲取權力,不僅影響一個組織的發展,而且還可能引發宏觀層面的經濟波動和金融危機,甚至決定一國或地區的興衰。從曆史看,會計核算制度最早出現在熱那亞,會計制度的形成和演變一直伴随着市場經濟的擴展和演化過程。沒有發達的會計制度和專業的會計師隊伍,就不可能有發達的市場經濟。會計信息的質量同樣決定了一個組織和社會的法治水平和信任水平。人們對會計師的觀感一直是五味雜陳,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過,争議還會持續,人們卻始終離不開會計師。(周業安)
複雜生命的起源
[英]尼克·萊恩 著
嚴曦 譯
後浪丨貴州大學出版社
2020年10月
這是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獲獎作品。著名生物學家尼克·萊恩以寬廣的視野、獨特的角度審視生命的起源,大膽地從能量角度提出了生命産生的假說。按照這種假說,生命的起源乃是一種偶然性事件,但背後的機制是合作策略。本書圍繞主題,絲絲入扣,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命演化畫卷。(何帆)
了不起的文明現場:跟着一線考古隊長穿越曆史
李零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0年5月
如果把探索曆史的真相比作偵破案件,那麼,考古隊長就是偵探,是神探。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無數奧秘,深深埋在華夏大地。讓其撥雲見日,重現于世,打開被封存的真實曆史,便是考古人的職責使命。良渚、二裡頭、三星堆、秦皇陵、小河墓地……,十位考古隊長帶領讀者巡遊分布在祖國大地東南西北的十處考古現場,打開了十粒“時間膠囊”,解密從史前開始一直到南宋的十大中華文明曆史故事。十位神探,化身為十位資深文化導遊,現身說法,現場講解,如數家珍,令人如臨其境,權威、紮實、精彩!(羅衛東)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