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在秋季出現的菌類品種中的高貴一族松茸,它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要在海撥高原始森林中,孢子必須和松樹的根系形成共生關系,而且共生樹種的年齡必須在50年以上,才能形成菌絲和菌塘,同時需要依賴柏樹、栎樹等闊葉林提供營養支持,才能形成健康的子實體。
每一顆松茸出土前必須有雨水最飽滿的滋潤,出生後必須立即得到充足的光照,另外溫度、蟲傷、人為暴力采集對菌絲的傷害等因素對松茸的生長也會産生直接的影響。吃新鮮的松茸也隻有在秋季很短的時間内才能享受到人間的美味,松茸在中國主要産地為雲南四川貴州等地。
待秋季的新鮮松茸下市後,市場上還有另一種長相和松茸極為相似的菌類長期冒名松茸,除了它的菌蓋顔色偏紅有點區别之外,外行人很難分辨。這種高仿松茸菌種它也有學名的,名字為大球蓋菌,也叫赤松茸。這個菌種是美國人先發現,到中國來的曆史往前數到九十年代,因為它确實和松茸長得很像,對于有些對松茸不是太了解的人,它的确也可以蒙混過關。
赤松茸現在已是商業栽培菌,主要是新鮮貨品出售,價格就真的是太便宜了。赤松茸的味道口感相比較松茸來說,有吃貨點評說有七成的相似,食味清香,肉質滑嫩柄爽脆,口感很好,當然香氣和香味略遜于松茸。它的食用和松茸類似,通常切片以後煎或烤;煲雞湯肉湯;炒雞肉等肉類;打火鍋。雖然赤松茸雖然也是商業栽培,也會因為産地不同口感會有些許的變化。
為了試驗下赤松茸的口感是否确實達到了七成,買了新鮮的赤松茸來以油煎之測其味道。
首先是外形:赤松茸的菌蓋更大,且顔色呈赤紅色,色澤上有些不一樣。
其次是味道:新鮮的松茸聞起來有股清香之味,赤松茸的香味則欠缺,需要拿起貼近鼻子細聞才能捕捉到一點清香之味;
最後是口感:用油煎後隻加了少許鹽,清香滑嫩,口感還是很不錯的,但仍然是香味欠足,不過對比它的售價,這樣的口感也能說得過去,畢竟它的價格也隻有松茸的十分之一左右還不到。
松茸用黃油煎過之後略加鹽就是奇香味濃,軟滑柔嫩,也可以用黃油塗抹之後入烤箱烤。
赤松茸的做法和松茸無二,買回來的新鮮赤松茸洗淨切片;隻要準備好黃油和鹽就可以了;
将黃油入鍋化掉後倒入切片好的赤松茸,煎至兩面呈黃色後撒少許鹽出鍋;
赤松茸也可以入湯,鮮味也不在話下,柔滑爽嫩,自帶清香之味,當然比起正牌松茸,它還是要差一點的。
随便煎一煎,赤松茸味道也不差,吃幾盤都不在話下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