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雙減後首個寒假學生們都去哪了

雙減後首個寒假學生們都去哪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6:14:53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 題:這個春季學期,看“雙減”如何更上層樓

新華社記者

度過“雙減”後首個寒假,各地中小學迎來春季開學。“雙減”在春季學期如何更上層樓?記者在多個省份采訪了解到,一些學校将從作業設計、課後服務、家校溝通等方面發力,持續鞏固提高“雙減”工作水平。

作業設計更加注重“個性化”

新學期伊始,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學的學生發現,課後作業有了較大改變。校長翟福平說,老師們正在加強作業設計研讨,目标是實現個性化設計,分層“配餐”:多留探究性作業,并為每個學科制定作業标準。

雙減後首個寒假學生們都去哪了(這個春季學期看)1

2月17日,山西省實驗小學的學生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填寫“實”虎《成長卡》,制定新學期習慣養成目标。(受訪者供圖)

記者采訪過程中,很多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都不約而同提到了“個性化”這個關鍵詞。新學期,在作業設計方面,改革和創新的步伐将會邁得更大,更多“腦洞大開”的作業内容和形式等待孩子們去“解鎖”。

“新學期将繼續提升作業的針對性,發揮差異性作業的有效性。”遼甯省丹東市第五中學副校長何秀冰說,具體來講,一方面,通過作業的難度或者作業的數量不同體現差異,讓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達成符合自己現階段學習需求的目标;另一方面,通過不同作業類型滿足學生的學習風格或興趣差異,激發學生對作業的興趣。

“一些實踐活動要求拍圖片、視頻,或制作手工藝品,一、二年級的孩子很難自己動手完成,最後變成家長的作業。”女兒正讀二年級的重慶家長冉海燕說,學校布置作業時應考慮學生的能力,布置一些既有趣、孩子又能自主完成的實踐作業。

江蘇阜甯縣阜甯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香港路校區校長周華東認為,要從有利于提升學生能力,有利于學生健康、長遠發展的角度去設計作業,“學校将進行廣泛調研,征求學生對作業的建議。”

雙減後首個寒假學生們都去哪了(這個春季學期看)2

2月14日,江蘇阜甯縣阜甯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香港路校區校長周華東給學生上課。(受訪者供圖)

除作業設計外,評價體系也是新學期教學改革的重點。山西省實驗小學副校長趙祿說,對學生的評價不應在學期末進行,而是在平時就從習慣養成、課上發言、與同學相處等多維度去評價一個學生,“新學期學校要在這方面進行全方位探索,開展對學生的綜合性評價。”

課後服務引入更多資源

“一開學班主任就告訴我們,這學期學校會有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籃球比賽、歌詠比賽、心理健康活動……我很期待!”重慶市第十一中學的初一學生葉思訊說道。

相信很多孩子和葉思訊一樣,對新學期學校的課餘活動和課後服務充滿期待。

“孩子們可以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去發展興趣愛好,學校也可以利用這些契機去培養他們的學科素養。”廣州市越秀區文德路小學校長黃麗芳說,通過培養學科素養提升了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從興趣愛好出發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雙減後首個寒假學生們都去哪了(這個春季學期看)3

廣州市越秀區文德路小學的科學實驗課堂。(受訪者供圖)

山西省實驗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牛小妹說,“雙減”後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還要鼓勵他們個性化發展,稍微有點壓力,“老師的專業性是一個短闆,學校在音樂、體育、美術等方面的師資力量稍有不足。”

“課後服務在‘全覆蓋、廣參與’的基礎上,還要注重‘上水平、強保障’。”江蘇阜甯縣實驗小學石字路校區校長周為祥說,要進一步挖掘校内潛力,統籌利用科普、文化、體育等方面的社會資源,增強課後服務的吸引性和有效性。

多位受訪老師也表示,希望一些教育機構或專門的社會機構能夠走進校園,或者為學生提供研學服務。牛小妹說,換個新環境,孩子們的感官會完全打開,學習東西也會特别快!

雙減後首個寒假學生們都去哪了(這個春季學期看)4

在重慶巴川量子學校舉行的春季學期“開學節”活動上,同學們參加“一分鐘時間挑戰”,在遊戲過程中學習做好時間管理。(受訪者供圖)

“希望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能更豐富一些,多去博物館、科技館等。也希望能讓更多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比如京劇表演、民樂表演等,讓同學們開開眼界。”家住重慶市江北區的四年級學生蘆雨晗說。

家校合作鞏固“雙減”成效

“‘雙減’後,孩子的課外培訓班停了,有時間練琴、打球,課餘生活更加豐富。上學期期末考試拿了三個A,比以往各個學期的成績都好。我的顧慮徹底消除了。”廣州一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家長任女士說。

上學期,遼甯省丹東市第五中學在9月份和12月份各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來看,家長對“雙減”政策的支持率由35%提升至92%,絕大多數家長的态度都由剛開始時的焦慮、懷疑轉變為支持、配合。

但與此同時,仍有部分家長對“雙減”心存疑慮。江蘇阜甯縣實驗初中長春路校區初一(24)班沈子揚的媽媽左紅琴向記者透露,身邊仍有家長希望能看到具體“數字化”的成績,以此了解孩子到底哪方面不足,不然感覺沒有“抓手”。

家長是“雙減”的重要參與者,如果家長理解不到位,實施效果就要“打折扣”。

“學校有一年級家長在老師布置的作業基礎上‘加碼’,還在班級群裡曬‘成果’。”重慶巴川量子學校校長潘雲芬說,上學期學校嘗試在各班推進家庭教育經驗分享,取得一定效果,新學期将開辦家長學校,分年級組織家長學習、培訓和交流。

遼甯省本溪市實驗小學的學生家長李秋莎說,通過參加學校的“家長學校工作坊”和“家長資源專家庫”等活動,認識到孩子的教育不能急于一時,而應該家校互動讓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要引導家長在支持、配合學校工作的基礎上做好‘加減法’——在減輕課業負擔上做‘減法’,在育人和良好習慣的培養上做‘加法’。”何秀冰說。(記者郭寶江、王瑩、柯高陽、李曉婷、李紫薇、陳席元、鄭天虹、劉巍巍)

來源: 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