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地位較高,是中國禮儀文化傳承的産物,更是禮儀接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那什麼是桌案呢?可能在很多外行人看來,它們就是一塊面闆加幾條腿,長得都差不多。然而當你真正去了解古典家具的時候,你會驚奇地發現它們兩者之間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
今天小堯帶大家一起學習桌和案的定義和選擇。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清晰地了解它們:形制、功能、文化。
一、形制
什麼是桌?從曆史發展來看,“桌”出現得比較晚,桌字本作“卓”,有高而直立之意。桌的四腿在桌面四角且形成四角,桌面的邊緣與四條腿是齊着且直着下來的。這種造型凸顯桌子端正大方、穩健利落。
從形制上分,桌子有方桌、長桌、圓桌、半桌;而從用途上看,又可分為供桌、炕桌、茶桌、酒桌、琴桌、棋桌和書桌等。
什麼是案?在秦漢時期,“案”是帶有腿足的托盤,即小型個人餐桌。後來案慢慢形成了與文人雅士有關且以擺放物品為主的家具。尤其是在宋朝,案在功能上呈現出了多樣化,有畫案、供案、書案、辦公案等。
案的四腿不在四角而是往裡收進案面,并且腿足與牙闆以夾頭榫或插肩榫結合,兩腿之間還多鑲有雕刻闆心或圈口。
從形制上分,案可分為平頭案和翹頭案兩種。平頭案的特征就是案面平直,兩端無飾,整體造型穩重大方。
翹頭案的特征就是案面邊緣兩端向上翹起,在明代也稱之為“飛角”。并且翹頭案的做法是五花八門的,有的邊緣兩端會施以精緻的雕刻;有的擋闆會做镂空雕;而有的也是素雅無飾,顯得方正穩重。
因此,在形制方面,桌和案的最大區别在于面與腿的關系,腿頂住面的四個角就是桌,腿在面内則是案。
二、功能
桌與案,其實在功能上其實是不相上下的。
在桌出現之前,古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基本上都在“案”上。後來,随着桌子的出現,案的功能發生了分化,桌子漸漸變成實用性很高的家具,而案是賦予了更多的文化意義,比如:把案作為擺設,擺放一些古玩臻品。
所以,桌和案還可以互相做對方的活兒呢。
當然,在陳設方面,兩者布局還是有差異的。比如:八仙桌宜擺放于廳堂中央;供桌擺設于廟堂等。
案一般是靠牆擺放,偶爾當做畫案、辦公案之時可因地制宜放置。但在現代的家庭居室布局中,案的身影稍顯寥落,桌反而成為大衆化的選擇。
因此,桌子在實用性方面是高于案的。
三、文化
由于案出現的時間很早,從矮型的炕案到後來的條案、畫案等等,它的身影在曆史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得十分多樣。
舉案齊眉
我們平時知道的關于案的成語就特别多,拍案叫絕、拍案驚奇、舉案齊眉等;現在辦公很多的詞彙也常帶有“案”字,比如:文案、提案等,這些詞語都充滿着濃郁的文化氣息。
桌出現的時間較晚,在宋代以前,它的使用功能被幾、案等家具承擔。宋代之後,桌的實用功能逐漸增強,在這過程中,還發展出了以桌子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一桌一椅、一桌多椅等多種家具布局。可惜的是,由于桌子出現的時間遲了一些,關于桌的成語近乎沒有。
南宋 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局部)
前面說桌子的實用性增加了,但陳設功能就低了。反之,案的實用功能雖然降低了,可陳設功能卻提高了。所以在古人眼中,案的地位比桌高出很多,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在于,案多用于文人創作一類的文雅之事;桌子大多時候是跟吃喝有關,前者是精神上的,後者是物質上的,案的檔次自然會高于桌。
明 黃花梨雲頭牙闆平頭案
明 黃花梨雕龍八仙桌
因此,在文化上,案的文化底蘊比桌子底氣更足一些。
最後,小堯想說:“如果我們不是出于專業收藏的目的,那麼選擇桌還是案,可不必拘泥于各種形式,按照個人實際需求和喜好去選擇即可。”
因為,不論是桌還是案,二者皆是中國傳統家具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部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