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心情也會随着事情的好壞而變化,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少之又少。讓心清靜不像挂在牆上那般容易,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多用心感悟才行,而把心修得清靜是最難的事情。今天我們就從道家經典清靜經中的三句話來學習心是如何修的。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網上搜索本經,通讀全文。會對本文的解讀有更深的體悟!
《太上老君說常清淨經》
第一句、“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意思是本我原本是清澈透亮的,而被心所打擾,導緻本我被遮蔽了;心原本是安靜的,卻被欲望牽着走,心于是也迷失了。如果能把欲望趕走,心自然就會安靜;把心澄靜下來,神自然會清澈透亮。
有兩個字特别說明一下,比較好理解。“神”,不是指天上的神仙,而是指本我。本我就是你能成為神仙的那個我。對應的另外一個我,就是小我,小我就是指思維。佛教裡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這話并不是說我們現在都是佛了,而是藏在我們身體裡的能成為佛的那個佛性能讓你成為佛,你具有成為佛的可能,這就叫“具足”,也就是本我。
“心”在古文中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說心性,我們現代人說心,大都指的這個意思。一個是說思維,因為古代還沒有出現“思維”這樣特指大腦運作機理的詞語,所以都是用心來代替,比如思和想兩個字,他們下面都有一個心字,表示是用“心”在思考。
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想清靜先把欲望斷了,欲望斷了心自然會清,心清了,神自然也就靜了,清靜就達成了。
學道、修道、悟道、行道、得道
第二句、“内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當我們向内觀照心(思維)時,心沒有了對有心的執着;向外感受身體的時候,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達到無我的狀态;向世界萬物看出去的時候,不是說萬物不存在了,而是對萬物的分别心沒有了。桌子被叫成是桌子,以及當桌子來用,是我們自己對桌子的定義,當這種定義不存在時,桌子也就不存在了。當你不執着、無我、沒有分别心時,你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空的。
這句話說的是,當你達到心神清靜以後,你就會實現以上三種境界。而反過來也是成立的,即當你内觀心,沒有心時,外觀形,沒有形時,那麼,你同樣能實現心神的清靜。但是,這麼實現的難度更大,修心隻有從源頭開始修才有成果出來。就像苦行僧,一輩子通過對身體的苦行來實現涅槃,而終究沒有成功。佛陀放棄苦修後,在菩提樹下打坐七天七夜終究成佛,修行終歸是修心。
《當下的力量》
第三句、“衆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然著萬物,即生貪求;”衆生為什麼不能得道,是因為有妄想,妄想導緻心不能安靜;心一旦被驚動,也會驚動本我;本我開始悸動,有了執着和分别心,開始向外追尋意義;當向外追求意義時,就有了貪婪和欲望。
這句話說的重點是妄心,就是妄想。妄想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就是胡思亂想,我們為什麼會妄想?因為大腦在胡思亂想,大腦又為什麼會胡思亂想?因為我們控制不了大腦的胡思亂想,所以導緻的結果是大腦的胡思亂想控制了我們,妄想成為一種常态,而沒有妄想存在的狀态,就是開悟。
總結下來,三句話告訴我們的意思是,不要向内求,而是要向内求,以求心的平靜;當我們内心平靜時,我們就不會有欲望,沒有了欲望和貪婪,我們就能達到無我的境界,與道合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