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陝西方言聊什麼

陝西方言聊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0:24:16

正在CCTV熱播的電視劇《裝台》,演員們的精彩演技、接地氣的生活氣息,受到了很高評價。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1

劇中西安的生活場景、陝西方言,滿屏的“老陝”味。

其實,劇中的張嘉益、闫妮、尤勇智、孫浩、姬他、姜冠南、郭文崗等演員,都是陝西籍,可謂本色出演。

對于陝西人來說,對劇中人物的方言對白覺得親切。而對于外省人尤其是南方人來說,在理解方面會有較大障礙。

陝西方言的分類

很多外地人對于陝西方言的印象,大多停留于張藝謀的電影、電視劇《武林外傳》中女主角佟湘玉。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2

中國有句老話:“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這句話在陝西體現得淋漓盡緻。

陝西方言可以根據地域,細分為很多種。甚至縣與縣、鄉鎮之間,在同一語言的發音腔調或者個别詞語上就有差異。

從大的方面講,由于陝西的地理特征是南北狹長、東西相對較窄,加上氣候特征差異,陝西省大緻分為陝北、關中、陝南三個地域闆塊。

因而,這三個地域闆塊的方言也就分屬于晉語、中原官話、西南官話。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3

陝北方言屬于晉語,其中夾雜有一些蒙古語。

陝南方言屬于西南官話,其中夾雜有少量的中原官話、晉語、江淮官話、楚語、贛語、湘語。

《裝台》劇中的生活場景是西安,他們所說的陝西方言就屬于中原官話。

因為西安屬于關中平原,因而當地的方言被通俗地稱為“關中話”。

關中一帶在陝西屬于發達地區,西安又是省會城市,因而往往“關中話”也就代表了陝西方言。

其實,“關中話”可細分為東府方言(西安一帶)和西府方言(寶雞)。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4

本文就拿廣義的“關中話”來說。

關中話裡,有一些生活常用詞語廣為人知,例如:

額滴神呀(“我的天哪!”,表示驚歎,《武林外傳》中女主角佟湘玉的口頭禅)、嫽咂咧(liao za lie,指非常好)、蕞娃(sui wa,指小孩,蕞表示小)、谝閑傳(pian han chuan指閑聊)、咥飯(die fan,指吃飯)、騷輕(指過分表現、輕浮)、日踏了(指壞了,破壞) 、虧了人咧(指丢臉、沒面子)等。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5

陝西方言中的外來詞語

有個特殊的現象是,關中話裡有一些常用詞語,是外來詞語。

它們并非本土語言,而是源于契丹語、波斯語、突厥語等。

到過西北的朋友們知道,馕是一種圓形面餅,是新疆的特色食品。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6

其實馕在西安也很流行,西安的回民美食街就是著名的旅遊打卡地。

“馕”字源于波斯語。《突厥語詞典》稱馕為“埃特買克”和“尤哈”。

這種面餅是中亞和南亞地區人民的主食。在西班牙的土耳其烤肉店,也将餅稱之為“nan”。

它原先被維吾爾族稱為“艾買克”,後來改叫馕(náng)。“馕”的漢語發音與“nan”很接近。

麻食

這是陝西關中地區流行的一種面食。如大拇指指甲蓋大小,空心、卷筒狀。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7

它源于突厥語中的“tutmaq”。

11世紀的維吾爾族學者麻赫穆德•喀什噶裡編著的《突厥語大詞典》中,就記載有“tutmaq”,指面片,是突厥人的一種著名飯食。

它在中國古代被音譯為“秃秃麼思”、“吐吐麻食”等。

元代宮廷食譜《飲膳正要》、《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就記載有 “秃秃麻食”。

明代美食學家黃正一在《事物組珠》書中記載:“秃秃麻食是面作小卷餅,煮熟入炒肉汁食。”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8

皮實

這個詞來源于契丹語,本意是”金剛”。

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時期,有“皮室軍”的稱謂。

後來被引入漢語之中。

關中話裡的“皮實”,主要意思是“結實”。既可形容人也可形容物件。

例如“這孩子真皮實,從來沒鬧過病。”,是指身體結實,不易得病。

形容物件,是指耐用、不易破損。例如“這款捷達車很皮實,開了十年了。”

更有趣的是,“皮實”竟然被列入互聯網巨頭阿裡巴巴公司的招聘要求中。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9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10

難道阿裡巴巴的人力資源官是陝西人嗎。

阿裡巴巴的高管彭蕾,曾在湖畔大學發表過關于“阿裡人才觀”的主題演講。

她提出阿裡巴巴對人才的要求是四個詞:聰明、皮實、樂觀、自省。

其中“皮實”是指抗挫折和抗擊打的能力強,信念堅毅。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11

克裡馬擦

源自古突厥語。現代土耳其語中為“Koklimuhsaa”。

意思是“快點兒、抓緊時間”。例如“你克裡馬擦,咱們快遲到了!”

由于這個詞用得廣泛,現在以“可立馬遪”為書面标準形式。

其中的“遪”,是行走、行動的意思。

西安也因此衍生了城市藝術品—時尚“萌娃”:克裡與馬擦。

除了以上這些常用語,關中話裡的馬卡(指差勁)、幕囊(指行動遲緩)、撲西來海(指邋遢、不整潔)、麻達(指麻煩、問題)、噶達馬西(指亂七八糟一大堆)等詞彙,也有人說是源于外來語。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12

為什麼關中話裡會有不少外來語呢?

這與陝西關中地區的地緣位置、曆史發展密切相關。

關中地區地處東南西北交彙之地,與不少民族的生活地區毗連,自古交流頻繁。

我國古代共有13個朝代在陝西關中地區建都,長安是千年古都,長期是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尤其在繁盛的漢唐時期,長安是國際著名大都市,萬國來朝,商業貿易發達。

突厥、波斯、阿拉伯、回鹘、吐蕃等衆多民族人口,也在長安彙聚、生活乃至世代定居。

随着經濟、文化的長期交流,以及戰亂遷移,陝西關中地區自然也就融入了一些外來文化,其中也就包括語言詞彙。

陝西方言聊什麼(說說陝西方言裡的外來語)13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是語言産生的基礎、

任何一種語言,隻有不斷吸收新的詞彙,才會具有生命力,才能得以發展,與時俱進,延綿不絕。

一個區域的方言,是當地的文化名片,見證着曆史的演變,承載着文化的豐厚沉澱。

關中話就是一個縮影。

#裝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