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程度:
1. 出生24小時内:經皮測膽紅素≤6mg/dl;
2. 出生24-48小時内:經皮測膽紅素≤9mg/dl;
3. 出生48-72小時内:經皮測膽紅素≤12mg/dl;
4. 出生72小時後:經皮測膽紅素≤15mg/dl;
處理:
1. 益生菌的應用:比如小培菲康、媽咪愛,總體來說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其療效目前仍有争論,但理論上來說,改變腸道内環境,是可以對黃疸有所改善; 推薦指數:★★★
2. 茵栀黃口服液:目前使用最多也最有争議的藥物。首先在目前的新生兒黃疸治療指南中,并沒有茵栀黃口服液的地位。其次因其為中成藥,說明書也沒有明确的指征說用于新生兒黃疸。而茵栀黃藥物主要的副作用是大便稀薄、次數增多、顔色變黑綠,部分新生兒因為其口感不佳,引起嘔吐(多次嘔吐需停用)。但臨床上确實對黃疸是有明顯的療效,大便增多的副作用也是加速了嬰兒黃疸的排洩。總體而言,目前針對新生兒黃疸口服藥物匮乏的情況下,做好新生兒的臀部護理,療效尚可。 推薦指數:★★★★
3. 曬太陽:太陽光照是可以直接分解血中間接膽紅素,降低皮膚膽紅素數值,主要通過尿液排洩,其次是糞便。常見的副作用是容易出皮疹,一般不重,數日後自行消退;太陽光照的程度以家長感覺陽光溫和、不猛烈為宜;初始時間10-20分鐘,可漸延長至半小時左右;應當在室内溫度适宜(保證新生兒不受涼)的情況下,暴露全身,僅包裹尿不濕、眼罩(避免會陰、眼睛照射),無眼罩者可讓嬰兒俯卧。 推薦指數:★★★★★
4. 注意事項
①出生72小時内黃疸超過上述數值,首選需排除溶血、感染,再行處理。
②經皮膽紅素儀對黃疸高值(≥15mg/dl)不敏感,尤其在20以上者,其血液中膽紅素值可能更高,為避免高膽紅素腦病發生,建議黃疸過高者及早就醫。
③醫學上的光療指在藍光(綠光)箱内持續照光治療,而非在家中曬太陽,其效果相差甚遠。
④避免長時間、高強度的陽光照射,容易引起新生兒發熱、脫水,病情危重。
⑤所有的益生菌制劑均為藥品,請到藥店購買。母嬰店買的超級貴的益生菌固體飲料或者其他品牌繁多的商品,對兒科醫生而言都是智商稅。
祝所有的寶寶都健康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