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你上網聊天是喜歡和同好溝通,還是想和不同的人碰撞思維火花?一種觀點認為“社交的本質是找到同類”,你是否認同呢?我們在天天問對這個問題展開了讨論,一起來看看小夥伴們是怎麼說的吧~
盡管在這個人均社恐的時代,社交依舊有其必要性。
人們總是偶爾獨處,經常社交。在一些人看來,現在很多人的社交目的是出于“交換”,是互相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微信之父”張小龍說過,社交的本質是找到同類。
以上觀點,你認可哪一種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天天問展開了一場讨論,一起來看看小夥伴們是怎麼說的吧~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35期:張小龍提到“社交的本質是找到同類”,你認可嗎?為什麼?
文章内容部分來源于@大魚炖海棠 @梨沅_ @陳起gogogo @Onward @産品人周大河 @電商小兵的精彩回答。
一、認可社交指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下,個體之間相互往來,進行物質交換、精神交流的社會活動。由此來看社交的關鍵詞就是交換和交流。
同類指的是同一類人。這個同類的含義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可以是目的相同的一類人、愛好相同的一類人、家庭背景相同的一類人,或者是遭遇相同的一類人。
比如,你對人人都是産品經理的小編到底有多好看感興趣,我對小編的美貌也感興趣,那我們兩個可以就這個問題展開讨論。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就是同類,我們之間的思想進行了一次交互,則形成了社交。
因此,沒有共同話題的人是很難建立社交的。
從實際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這樣的例子:
抖音,視頻社交,喜歡看你視頻的粉絲一定不讨厭你,可能和你很像或者想向你學習或者想成為你。(同類)
最近大火的clubhouse,關系鍊聊天室社交,因為都是同類,大家夥一塊讨論東西的,不然你見過猩猩和鲸魚一起開會不?(同類)
社交的本質本來就是和各類進行溝通,人們常常更偏向與同類,沒人喜歡一直争個面紅耳赤,隻是各種互聯網工具提供了個途徑讓人們來找到同類罷了。
二、不認可但是也有人表示,“社交的本質是找到同類”這個說法不成立。
如果說社交是為了找同類,那隻是解決社交本質的一種方式,有的不是要找同類,而是想辦一件事,而且雙方可能永遠不會是同類。
社交可以分為多種層次,陌生人社交,半熟人社交、熟人社交,每種社交背後都是一次次的互動推動社交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酒桌上一起吃飯算社交嗎,算是為了找到同類(一起喜歡吃飯喝酒的)嗎?顯然不是。關系可以是一次性的(辦事結束就消失)也可以是持續性的(真朋友)也可以是不連續的(想起來就需要)。
社交的本質是互動,基于興趣的互動、基于事務的互動、基于溝通的互動,這種互動有物理的也有虛拟的,物理的就是面對面,而虛拟的就是通過社交工具聊天、點贊、評論……
更有小夥伴@拿我槳來 将其與婚姻關系做對比:
這個問題像極了結婚對象應該是相似還是互補的問題,既然婚姻這種深度社交還會有互補的糾結存在,因而社交必定不隻是相似(同類)。
社交本質還是連接,連接的觸發點可以是相似或者互補。
“始于顔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這一句話告訴我們社交有三個層級,也就是三個漏鬥。
首先顔值角度看除了絕對美顔,早有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是自戀的,所以肯定會在第一個漏鬥更喜歡跟自己長相類似的顔。
然後能讓人深陷的才華,往往不會是自己擅長的(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因而社交第二個層次的交互本質就是一種互補,社交因互補而深陷。
最後是人品,衆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終極的那個靈魂伴侶就不再被相似還是互補的俗套羁絆。
但是從管理者的角度,集中精力做轉化率最高的事情,給下屬明确信息也是一個出色管理者的必備素養。
以上小生的幾點拙見龍哥不可能不懂,牛人就是牛人,他早已從我“看山不是山的階段”超脫到了“看山還是山”境界。
三、其他在這次讨論中,大部分小夥伴認為這個問題要辯證地看待,不能籠統概括。
小夥伴@大魚炖海棠 是這樣認為的:
從結果,即微信,來看,龍哥這句話代表了他做社交産品的出發點,是商業模式下的社交,是值得肯定的。
微信的很多功能都在貫徹龍哥的這個觀點。大到對朋友的管理,比如星标、提醒、消息免打擾、朋友圈屏蔽,小到表情包合拍,既是社交剛需,又是“從用戶列表裡篩選志同道合的朋友(即同類)”的過程。
但人類社交的本質,不是找到同類,而是利益交換。這裡的利益,不止物質收益,也指精神需求。龍哥提到的社交本質的觀點,實際上是人類社交本質的精神需求的部分,而非全部。
這一點無可厚非,因為物質收益很多情況下是需要現實場景的支持,微信作為一款線上的軟件,是無論如何不可能代替線下場景的。
我知道肯定會有人疑惑:那微信支付不是收益交換嗎?這不也算物質嗎?
對,但這隻能算是“微信能實現的、關于物質的部分”,不是全部。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小剛和小強是朋友,他倆的社交方式是一起喝酒,這就需要在線下實現,而非在微信上倆人刷3個小時 [幹杯] 的表情。
懷有同樣觀點的還有小夥伴@Kai:
狹義上不完全認可,廣義上認可。
生物界廣義社交最小的抽象維度的要素無非就是三個,發起者,接受者,以及交流方法。人類交流方法不限于互聯網,哪怕最原始的書信,哪怕一個眼神。動物界可能僅僅是互相蹭蹭屁股。
鬼谷子說過,口乃心之門戶,而到了今天可能是一條微信,但仍是發起者心理抽象的具象表現。而具象又會通過接收者大腦的處理再次變為抽象,這是個複雜的生理過程,消耗的是能量,也許從生物生存本能的趨利避害角度來說,拒絕無謂的能量消耗是必要的。可為什麼非要社交,要結交同類呢?其實本質也是與同類共同承擔能量消耗,這有利于每一個個體的生存。
因此在這一點上,我認同張小龍的本質論。
可人類有時卻又不完全是這樣,人們會有意的要求自己逃出自己的認知範圍,于是有了很多這方面的詞語如跨圈層,跳出認知圈,逃離舒适區,開闊視野,等等等。而這些詞彙往往都是以社交為基礎産生的結果,如果以”改變”作為分類準擇,那麼他們是同類,而每個個人卻又都在為自己應該做可又不那麼想做的這件事兒而組織社交資源,狹隘上講這算是社交同類?或者說隻是趕往成為同類的路上。
最後總結一下我得觀點。同類社交,交的是分擔。不同類社交,交的是趨同。
四、結語在日常中,我們的社交可以是從别人身上獲得自己未了解的信息或知識,讓自己成長,也可以是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别人。
社交就是為了傳遞價值,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在我看來,是不是同類這個問題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交流,溝通,彼此肯定成就,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關于“張小龍提到“社交的本質是找到同類”,你認可嗎?”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想說的,一起來聊聊吧~
戳:http://996.pm/MQrWJ
#天天問神回複#
「天天神回複」是天天問的一個新欄目,緻力于發現天天問小夥伴的精彩語錄。抖機靈,大夥兒也是認真的!如果喜歡,記得點擊問題鍊接,和TA一起互動吧,我們也在這裡期待你的發言喲~
面試官:一個小朋友指着天上的月亮,說我想要。 問:怎麼給他?
@倉前吳彥祖:
告訴面試官,可以實現的需求叫需求,無法實現的叫無理取鬧。
如果說這話的是用戶,那他不是我們的目标用戶;
如果說這話的是甲方,那他可能屁都不懂,我會盡量找到合适的方式去滿足他;
如果說這話的是老闆,那他真的太有創造力了,跟着這樣的老闆,實現财務自由指日可待。
@樂樂(教育産品經理)
你為什麼想要?
——因為“吧啦啦啦”
為什麼“吧啦啦啦”?
——因為………
一直問下去,直接找到最根本的訴求。
最終也許就是:“因為今天心情不好,看什麼都不爽。”
那你的解決方案:“走,帶你去吃你最喜歡的……”
@PM2.5:
我們既要看到用戶的顯性需求,更要挖掘到用戶的隐性需求。
這個小朋友指着月亮說他想要,那他想要的就一定是月亮嗎?或許他想要的隻是和月亮相似的白玉盤呢。月亮摘不到,白玉盤可以買。
對了,這個小朋友可能叫李白。
@Jelly_July:
解決方案一:給他唱一首《星球墜落》,“想摘下星星給你,摘下月亮給你”
解決方案二:畫個月亮給他
真實解決方案:
問一下,小朋友,你為什麼想要月亮呀?如果他答了,那就随機應變,透過現象看本質。
如果他隻是回答我就是想要,那就視這個小朋友的年齡給出不同的東西,如果是個大孩子,那純屬搗亂,建議轟出去;
如果真的很小不懂事,那就找個和現在月亮差不多的,然後指着那個東西跟他說,“這就是你要的東西,我把他摘下來給你了”(建議找個能吃的球體,月亮啥樣啃成啥樣)
虛假的解決方案:
前面有兄弟說是李白了,那我覺得不排除八戒的可能,畢竟嫦娥在上面,建議聯系婚介所。
#相關閱讀#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34期:如果外賣APP上線盲盒,可行嗎?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33期:為了讓技術加班,産品經理能有多戲精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32期:大學宿舍樓下的外賣總被偷,怎麼用産品思維解決?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31期:每一個打工人,都在偷偷摸魚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30期:點開紅包發現被領完,和最差手氣,哪個更慘?
素材來源:天天問話題精選
「天天問」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社區旗下的互助問答模塊,緻力産品、運營、營銷等領域知識的學習交流。
本欄目由@Darcy 整理編輯發布,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一起交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