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從1851年起義到1864年失敗,縱橫18個省、堅持14年之久,在中國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雖然最終失敗,但對後世的警示意義還是十分明顯。
一、沒有遠大志向
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将其改為“天京”,正式定都,正式建立與清王朝對峙的農民政權,并乘勝東進,攻克鎮江、揚州等地,建立起統一防禦體系,結束了起義以來流動作戰的局面,同時也結束了蓬勃向上的進取之心,未展現其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是開始享受,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沒有長遠志向,在中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曆史規律情況下,失敗就成為了必然。
二、沒有用人唯賢
太平軍發生内讧後,天王洪秀全不在信任石達開等将領,封了自己的兄弟洪仁達和洪仁發為安、福二王,以牽制和削弱石達開的勢力,用人導向發生變化,在面對強故時沒有了人力支撐。同時導緻翼王石達開出走,并兵敗被殺,大大消耗了太平天國的實力,已無法挽回太平天國失敗的局面。
三、外部勢力絞殺
清政府同外國勢力,集中所有優勢兵力,一直與太平軍進行作戰,經過多年的奮戰,太平軍從最開始的大好形勢到逐步被牽頭,直至最後被消滅。清政府的圍剿是太平天國失敗的最直接原因。
縱觀太平天國曆史,雖然有很多原因導緻了太平天國的失敗,但最重要的原因仍是其自身原因,定都天京後驕奢淫逸,放棄革命理想,内部關系複雜,最終發生了令其失敗的天京事變,讓其失敗幾成定局。堅強的堡壘都是從内部攻破,如其内部未出問題,中國的曆史可能會被改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