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韓振
遊客在重慶巫山文峰景區遊覽 王全超 攝
三峽成庫後,三峽遊怎麼吸引遊客,成為三峽庫區各區縣面臨的難題。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重慶巫山,是長江三峽核心景區巫峽所在地。近年來,該縣将生态旅遊作為全縣主導産業,在做靓綠水青山的同時,深挖人文資源,豐富域内旅遊形态,推動生态旅遊高質量發展。
豐富“三峽遊”,讓山水更美
巫山風光壯麗。近年來,該縣不斷豐富三峽遊的線路和形态,陸續建成一批精品景區集群,讓單純的巫峽遊變成景區集群遊,讓傳統的水上遊變成水陸環線遊。
“過去,三峽遊名氣大,但主要是過境遊,對經濟拉動作用不大。”曾在巫山縣旅遊局工作的王文忠說,因為缺乏足夠旅遊産品作支撐,過去巫山隻賺到“眼球”沒賺到“經濟”。近年來,巫山苦練“内功”,讓過境遊逐漸變成落地遊。
巫峽·神女景區就是巫山新打造的一條精品旅遊集群。該集群将水上觀景拓展為水、陸兩栖觀景,還新開發神女溪、黃岩等景區。小三峽·小小三峽景區集群則充分利用三峽庫區水位上漲帶來的新變化,新開發水上遊覽區,為景區景緻增添幾分俊秀。
近年來,巫山加大植被保護力度,紅葉種植面積已達120多萬畝,讓冬季的江峽風光分外妖娆。随着生态環境改善,巫山猕猴重現江峽兩岸,“兩岸猿聲啼不住”,令人流連忘返。
“交通便捷是旅遊發展的基本支撐。”巫山縣委書記曹邦興說,近年來巫山縣推動交通服務旅遊化,加快推進旅遊通景公路、旅遊連接線建設,形成“快進慢遊”旅遊交通格局。眼下,鄭萬高鐵即将通車,巫山正依托“水陸空鐵”立體交通樞紐,打造長江三峽黃金旅遊帶集散地。
做強“鄉村遊”,讓鄉村更有味
走進長江邊的巫山縣曲尺鄉,漫山李花如雲似雪,遊人在花叢中拍照留念。“曲尺是巫山脆李的核心産地,全鄉種植面積超過2萬畝。”曲尺鄉黨委書記徐培濤介紹,巫山縣在曲尺組織長江三峽(巫山)李花節,打響“曲尺李花”品牌,每年吸引3萬餘名遊客。
占地13萬餘平方米的雙龍鎮白坪村“石上生花”鄉村旅遊示範園内,因石漠化而裸露的石頭被“梳頭、洗臉、化妝”後,綠油油的植物和五顔六色的鮮花點綴其間,十分養眼。“這裡的鄉村遊帶動周邊20多戶農戶搞起農家樂,越來越多農戶吃上‘旅遊飯’。”雙龍鎮黨委書記易前聰說。
巫山縣文旅委主任蔣勇表示,随着交通設施的完善、特色農業的布局、人居環境的改善,農村的鄉愁味越來越濃,春有百花賞、夏有涼風納、秋有紅葉觀、冬有冰雪耍的全天候、全季節鄉村旅遊漸成氣候。
打造“人文遊”,讓文化更誘人
巫山曆史文化厚重悠久,204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遺址是亞洲人類的發源之一;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神女賦》《高唐賦》等是巫文化、巴楚文化的代表……如何對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巫山縣一直在做的大文章。
曲尺鄉“三峽李院”民宿院落内,幾棟土牆青瓦民房坐落花叢,成為接待遊客的客房,房内擺設古樸典雅。“這個院落有200多年曆史,我們将石匠、土匠、木匠、竹匠、雕匠等民間藝人召集起來,讓他們參與院落、房屋的修複,重新賦予其文化和技藝價值。”“三峽李院”負責人黃露說。
巫山不僅喚醒當地農村獨有的味道和記憶,還喚醒亘古綿延的“大曆史”。去年底,巫山縣大型長江情境夜遊項目《三峽之光》啟幕。該項目通過聲光電、歌舞演繹等形式,呈現遠古文化、巫文化、巴楚文化等傳統曆史文化,更弘揚當代三峽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迅速成為三峽遊新名片。
“巫山既要保護好綠水青山,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态屏障,又要用好生态和人文兩個寶貝,努力實現生态美、産業興、百姓富。”曹邦興說。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